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抗战烽火冀忆丨榆木大炮深藏的智慧与勇气

更新时间: 2025-09-21 22:32:33

阅读人数: 408

本文主题: 抗日民兵传奇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牛琪 史博佳 实习生 韩璐冰 通讯员 张娜

俗话说“榆木脑袋不开窍”,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冉庄人民却让榆木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利器。

在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门特别的大炮。它没有钢铁的冰冷光泽,棕褐色的炮身布满岁月的纹路,树皮剥落处还留着粗糙的肌理——这是一门用榆木树干打造的“土大炮”,看似笨拙的身躯里,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战传奇。

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的榆木大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牛琪 摄

说起这门榆木大炮的诞生,还要追溯到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抗日环境越来越残酷,可冉庄的民兵们仍然保持着积极的作战状态。为了能有力打击敌人,他们把冉庄村的老榆树拉了回来,将树干首尾截断,再小心地对半劈开,掏出内部松软的木质。铁管嵌入中空的树干后,麻绳缠绕、铁丝加固,一圈又一圈,将榆木的坚韧与钢铁的强硬紧紧结合。这尊大炮足有一丈七八尺长,把五颗榴弹绑在一起,从前面放入炮膛,在炮筒里装上自制的木炭药,点上药捻可以打出去二三百米远,威风极了。

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榆木大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博佳 摄

大炮制成后,冉庄民兵商定好夜袭耿庄炮楼。他们个个精神百倍,抬着自己制造的这个秘密武器,很快到达了预定地点。一切安排就绪,立即开火,第一炮打到了耿庄的护沟里,第二炮直接打进了炮楼顶,紧接着炮声枪声响成一片,炮楼顶上火光冲天,里面的敌人仓皇逃窜,乱作一团。短短几个钟头,冉庄的民兵们就端掉了耿庄炮楼,活捉日伪军100多人。这门大炮真是把敌人镇住了,他们三番五次来冉庄偷偷调查,附近各个炮楼也增兵加防,整天连吊桥也不敢放下来。这次行动不仅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还坚定了冉庄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在敌强我弱、武器匮乏的战争岁月,冉庄人民依靠聪明才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榆木大炮就是凝聚智慧的象征。如今,当人们站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里,看着榆木大炮凹凸不平的表面,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硝烟与热血。树皮缝隙里残留的火药痕迹,铁管上斑驳的锈迹,都是它浴血奋战的勋章。

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的榆木大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牛琪 摄

走出展馆,阳光洒在冉庄的青砖灰瓦上,和平年代的宁静与榆木大炮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但那段用热血和智慧书写的历史,永远不会被时光掩埋——它就像这门榆木大炮,朴实无华却坚不可摧,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抗战烽火冀忆丨榆木大炮深藏的智慧与勇气

抗战之民兵传奇

一个普通化工工人,穿越时空来到抗日的时空当中.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战斗的激烈,队伍的发展.为了自己理想的信念而拼搏奋斗.为了配合主力部队,他能慷慨为大局.为了杀尽侵略者,他能舍身来取义.看一个热血青年站在抗日的发展历程.本书不是超级武器控,请读者朋友细看情节.

一支从赣西北群山中走出来的新四军劲旅,在八年抗战中,血战南京、...

九一八事变,外敌入侵,山河俱碎!特战队长穿越附身傻少胡志勇,凭后...

当人类双脚离开地面以后,天空才是人类的极限当飞机变成战争工具以...

穿越到民国的主角,于1930年初开始在中国渐露头角,故事从主角踏入...

什么是伟人?改变时代创造时代的就是伟人!身为穿越人,有着比所有人...

两支内战中的队伍忽然失踪了.他们回到1859年会是怎样?推演一下._...

穿越,失忆,民国,抗战,颠沛流离,出生入死,缠绵爱情……种种不可思...

赵晓峰为了生存、为了将日寇赶出中国,他从东北起家,开始了正面的...

神奇的抗日力量

冀中抗日根据地有着华北最残酷的游击战争环境,敌人的据点如梅花,封锁线如蛛网,全区共有大小据点八九百个,据点之间相距不过数里。尽管敌人拥有重兵,日夜不断“扫荡”,反复“清剿”,逐步蚕食,冀中各方面工作仍能照常进行,政权日趋巩固……这一切源于正确和深入的群众动员,而群众游击战争的展开一一民兵的斗争,是起了重大作用的。

冀中的民兵是半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由游击小组、模范自卫队和青抗先三部组成。游击小组有着较精锐完备的武器(平均每人一件),每村有15人到30人不等,成为民兵的骨干,村武委会主任兼游击小组长。青抗先和模范队人数则不定。

