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网络小说,命中这个稀缺题材,直接爆款,全网强推
今年5月底,在北京举办的“网络文学民族IP价值与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暨第四届石榴杯征文颁奖典礼”,传达出一个重要信号——聚焦“非遗”,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的网络小说,将脱颖而出。
在颁奖礼上,网文作家张老西的《泼刀行》脱颖而出 。《泼刀行》以武侠叙事为载体,融汇了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展现陕西特色民俗,作品以中华传统武术为主要看点,以关中麦客与刀客开篇,将西安鼓乐、红拳、秦腔、皮影、社火等近百项非遗元素融入小说创作。
这部小说,已多次获奖,其中在“阅见非遗”第二届征文大赛上,获得金奖。
除此之外,多部“非遗”类题材,成为读者追逐的畅销书。西安鼓乐、红拳、秦腔、皮影、社火、绒花制作技艺、木偶戏、锦灰堆,等等,这些元素在网络小说中出现,深受读者喜爱,作品入藏上海图书馆。
“非遗”是网络小说消费的一个新热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非遗+”正在撬动消费市场,非遗衍生文创产品、非遗技艺体验、非遗元素服饰等,开始涌入年轻人的文化消费圈。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上非遗?有受访者说,阅读非遗题材小说,参加非遗文化体验,不仅仅能学到新的技能,同时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他们觉得,在非遗上的消费,物有所值。
网络小说聚焦非遗,打开爆款新方式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网络文学创作,成为这两年来的热门话题。
创作者将陶瓷、刺绣、皮影、中医药等非遗元素融入作品,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这种真实而充满新鲜感的元素,成为小说的看点。
《泼刀行》的作者张老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之所以能在作品里,融入上百种非遗元素,是因为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在文化基层工作,他从小就能看到梆子腔、秦腔等节目表演。这种浓厚的西北文化氛围,写进小说里,读者觉得很新鲜。
既然“非遗”的读者市场这么大,如何把“非遗”元素写进小说呢?
作家月关曾经谈到这个问题,他说, 要将非遗元素融入故事,要选择重要的事件或者特别的氛围。
比如,写滚灯这种传统技艺,我们不需要写怎么制作的,而是把周围的意境写得很美。 大家读到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在夜市里提着这么一盏灯,发生了一些故事,我们的印象里就有了这么美的东西。 这样,就把滚灯这种非遗元素,融入了故事中。
也就是说,非遗元素融入网络小说, 要通过场景氛围+故事的形式来融入,不能硬植入,避免写非遗物品的制作过程。 这才是写作的核心。可以把它作为小说的环境氛围,或者布景来写作。让读者的想象中,存在非遗这个东西,就成功地植入了非遗元素。
非遗类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够得到全网推广,因为它不仅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给读者带来自豪感、自信心,同时,它给读者带来的新鲜感、艺术享受,这是读者喜闻乐见的重要原因。
如果你在小说写作中,能够融入这类元素,必定能脱颖而出,成为下一部爆款小说!

写小说的十大忌讳,你中招了吗
写惯散文的人,往往不自觉地把故事“叙述”出来,并以作者身分作一些“全知”的描述,情况就像电影播到中途,突然有个人跳出来用旁白「解画」。这样,即使写得再好,亦只是一篇散文而非小说。写小说,应透过生动的对话、主角的动作,他们身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加上环境和气氛的渲染,像播放电影一般把故事“呈现”出来。如果以电影喻小说,作者就是导演,利用镜头把故事带出来,而不是 把剧情大意朗读出来的旁白配音员。
2、人物关系单薄,主角面目模糊
从不注意人物塑造,以致男女主角面目模糊,整本书看完了,读者也说不出每位主角有何特色,没能留下任何印象。成功的小说,一定有活生生的人物,读者即使忘记剧情,也一定记得主角的形象,例如金庸笔下的杨过、黄蓉;琼瑶笔下的还珠格格。人物与剧情,前者更加重要,因为人物性格完整,他们自然而然会在所处的环境中作出合理的反应,透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剧情便能自然而然推动,而非为了闹三角恋而三角恋。先处理好人物性格和关系,然后才构思剧情。仔细构想每个角色的年龄、外貌、教育程度、口头禅、价值观等。除了主角,也要塑造配角,作出陪衬或担任特别任务。
