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世界历史最强帝国排名,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二个帝国?

更新时间: 2025-09-23 19:50:57

阅读人数: 827

本文主题: 最伟大人类排名

1、古埃及 第十八王朝(公元公元前1570—1304年)

2、波斯帝国 阿黑门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

3、印度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187年)

4、中国 汉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5、罗马帝国 安敦尼王朝(公元96—192年)

6、中国 唐王朝(公元618—907年)

7、阿拉伯帝国 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6年)

8、拜占庭帝国 马其顿王朝(公元867—1059年)

9、英国 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1399年)

10、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王朝(1299—1922年)

11、德国 霍亨索伦王朝(1415—1918年,1871年起统治全德国)

12、俄罗斯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年)

3、 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文明大国)

4、 蒙古帝国(横越欧亚非,史上最大帝国)

5、 大清帝国(当时中东亚最强,人口最多)

6、 波斯帝国(第一个欧亚非大国)

7、拜占庭帝国(继罗马後的欧洲霸主)

8、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当时世界最大国家)

9、 罗马帝国(包罗整个地中海)

10、 大英帝国(海上霸主,殖民地遍全球)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1804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400万。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于1299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55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380万。

阿拉伯帝国建立于632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134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400万。

罗马帝国建立于27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6500万。

大汉帝国建立于202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6300万。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336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55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050万。

俄罗斯帝国建立于1721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230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657亿。

大唐帝国建立于618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8000万。

德意志帝国建立于1871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69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9000万。

蒙古帝国建立于1206年,鼎盛时期疆域面积:400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亿。

王朝更替是这个时代进步的旋律,没有哪一个帝国是亘古长存的。

1、阿卡德帝国(前2334年-前2193年),统治区域位于两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

2、第二古代历史领土最大的陆地帝国-蒙古帝国。极盛时期领土面积:3300万平方公里(1259年)(分裂前)。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大蒙古国,尊汗号为成吉思汗。

3、人类历史上控制地域最大的帝国-大英帝国。

极盛时期领土面积:3367万平方公里(1920年)。

如今领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

1914年英国参与一战击败了挑战者德意志第二帝国。

根据巴黎和会夺取战败国的殖民地而达到面积最大时期,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

这个榜单根据影响力、持续时间和帝国本身强大程度排名。

1:罗马帝国,2:蒙古帝国,3:俄罗斯帝国,4:神圣罗马帝国,5:大英帝国,6:大汉帝国,7:拜占庭帝国,8:波斯帝国,9:阿拉伯帝国,10:奥斯曼帝国。

世界历史最强帝国排名,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二个帝国?

人类历史上十大最伟大的科学家排名,霍金是唯一还活着的人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2、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3、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4、玛丽·居里(Marie Sk?odowska Curie,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5、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并因主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系统而最为人知。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6、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他是英国最崇尚的教授职位。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7、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8、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9、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1] 。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0、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

曾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如今变成“最糟糕的发明”,国家要限制了

今年9月起,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禁止和限制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有了明确时间表。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玩具……塑料似乎包围了我们的生活。“无塑料生活”是怎样的?仅有百年历史的塑料制造了哪些“白色污染”?用各类材料代替塑料,各国又有哪些新实践?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被称为 。与十几年前的“限塑令”相比,这一系列新规定不再只针对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等被纳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范围。

离开了塑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为了看看塑料制品对我们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不少网友体验了一天至一周不等的 ,并且在一些论坛发布了体验报告。

农贸市场成为塑料袋“重灾区”。来源:新华社

“带着我的帆布袋到了超市后才注意到,几乎所有的果蔬全部都是塑料包装,上面贴上价格标签。就算没有塑料包装的,最后也要装到透明的塑料袋里称重结账。此前每次来超市都觉得完成这些步骤顺理成章,从没注意塑料包装这件事情。”

超市到处都是塑料薄膜和包装袋等,这条“无塑料”之路行不通,不少人选择了去菜市场。 “自己带上环保袋,体验下来,蔬菜、水果称完可以直接放入,但是买肉的话似乎又少不了塑料袋。” “90后”小仪表示,不嫌麻烦的话可以用专门的环保袋装肉类制品,否则只能吃素了。

