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四大巨头业绩持续飘红靠啥?
2017-03-28 17:08 来源:晋江新闻网
连日来,国内体育品牌安踏、李宁、特步、361°陆续发布2016年年报。年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内运动品牌总体表现继续回暖,同时,在电商、多品牌布局、产品周转与库存优化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变化。
2016年,已经迈入体育用品行业“百亿俱乐部”的安踏再次拿出一份亮眼的业绩,全年营收133.5亿元,连续三年增长率超20%,股东应占溢利23.9亿元,过去5年,安踏毛利率逐年攀升,上升至48.4%。安踏体育市值首次突破600亿元,业绩更超过十年前上市当年的4倍。
同时,安踏还公布了实体店面的经营情况。截至2016年年底,安踏+安踏儿童店、FILA+FILA儿童店、新增品牌DESCENTE店数量分别为8860家、802家及6家;预计到2017年年底,安踏+安踏儿童店将达到9000至9100家、FILA+FILA儿童店将达950至1000家,DESCENTE店的数量将增至50~60家。
最近发布年报的李宁,业绩也稳步上升。2016年年收入达80.15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上升13%。其中,毛利达到37.05亿元,相较2015年的31.93亿元上升16%,整体毛利率也同比由45.0%提升至46.2%。2016年实现净利润6.43亿元,扣除出售红双喜10%股权获得的3.13亿元,剩余的3.30亿元相比2015年的1400万元已是大幅增长。其中李宁牌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98.9%,达79.25亿元,较去年同比上升14%,包括跑步、篮球和训练产品等主要品类的销售额均有增长。同时,李宁的销售渠道仍然保持健康拓展趋势,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点扩张计划,新增销售点307个至6440个。
特步2016年的营收则增加1.9%达54亿元,其整体毛利率连续4年上升,今年达到43.2%,仅比安踏少5个百分点,服装、鞋履及配饰的毛利率均超过41%,其中鞋履最高,达到44%,拨备前经营利润上升19.6%,达11.4亿元,银行定期存款及银行结余总额为42.45亿元。同时,全年派息比率维持60%。门店数量保持在6800多家,覆盖31个省份。
较之特步,361°增长幅度较大,整体营业额上升12.6%至50.2亿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1.316亿元(2015年:2.454亿元),增长明显,净现金为人民币28亿元,毛利率增加了1.1个百分点至42%,达21.1亿元,净利增长了3.8%,为9.49亿元。其中,童装也增长了10.6%,达6.512亿元(2015年为5.889亿元),占总营收的13%。在国内拥有门店6357间,童装销售网点数量达到2000个。
在已经发布的年报中,国内各大运动品牌继续透露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记者_柯国笠 李晓明 董严军 文图)

连发声明上热搜!两大巨头,正面硬刚
最近,晋江文学城与哇唧唧哇的版权之争登上了微博热搜,话题持续发酵,大家都在讨论这场围绕《偷偷藏不住》改编的版权风波。到底是什么引发了如此激烈的争执呢?
事件的导火索,竟然是6月24日宣布定档的网络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剧方表示,这部剧改编自晋江文学城作家竹已的小说《偷偷藏不住》,然而,随即晋江文学城发出了强烈的声明,声称竹已并未授权该小说的微短剧改编权,指责哇唧唧哇涉嫌侵权。第二天,晋江再度强调,其声明即为官方立场。
那到底谁对谁错?这场版权大战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法律角力呢?我们听听业内专家和律师的看法。
### 授权之争:两方说法各自坚持
6月24日,哇唧唧哇发布了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定档消息,剧中主演田鸿杰和马哲也都隶属于哇唧唧哇。定档海报显示该剧改编自竹已的小说《偷偷藏不住》。竹已是晋江文学城的超级IP作者,其作品《难哄》和《偷偷藏不住》几乎稳居总榜TOP2,拥有极高的粉丝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哇唧唧哇无疑是看中了这两个金榜IP的巨大市场潜力。2023年,由赵露思和陈哲远主演的《偷偷藏不住》已开播,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今年,白敬亭与章若楠主演的《难哄》也迎来了好评如潮的首播。而如今微短剧版《偷偷藏不住之许你》一经宣布,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和质疑,大家纷纷表示难以超越前作。
不过,争议的核心并不仅仅是观众的口味,更有可能涉及到版权侵权的问题。
根据晋江文学城的声明,他们指出,竹已仅将小说《偷偷藏不住》的网络剧改编权授权给了哇唧唧哇,而并未授权微短剧的改编。因此,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涉嫌违反合同。
而哇唧唧哇则反驳称,公司是依据合同对授权作品进行改编的,强调“网络剧”应当包括“网络微短剧”。
### 核心问题:网络微短剧算不算网络剧?
这场争议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网络剧包括了网络微短剧?
赵虎,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指出,这确实是一个灰色地带。因为现行的《著作权法》并未对“网络剧”和“网络微短剧”做出明确界定。虽然两者都被归类为“视听作品”,但在法律层面,并没有细分。
事实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20年才正式将“网络微短剧”纳入管理,直到2022年,微短剧才被进一步定义为单集时长在几十秒到15分钟之间的网络影视作品。可以看出,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剧在法律和行政层面,似乎存在明显的区别。