冀中人民武装的领导机关,为各级的武委会。冀中区武委会设作战部、爆炸部、训练部、抗勤部,抗先队长参加为委员。县增设妇女部,而区只设训练、爆炸二部。民兵除一般的教育训练外,还进行较高级军事教育,如武器的使用、夜间动作、班排战斗、射击及爆炸常识、破路技术、翻砂铸铁、制药、造地雷等技术。村干部并教以村落战、点线技术等。

民兵的具体任务是侦察警戒、联络放哨、封锁点线、戒严锄奸、破坏敌之交通、迷惑袭击敌人、配合主力军、地方军作战、掩护群众、直接配合各种斗争形式,以推行我之政策。

侦察警戒、放哨联络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敌人经常出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知道敌人的动静,才不致惊慌,不误工作,不误生产,少受损失。敌人一有动静,前村传后村,左村传右村,前村移动,后村准备,村村警戒,村村联络。冀中民兵创造了许多联络办法,创造了各种记号。如打枪、打锣、扬土、摔衣。他们经常改变接头时间、地点,建立广泛的情报网和连环哨,封锁敌人据点,使汉奸、敌探很难活动,使敌人孤立,陷于隔离状态。如满龙河畔北流罗据点的敌人,经常骚扰各村庄群众,起初弄的人人不敢在家睡觉,随时有被杀、被俘的可能,生产都受了阻碍。四区青抗先为保护群众及进行春耕的工作,于是议决封锁北流罗——“不让鬼子进四区”,每天夜晚有二三十名青抗先在封锁线上走动,携带手榴弹数百个,快枪数十支,还有很多土炮、火枪,层层纠缠着敌人。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使鬼子没法进到四区骚扰,总计战斗消耗敌人步枪弹万余发,炮弹20余,机枪弹四五千发,我方用火药20余斤,枪弹15粒,手榴弹30余个。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每当敌人出来,民兵就一面抵抗,迟滞他们的前进;一面掩护老幼,先行转移。

他们经常打击敌人的拉夫、修路、挖沟、作墙、修确堡的活动,破坏敌人交通。在敌“扫荡”时,其后方空虚,民兵就到外线破路平沟,封锁主要点线。平时就扩大我们的封锁沟,改变地形,完成与保护自己的交通线、桥梁、渡口,保护群众移动的道路。

民兵经常主动袭击敌人,乘敌空虚袭占据点。各村轮流袭敌,天天去打,集小胜为大胜,以分散胜集中,在这样围困轮打下,敌人曾被迫放弃了几个据点。这种战术被称为麻雀战:积极主动、灵活机巧、三五成群、亦大亦小,目的在分散、牵引、迟滞、疲惫、迷惑、消耗敌人和消灭零星敌伪。他们依靠有利地形、巷口、街口、道口转弯抹角处,摸哨、打埋伏、暗掏王八窝(群众称敌伪汉奸住处),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住我扰,敌疲我打原则之外,又增加了敌烧我救,敌抢我打,敌追我转,敌退我进的办法。

冀中民兵取得了光辉的战绩。就以民兵之一部一一青抗先来说吧,从1940年11月至1941年6月共8个来月的战果总结:(一)能自动组织战斗,破坏交通的清抗先(即以村为单位的青年抗日先锋队)占所有村单位34% 。(二)全区抗先手榴弹比8个月前增加了3倍,大枪比以前增加了1倍多,掷弹筒增加了3倍,大抬炮1.5倍强,快枪增加了1/2强等。(三)单独战斗910次,配合战斗1390次,共2300 次,扰敌3196次。(四)伤亡敌伪军752名,敌伪军官11名;活捉敌伪军49名,军官3名,捕捉汉奸209名,汉奸嫌疑犯229名。(五)单独破坏公路1961次,共255773人参加,共破公路4741里;单独破坏铁道43次,共1096人参加,破铁轨22.5里,破桥20座,道房等90个。(六)获机枪3挺,决枪24支,掷弹筒3个,马步枪36支,手榴弹5043个,手枪4支, 子弹5167发,炮弹105枚等。(七)其他胜利品,如粮食4939石,棉花923斤,战马骡牛等共152头,大车88辆等。这仅是爆炸运动开始以前的不完全统计。

他们用什么武器来完成其成绩的呢?他们虽有部分新式武器——缴获的掷弹筒、来复枪等,而主要的是决枪、土枪、土炮、手榴弹、地雷、梭镖……但是最大的武器还是他们是群众自己的武装,是与群众血肉相关、保护群众利益的武装,他们本身是充满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热情的群众。在残酷的抗战中,民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