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欢迎预约“纪念汤一介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直播~

更新时间: 2025-09-22 17:41:57

阅读人数: 281

本文主题: 新书发布仪式

纪念汤一介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为纪念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儒藏》工程首席专家、总编纂汤一介先生逝世10周年,汤一介研究会、 三智书院、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发起了 “情景合一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纪念汤一介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将于2024年9月8-11日开展《汤用彤学记》新书发布,陵园祭拜,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思想的演讲与学术研讨等缅怀先生的系列活动,深入探讨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及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汤一介先生是一位历经20世纪大时代动荡与风霜的学术大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的深度发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当代思想的融会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和坚韧不拔、儒雅平和的人格魅力亦让世人感佩之至。“纪念汤一介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聚焦汤一介先生的“情景合一”思想展开探讨,以此表达我们对先生深切的怀念和对先生思想的学习与践行。

汤一介哲学思想情景合一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汤一介先生“情景合一”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杨浩:汤一介先生“情景合一”思想介绍

环节三:汤一介先生“情景合一”思想讨论会

参与嘉宾:甘祥满、汤元宋、邓妍、胡士颖、陈佩辉、

参与嘉宾:刘莹、张永奇、张阳、王琬莹、李绵洪、徐达斯

1.上午祭拜仪式:北京万佛华侨陵园

2.下午汤一介学术研讨会: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西楼一层数智创新中心

苑天舒:“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合一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环节三:纪念汤一介先生十周年新书《汤用彤学记》发布会暨汤学研讨会

赵建永:从学记看汤学的传承发展、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冀瑞雪:两代汤老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贡献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西楼一层数智创新中心

周月亮:“知行合一”的价值与意义

对话主题:“情景合一”与《中华文化元宇宙》

对话嘉宾:丁为祥、曙中、赵国栋、李绵军、王颖

丁为祥:中国的"天人合一"及其价值观表现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7楼会议室

景海峰:汤一介先生有关中国诠释学的构想

对话主题:汤一介哲学思想的现在与未来

对话嘉宾:景海峰、丁为祥、赵国栋、李绵洪、史占彪等

|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关学研究院院长

|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北京大学《儒藏》中心副研究员

|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

|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发展董事长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

|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

|三智(南中轴)书院院长、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

|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馆员

|比利时根特大学文哲学院汉学博士候选人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

|古籍书局社长、团结出版社中华文化编辑中心主任

| 三智文化科技集团总经理助理

欢迎预约“纪念汤一介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直播~

一路有你,快乐同行

7月2日至3日,在浙江康能食品有限公司、天台新华书店和众多家长、小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由天台快乐小记者作文培训学校主办的“《快乐小记2》新书发布会”在书店二楼慢吞吞咖啡吧顺利举行。

在不少人看来,写作是件难事,可小记者却能将写作变成一件趣事,那这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呢?不如去发布会现场一探究竟吧!

activity review

天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的优秀学子,资深小记者洪楚涵曾一星期写出两万字原创小说,谈及写作文,在这位的创作型人才的眼里,这绝不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如今,在学校里,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两天时间,四场发布会,他为小朋友和家长们带来四次不同的精彩分享,从阅读到写作,从学习到做题,他将自己在各方面的学习心得向大家娓娓道来。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马蜂窝校园旅行博主庞潇瑜就像是活成了别人最希望的样子,四年时间,自由行走过十几个国家,77座城市,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风景,用文字描绘每一份感动, 旅行教会她的是快乐源于生活,而生活则由自己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大四学生曹楠接受了小朋友们的采访,无论是作为小记者最早的学员或是庞老师的女儿,在其他小记者的眼里,她始终都是最优秀的一位。小朋友们自然好奇她是如何取得如今的成绩,他们一一向曹楠提出问题,曹楠向他们讲述了以前创作《我的排球罗曼史》《出发,蒲公英》等书的感悟还有大学时的经历,期待孩子们未来在小记者有更多收获。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级本科生汤志展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别出心裁的物理课,物理之美在于其普适万物,从四脚着地的猫讲到太空中的卫星,从生活现象谈到尖端科技, 猫咪翻正下落的小技巧成为了一把点燃孩子们领略物理奥秘的钥匙。

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信息专业大三学生张雨心说到,自己刚进入大学时还懵懵懂懂,不知做些什么,但一段时间后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学业便逐渐走上正轨,然后做到学习科研两不误。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如此,无论是多出去走走还是努力学习各种新事物, 重要的是能经历更多有意思的事,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

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杨柳风结合自己在学校里的学生工作和平时写影评的经验,向孩子们强调了 写作要多思考才能有想法、多寻找才能有动力、多培养才能有兴趣 的三种理念,希望孩子们不把写作文作为一种负担,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平时都能养成坚持写作的好习惯。

文章是由无数灵感汇成的星河,有源头,没有终点 。祝同学们在快乐小记者学校迸发灵感,走上康庄。

陈姚鹏(天台公安局):相信人生没有一年四季,

庞悦涵(浙江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生):生活就像一本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 愿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光芒,做最好的自己!

曹臻(美国威廉玛丽法学院法学研究生):快 在快乐小记者学校学习的经历,给我留下相当多美好的回忆。无论身在何方,记忆翻涌的时候总能让我有一种温暖充实治愈的力量。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小小记者必会在大大世界大放异彩。

《快乐小记2》不仅凝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精华,也是更多灵感迸发的源泉,不深入地阅读阅读又怎么能行呢?