### 微短剧:新兴产业还是版权争夺?
自从2020年“网络微短剧”被正式纳入监管后,这个领域迅速成为了新的风口。许多作品的“微短剧”版权已经单独出售,而不再与其他类型的影视改编一并打包。晋江文学城的版权页面显示,早在2024年4月,小说《白雪歌》就已售出“短剧”版权。
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微短剧的火爆,许多小说平台已经开始单独售卖微短剧的版权,价格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而不断攀升。比如,某些横屏短剧的版权价格可以高达20万,而竖屏短剧的授权费用则相对较低。
目前来看,哇唧唧哇的确可能存在侵犯版权的嫌疑。该公司在声明中并未直接回应“网络微短剧”的问题,而是强调“网络剧”指的是通过视频网站播放的网络连续剧,回避了《偷偷藏不住之许你》是否为微短剧的关键问题。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偷偷藏不住之许你》已经在2024年7月备案为“网络微短剧”,而该剧在视频平台上也标明为“短剧”,这无疑是对晋江文学城声明的直接挑战。
### 版权合约漏洞,行业影响深远
业内专家指出,哇唧唧哇的行为或许并非完全无懈可击。赵虎律师认为,晋江文学城的声明中提到的“未经授权的改编”为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果按照合同的约定,确实不应将网络剧再改编为微短剧,那么哇唧唧哇的行为就涉嫌违反合同约定。
从行业的角度看,这一事件或许会对整个影视版权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这种“版权漏洞”得不到有效弥补,未来其他平台和创作者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对待版权授权问题。
这场围绕《偷偷藏不住》改编的版权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仍然没有定论。但可以预见的是,影视行业的版权保护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审视。随着微短剧成为新的热点,如何厘清不同类型的版权定义,避免类似的版权纠纷,将成为行业未来的重要课题。而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也可能成为未来影视行业版权协议的重要标杆。
连发声明上热搜!两大巨头,正面硬刚
**娱乐八卦:晋江文学城大IP陷版权风波!昔日合作伙伴或将对簿公堂!**
最近,晋江文学城与哇唧唧哇的版权纠纷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尤其是关于《偷偷藏不住》微短剧版权的争议。自从6月24日宣布网络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定档后,这个话题就瞬间爆炸,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场原本看似合作愉快的关系变得如此紧张?究竟是侵权,还是双方对合同的理解存在分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风波背后的内幕。
### **“侵权疑云”:微短剧真的能算作网络剧吗?**
6月24日,哇唧唧哇发布的定档海报上写着《偷偷藏不住之许你》改编自晋江文学城的热销小说《偷偷藏不住》,然而,晋江文学城却在同一天发出了严正声明:他们从未授权该小说进行微短剧改编,认为哇唧唧哇的行为涉嫌侵权。
晋江文学城指出,竹已的小说《偷偷藏不住》仅授权了网络剧的改编权,而“微短剧”并不在授权范围之内。对此,哇唧唧哇则回应称,他们是在合同授权范围内进行改编的,认为“网络剧”包含了“网络微短剧”,因此他们并没有侵权。
### **版权争议核心:网络剧包含微短剧吗?**
那么,争议的焦点到底在哪里?究竟“网络剧”是否就等于“网络微短剧”?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的赵虎律师表示,法律上并没有对“网络剧”和“网络微短剧”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这成了双方争论的关键。
实际上,早在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就对“网络微短剧”做出了相关定义,将其单独列为一种新型影视剧种类,与“网络剧”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一背景下,微短剧已经成为了独立的版权类别。赵虎律师指出,合同上没有明确区分这两者,可能给了哇唧唧哇可乘之机。
### **微短剧版权的商业价值不断攀升!**
从产业层面看,近年来“网络微短剧”的版权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晋江文学城也开始单独出售“微短剧”的版权,这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它的商业潜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一部头部IP的“微短剧”版权可能价值几十万,甚至更高。对于《偷偷藏不住》这样的大IP来说,哇唧唧哇很可能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将其改编为微短剧。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初签署的版权协议,是否已经过时,无法覆盖如今日益成熟的微短剧市场?尤其是当微短剧开始成为单独的授权品类时,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原合同?
### **哇唧唧哇真的侵权了吗?**
根据晋江文学城的声明,哇唧唧哇的做法显然越过了授权的边界。尤其是在2024年签署的补充协议中,晋江明确指出:如果剧集在备案过程中与授权类型不一致,将被视为未经授权的侵权行为。这一补充协议给晋江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明确表明微短剧并不在授权范围内。
然而,哇唧唧哇则坚称,原合同中的“网络剧”已经涵盖了微短剧,认为他们并没有超出授权范围。虽然两方各执一词,但从备案文件来看,《偷偷藏不住之许你》确实被列为“网络微短剧”,而不是“网络剧”,这无疑为晋江提供了进一步维权的依据。
### **这场版权争斗的背后:影视圈的潜规则**
业内人士指出,这场版权风波不仅仅是两家公司之间的纠纷,它背后更是当前影视行业版权乱象的缩影。随着网络微短剧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在版权合同中打“擦边球”,希望通过翻拍微短剧这一形式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而随着版权交易日益复杂,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改编权成为了行业的痛点。
在娱乐圈的许多幕后交易中,版权约定的细节常常被忽视,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如网络微短剧这样的版权品类出现之前。对于许多影视公司来说,依赖于对合同漏洞的“钻空子”是常见做法,但这无疑为未来的版权交易埋下了隐患。
### **结语:行业规范与版权保护的双重考验**
从这场版权争斗中可以看出,随着微短剧等新兴内容形态的崛起,影视行业的版权保护亟待加强。如果像哇唧唧哇这样的公司能够通过模糊合同条款进行侵权操作,势必会让更多创作平台和作者产生担忧。对此,姜姜认为,这场风波可能会对行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影响到未来版权的交易和管理。
总之,这场围绕《偷偷藏不住》的版权风波,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版权纠纷,它可能会引发整个影视行业对于版权授权、改编权范围的更大反思。随着版权意识的逐步增强,业内各方势必会更加注重版权的细化和保护,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至于这场争斗的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只能静待法律的裁决,看看最终是谁赢得了这场“版权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