不注重故事结构,千篇一律按时间先后来说故事,不懂得将一些对推动剧情没有作用的段落删去,令故事流于冗长、沉闷,没有高潮。有了故事内容,还要想想如何“说”出来才动听。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总离不开“起、承、转、合”这支架。这并非说,我们一定要按时间顺序来写。要点是先将故事内发生的事件按时序排列出来,然后再作出调动,利用插叙、倒叙等技巧,同时删去不必要的篇幅,使剧情的节奏流畅。
没有结构的小说,好比镜头摇来摇去的电影,章法欠奉,不知所云。倒叙、插叙、意识流等创新的写作手法,如果掌握不好,很容易令结构松散,愈写愈离题。不要为技巧而技巧,以“创新”作为结构松散的借口。不论你用了哪些技巧,故事写完后,请看一遍,如果依然符合“起、承、转、合”的脉胳,那便不会离题万丈了。
小说的开场,传统写法是以描写环境气氛入题。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但这种方法读者已见过千次,毫无新意,可不可以有创新一点、吸引一点的开场方式呢?其次,这种方法用得不好,就会拖拖拉拉,写了几千字仍抓不住主题和人物。写作是一种沟通,如何才能吸引读者追看下去?除了多读名著,也可以从电影偷师,例如《摘星情缘》、《美丽有罪》是以独白方式开场。简洁就是美,不落俗套的在开场带出整个故事的人物和主题,让读者马上知道这趟阅读旅程的方向,比东拉西扯可取。
桥段再花巧而欠缺主题,好比一个只有美貌没有智能的美女。即使是一个爱情故事,也应该赋予一个大主题,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实是借一个爱情故事表达更深的中心思想。主题应在落笔前确立,透过内文慢慢渗出来,例如借主角的对话表达。主题不必是讽刺时弊的大道理,即使写爱情故事,也可以是借爱情来反映一种现代爱情观或一种男女相处的道理,以提升整部作品的深度。
这里所说的内容,不是指有没有“桥”(剧情),而是指整体来看,整篇小说仿如空中楼阁,欠缺客观理据支持。没错是有个故事的框架,但拿走框架,就会发现故事很空洞,读后找不住一点什么。好看的小说,多多少少有些资料或知识为故事作出支持,使剧情发展更加合理、迫真。小说源自生活,完全忽视现实、完全不能反映半点现实的小说,只属二流。如果你已经有一条「绝世好桥」,第二步是作一点儿搜集资料,为人物背景、故事的时空补充养分,然后技巧地表达出来。假设你想写一个对爱情执着的男人,那么请问他从事什么职业,成长路上可有阴影?这样的个性,会让他做出什么行为?
爱情是年轻人常写的题材,但并不易写得好。其中一个问题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或笔下)的爱情可歌可泣,自说自话地爱得地动山摇,旁人看来却可能不外如是,更遑论感同身受,同歌同哭。最懒惰和最欠说服力的是这种写法:「不知为什么,我对这女孩子很有感觉?」你做作者都「唔知点解」,读者更加莫名其妙。虽说爱一个人可以是一见钟情,不需理由,但写作不同谈情,光写几句「浪漫」的情话并不够,读者不会被几句花言巧语轻易打动的。作者要照顾读者的感受,客观地反问一句:书中人为什么会爱上对方,这种爱有没有说服力?每一段爱情的发生和死亡,都要经过精心铺排,最好是暗中铺下伏线。好好设定人物性格和的关系,那么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爱恨纠缠,自然有迹可寻。
9、题材过分生活化,表达欠缺技巧
小说无错源自生活,但生活上的琐事、报纸上一段新闻,本身只是一个事实(fact),搬字过纸把它记叙下来,并不足以形成一篇精采的小说(fiction)。没有注意写作技巧、过分“生活化”的故事只是新闻报导,而不是小说。一如原材料必须经过烹调才成佳肴,任何灵感或塑材,必须经过艺术加工,方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加入想象力,为主人公设定背景和性格、为平淡的故事加进冲突面,推向高潮,逐步打造小说的面貌。写小说就是“做戏咁做”,只要符合“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原则,剧情方面比现实世界夸张一点无妨,这样才有冲突位、高潮位。
很多人以为有创意就够,不屑花精神修炼文字功夫。文句不通、词不达意、表达技巧平庸,都会令阅读享受大打折扣。文字与创意是相辅相承的,文字是作者手上唯一的工具,环境、气氛、人物对话……一切一切,都要依靠文字来表达,怎能轻视?峰回路转的剧情,需要有感染力的文字来支撑。修炼文字功夫是长远的功课,平日应当留意、学习,一朝写起小说来便得心应手。日子有功,才能建立文字风格。单看文字,读者已可以认出那是谁的作品,古龙、张爱玲和亦舒便是文字风格强烈的作家。
新人写作遇到的三个问题
网络原创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打上了草根的烙印,让“人人写作”成为了可能,和传统概念上的写作迥然不同,在网络上,不会有资深编辑孜孜不倦的劝诱导引,亦不会有审稿编辑辛辛苦苦的替你反复修改,新进写手务必要明白,自你在键盘上敲出第一个字开始,就很可能意味着发表的开始,所以,在动笔之前,仔细的斟酌思考,预先打好腹案,就成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实际上,对新进作者提出这个要求或许有些奢侈,据我所知,很多新作者之所以动笔写作,大体都是出于一种短暂地冲动,少数的,可能还拥有一个看上去感觉不错的创意、一个好点子,然后就急匆匆地开始落笔,然而作为编辑,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做一个结论,象这样开始创作之旅的作者,大部分都不可能走上正式的创作道路,十之八九,都是写上十万八万之后立即兴趣索然,不得不半途而废。 