百问百答环节挑选了作文集中一些有创意的想法或者有趣的知识,即使考验,也是开阔眼界。

朗读是对他人作品的肯定与赞美,大声朗读也能帮助孩子们“出口成章”,积淀优秀的语感,那么作文写得优秀的小朋友们,读起同龄人或者前辈的文章又是怎样的呢?

话说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 ,泥人张、死鸟、蓝眼、酒婆…好几个有本事的人。可冯骥才落下一个天台的奇人,外号为雕版范。

雕版范,名曰范旭初,被晚辈尊称为“范老师”。

“其真职为摄影师,雕版与活字印刷只是业余而已。”晚辈听之此言后,惊呼:“奇乎!奇乎! ”雕版范之雕版,刻出来的字,笔笔干净利落,笔笔遒劲有力。这才是真正的“入木三分” ! 王羲之见了,也会拍案叫绝,为雕版范爆灯!

——节选自沈犇《俗世奇人雕版范》

我很幸运能够在此求学,但更幸运的,其实是十几年前的我就在快乐小记者学校体验到了这种没有束缚、崇尚自由、遵从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快乐小记者学校除了有天马行空的教学课堂和一群可爱的老师同学全力支持着你的所有奇思妙想之外,更是我人生的加油站。 即便我站在世界的另一端,也能从中获得摔倒后再站起来的力量。谢谢快乐小记者老师们一直不离不弃陪伴着我成长,也谢谢快乐小记者学校给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更谢谢老师们在我越飞越远的路上给予了我很多的爱与鼓励。

——节选自王羽凡《我成长的加油站》

《快乐小记2》从编写、筹备到发布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庞老师的良苦用心,听听庞老师是怎么描绘《快乐小记2》背后的故事吧!

聚是一团火,散开满天星(节选)

《快乐小记2》 ,是我们一年来教学成果的展示,但不代表孩子们的最高写作水平。因为挑选稿件时,既要展示课堂的精彩,又想尽量给到更多孩子机会。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准备、集体研讨。我们的课堂很当下、很社会、很思考。比如疫情期间,十几堂和疫情相关的课-- 既有对全球局势的关注,也关乎平凡的个体;既透着历史的温度,也藏着文学的底蕴;既是对疫情的反思,也是对防范的指导 老师们提取四大名著的疫情报告,穿越历史的古韵长河,融合当下最新的疫情趋势,以童话、故事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真正让他们学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许多家长,跟孩子一起听完直播课后,由衷地赞叹:小记者学校的老师,有心!有才!有爱!

是的,我们的老师,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我们的老师,热爱文字,喜欢写作。

我们的老师,更有着超强的学习力。 疫情期间,我们不仅出色完成一堂堂直播课,还通过各种方式,深度钻研作文教学、心理分析、家庭教育等课程,成绩斐然。

能陪伴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更是我们的荣幸。 元老小记者所走的路,所长的见识,所钻研的学 ,所探索的未知,就是当下小记者的眼界、心胸和格局。 因为有他们,我们有榜样,有目标,有方向,更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此,感恩并祝福大家,请保持勤奋、热情、善良、大气……坚定地踏出每一步,因为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快乐小记2》代表了孩子们的成果、老师们的期盼,希望快乐小记者学校越走越远,一路有你,快乐同行!

李小琳“爱在人间

7月3日,“爱在人间,诗琳画卷”——李小琳诗书画展暨新书发布仪式开幕典礼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成功举办。

是次画展集中展出李小琳的书法、绘画等百余幅作品,包括新作“松竹梅三友高洁墨图”和“重彩牡丹颂”,来自社会各界逾300人出席新书发布仪式并现场观摩展览,共襄艺术盛宴。

香港特区政府署理政务司司长卓永兴

香港特区政府署理政务司司长卓永兴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爱在人间,诗琳画卷”展览,以诗书画作品的形式展现了一位中华优秀的女性优雅美好的年华。他表示,欣赏李小琳的作品,既能感受到爱在人间的美好意境,更能领略诗词书画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卓永兴表示,相信此次展览将会吸引很多香港市民来感受中华艺术的诗情画意,有助于提升社会对文化的喜爱和对国家的拥戴。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指出,此次李小琳把她的作品带到香港,属实难得,为香港的文化活动增添了缤纷色彩。唐英年称,国家赋予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使命,我们需要国家文化精英,透过香港国际平台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李小琳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唐英年表示,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够从李小琳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得到领悟,得到滋润,谱写新章。

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亦提到,他在国家画院观看展览时,李小琳女士一幅八米长的竹林画作令他印象深刻。李小琳在人生第一阶段作为一位电力专家,致力于将光明送给千家万户;来到人生的第二阶段,她拿起画笔,用诗书画来滋养心灵,希望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诗书画心灵之光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光。

李小琳深情回顾,30年前她孤身赴港创立“中电国际”,开启了创业征程;十年后,“中国电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开拓了电力发展之路。三十年间,香港见证了她从创业到治业的艰辛与辉煌。今天,她带著满满的诚意和艺术作品重回香港,她感言,是香港与时代共同铸就了她的光荣与梦想,香港这片热土给予了她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她表示,这些作品不仅是对自己过去三十年创业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香港这片热土的感恩和致敬。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左一)欣赏字画

展览中,李小琳的书法作品以14字楹联的形式,讲述了一段段深刻的人生故事。她更以历代文人墨客钟爱的“松竹梅三友”和“牡丹”为主题,创作了最新的书画作品。

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被收录于《诗琳画卷》珍藏版一书中,新书也在本次活动中发布。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