司徒醒醒还发现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垃圾,需要使用垃圾袋。直接将家里的零散垃圾不经过垃圾袋这一环节,直接倒入小区垃圾桶,似乎不现实。为了将“无塑料生活”贯彻到底,她选择了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垃圾袋。

“每天用的纸抽是塑料包装的”“便利店里的饮料基本都是塑料包装”“我的刷牙杯也是塑料的”“买的新书,都用塑料薄膜包装好”…… 不少网友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参与“无塑料”生活体验,带着“放大镜”寻找塑料制品,他们平时不会注意这些。

塑料制品中,塑料袋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刚被发明时,因为其轻便和实用, 曾被称作“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可后来在英国《卫报》一项评选中,它 又获得“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的称号

新版“限塑令”能否管住小小塑料袋?

塑料袋使用方便,高需求量促成了高生产量,可是“用完就扔”,无节制的使用,反而使得塑料袋成了“白色污染”。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塑料产生的问题。每年,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土壤等,海洋动物、野生动物、我们生存的环境,甚至人类自身都成了受害者。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分钟发送出将近200万个一次性塑料袋;到2021年,全世界将售出5000亿个塑料瓶,但回收量不到一半。科学家们发现,海底沉积物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塑料污染物。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海洋中,成为海洋里的“垃圾”。 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超过鱼类。

由于塑料的物理化学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数十年至数百年都不会被分解,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数十万海洋动物的死亡。不仅如此,它还以微塑料、塑料碎片等形式出现在食物链中,进入饮水中和餐桌上,影响人类健康。虽然目前科学上尚无证据表明微塑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但它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并模拟了塑料进入全球陆地和水体的过程。他们发现,到2040年,即使采取有效的行动,仍有约7.1亿吨塑料污染物会进入环境中。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 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

随着对塑料垃圾危害认识的加深,中国将减少使用塑料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并且通过“限塑令”等政策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我国的“限塑”之路历时十余年。1986年,中国在铁路上首次使用塑料快餐盒,但大量白色餐盒被丢弃于铁路沿线,带来严重污染。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直到2008年6月,“限塑令”正式实施。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即日常所说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二是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今年,新版“限塑令”的力度和范围更大。到今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为生活“减塑”,不仅需要政府积极行动,制定政策规范和实施细则,也需要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和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消费者养成了 等塑料制品。为减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一些餐饮企业改造冷饮杯盖,用自带饮嘴的杯盖代替“吸管+杯盖”组合,替代了吸管。一些连锁超市开始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开展商品包装的设计优化,以便消费者直接手提。

新版“限塑令”的出台,值得更广泛的期待。在“限塑”倡议下,人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寻找塑料替代品上,世界各国也有许多新尝试。

英国正在研制一种能进行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希望以此替代常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减轻废品对环境的压力。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甲壳纲动物身上都含有一种“壳聚糖”的成分,其中以 中的壳聚糖最多,最大特点是无毒、易降解。 墨西哥开发 ,成为塑料替代品之一。科学家偶然发现芒果皮的韧性具有开发价值,于是在果皮中添加淀粉及其他化学材料,研制出一种替代塑料的“芒果皮合成品”。这种材料的韧性和硬度与塑料的相似,不仅造价成本低廉,还可以自然降解。

泰国一家超市想出一个减少塑料包装的妙招,用 代替塑料包装。香蕉叶在泰国非常容易获得,使用成本低,相较于其他塑料替代品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产品。印度尼西亚的企业用 材料代替塑料包装,这和泰国使用香蕉叶的思路不谋而合———因地制宜,多且易得。

在美国利用本国丰富的玉米或土豆淀粉制造购物袋时,意大利科学家发现, 经加工后也可以做成能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意大利是欧洲的农业大国,西红柿产量大。科学家认为,从西红柿废弃料中,特别是皮中提取复合糖化物最终制成包装袋,很有发展前景。

作为“牛油果大国”的墨西哥,每天扔掉几十万吨牛油果核,处理牛油果核费时又费力。科学家在其果核中添加淀粉及其他材料,研制出一种可以替代塑料的牛油果吸管。在废物利用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新吸管仅需6个月便可降解。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可降解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限塑”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标签: 物理学家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