新进作者碰到的问题很多,不能一言而尽,然而,就整个写作过程中,大体上应该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新作者之所以开始写作,大多看过其它优秀作品之后的模仿冲动,同时自己“灵机一动”,感觉自己想到了一个比别类作品更优秀的创意——注意,我所说的“创意”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写作大纲,对于新人作者来说,多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开头,一个三、五字的开篇,ok,在如此冲动之下,新作者兴致勃勃地踏上写作之旅,然而,当这股冲动还没有消散,当写完这个短短的开头之后,新作者突然发现,接下来他不知道怎么做了,之后的剧情如何发展,主角去做什么、出现什么配角,要出什么场景,他几乎没有任何成算,于是立即陷入瓶颈状态,只字难言。 象这样的难题,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作品类型,譬如:都市玄幻类,作者赋予了主角强大的能力,却不知道该让主角去做什么,或者去如何开始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或者历史军事类,作者让主角穿越了,但却不知道该让主角做什么,或者花费一段笔墨单调的招兵买马种田聘将之后,却不知道该如何展开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总之大同小异,剧情如何延续,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没有准备,最后要么胡乱编写,要么就此打住,结束这个短短地写作冲动。 第二,当新作者经过一番思考,拟定了一个翔实的大纲,顺利地让剧情延续下去,到了这个时候,他很有可能遭遇网络原创写作的第二个麻烦,那就是心理挫折。 事实上,能够在第一部作品就脱颖而出大红大紫的作者非常罕见,到底人生并非yy小说,所以,当踌躇满志的新作者在网络上惨遭冷遇,面对着寥寥无几的点击和推荐,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怀疑,动摇了写作了信心,于是渐渐搁笔,创作半途而废。 公允的讲,写作和其它任何事业一样,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遍观网上当红诸公,除了个别天份、才情、运气出类拔萃者外,可以说大部分优秀作者都是从仆街道上挣扎而来,对于大部分作者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难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可以肯定回答的是,此事绝无其它捷径,唯独坚持,这是耐心和信心的博弈,只有坚持写下去,新作者才有可能锤炼文笔、锻造思维;才有可能逐渐掌握到流行的脉搏,才有可能把握到读者的口味和喜好,从而写出广大小白喜闻乐见的当红大作。 第三,当跨越前两道门槛,新作者就并非是“新作者”了,在这个时候,作者已经算半个旧人,写作之中的各种忌讳、技巧、方法大体上心中有数,或者初步有了一些自己的风格,在原创道路上前景在望,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却容易遭遇到一个更麻烦的抉择。 这个抉择就是兴趣和工作的问题。网络原创到了今天,商业化模式几乎已经渗入骨髓,情节要短、平、快,文字要酷、露、爽,如果立志要写一本在网上有影响的小说,除却写作本身的技法之外,更可怕的是海量的更新。 十多年前,香港有个叫倪匡的写手,日产八千字,便自夸是“中国写字最多的人”,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八千字的标准若要放在网络原创这行,恐怕就只能评个中等偏上了。据数年来的统计,在玄幻奇幻网络原创这一块,但凡当红的写手,每日敲出的汉字至少一万,甚者数万,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疲劳的工作,是一个需要耗费多少心血和时间的事业?!若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过人的耐心和毅力,是绝无可能坚持下去的。 所以,当新进作者走到半途,初步得到一些读者认可的时候,他就必然要遭遇到这样一个抉择,是否要做作出这么一个选择。 要知道,每个初始写作的作者,都是兴趣盎然、满怀信心,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要让兴趣变成工作,把自由自在的神游畅想变成繁琐枯燥的工作,是否能够接受?! 以上所列,就是新作者必经的三道关口,或许有的人通过得很容易,但更多的人就在这里倒了下去,我衷心希望有志写作的作者们能够克服,能够让写作之路走得更为平坦一些。
相关资讯
网络小说写作技巧和忌讳-金锄头文库
网络小说写作技巧和忌讳导读,网络小说写作技巧,网络小说写作技巧一,选择大众喜欢的题材,一个小说要有好的题材和故事梗概才能吸引广大读者,才能获得认可,好的题材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