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
又是一年芳草绿,自在飞花轻似梦。几场春雨飘过,风情万种的春天款款而来,不经意间,暮春四月已至,芳草萋萋、桃红柳绿,蜂歌蝶舞、飞鸟欢鸣,精彩的剧情拉开了帷幕,它把春的风韵推向了极致,无不令人怦然心动。
四月,依然是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它是衔接春天和初夏的月份,春天缠绵的柔情即将远去,而夏天热情的胸怀已经张开,它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摹着人间仙境,用蓬勃的生机点燃着未来和希望。林徽因写得好:“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气候宜人,天空蓝莹莹的,如水洗过一般,悠悠白云自在飘荡,偶尔与高飞的风筝窃窃私语。阳光是温暖的,正如巴金所言:“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暖意中夹杂着丝丝清凉的风,不疾不徐地推送着暮春的缱绻柔情,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青翠欲滴,撑起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希望。树木的枝叶任意舒展,向着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的梦想努力前行。“红杏枝头春意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在这妩媚的春光里,杏花、樱花、桐花、牡丹等花儿竞相绽放,自由洒脱、恣意风流。就连地里的油菜花也在阳光下成了熠熠生辉的金色花海,它如春风吹过大海般推开层层浪花,绵延不绝。一望无际的田野到处摇曳着春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世间也变得充实而丰盈。
四月,人们不负春光,争先恐后地奔向大自然的怀抱。风光秀丽、风轻水暖、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乍暖还寒的天气已经过去,大地呈现出春和景明之象,正是人间春浓时,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节。诗经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生动地描绘出人们郊游踏春,惬意地融入大自然,直至日暮方归的画卷。人们趁艳阳高照、春色融融、花事正繁,或陪伴家人,或邀几个好友,躲开冗杂俗事,去郊外踏青,给心灵放假。徜徉山水间,行走阡陌中,享受花的芬芳,聆听虫吟鸟鸣,观赏绿水青山,追逐蓝天白云,以最亲密的姿态亲近大自然,体味生活的轻松与快乐,任欢歌笑语在天地间随意流淌,让生命彻底融进那美好的春天里。
四月,寄托着人们一种特殊的情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在这风清景明时,总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溯、怀念以及悲欢离合浸染的乡思情结。人们自然会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一场久别重逢。这人间四月天,沉浸在生机盎然的阳春里,一种对生命的敬佩与感动之情油然而生。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而一颗豁达的心能够承受人间的万千悲喜。四季递嬗,岁月轮回,世间万物的生生死死,湮灭与辉煌,变得自然而真实。人们在这个时节怀念故人、缅怀过去,亦在憧憬明天、祈祷未来,期盼我们的生命能如四月明媚如歌,在花团锦簇的岁月里,安然度过每一天。
四月,是一个催人奋进、有所作为的月份。“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里,为了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奔忙的身影。耕田犁地,浸种插秧,人们在这个充满清新热闹气息的日子里,挥汗如雨,倾情付出,催生着种子发芽,滋润着庄稼生长,满足所有作物秋天要丰收的热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朴素道理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因果关系,人们早已了然于胸,他们以忙碌的身姿和坚实的步伐,在广袤的田野里演绎着一曲曲劳动的赞歌,生动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四月,处处花开,锦绣盈目,淋漓尽致地挥洒着春天的清新和美好,鼓荡着人们梦想的风筝高高飞翔,尽情享受着那一场场世间的视觉盛宴……
最美人间四月天,怎不让人沉醉其中呢?

人间最美四月天
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走步,转过山道口,远望每天可见的山前风景,看到雨水顺着路面缓缓地流淌,像小小的瀑布,突然想起诗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哲学家金岳霖为他深爱的女人林徽因写的挽联。是啊!他只要一想到林徽因,总有一种四月天般温暖明媚的感觉,所以他选择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做邻居。
早在儿子梁从诫刚出生时,林徽因就为儿子写了这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诗中写道:“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曾经说过:“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她又说:“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相互之间的依靠与陪伴。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你道出爱的真谛,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聚集美丽、才气、温柔为一体,内外兼修,才秀高雅,被三位才高八斗的男人所倾倒。
诗人徐志摩浪漫、多情、冲动、高调,被林徽因的纯真打动,作诗一首《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把爱情给了徐志摩。徐志摩,你是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林徽因作为建筑界的大咖,在1937年引起了日本人的关注。梁思成收到日军送来的共建“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林徽因愤怒地将这一纸羞辱丢弃,于是和梁思成一起赶赴西南联大,实现教育救国理想。结婚前,建筑教育家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结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林徽因与金岳霖的恋情,不但没有掀起波澜,对双方的生活都没有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梁思成还与金岳霖成为好朋友、好邻居。这与梁思成的理性、宽厚不无关系。林徽因把婚姻给了梁思成。梁思成,你是人间四月天!
哲学家金岳霖具有儒家的文雅、道家的通达、绅士的风度,是浪漫与理智的化身,为兴趣生活,率真幽默,不求名利。一次,他看着梁思成、林徽因夫妻恩爱,一时感慨做了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金岳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在金岳霖88岁大寿时,冯友兰高度颂扬他,并送了一副对联祝寿:“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论高白马,道超青牛。”临终前,金岳霖说出了心里话:“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说,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在他看来,爱一个人不能让所爱的人困惑烦恼,要默默地注视着她的幸福,而且是心甘情愿地成全她。有魏晋风度的金岳霖为爱痴狂,为了人间四月天,爱了一生,守护一生,终生未娶。林徽因把孩子给了金岳霖。金岳霖,你是人间四月天!
明媚四月,和风细雨,艳过花瓣,绿了叶子,层林尽染,风景如画,人成了画中流动的过客,造就了最美的春天。随山道踽踽独行,来回兜圈,思来想去,呢喃自语:人间四月天,意境太美好!
林徽因:人间最美四月天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一代才女林徽因,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有着卓越的才情学识,美丽典雅的女性,留给人太多的纪念和回忆......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林清玄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此语用来形容林徽因,倒是极为妥帖。在文学上,她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十六岁时,林徽因在英国与诗人徐志摩相识,后者很快便陷入了她清亮的眼眸里,甚至不惜为了她与妻子张幼仪离婚。徐志摩坦言,自己是因为林徽因才走上了诗歌的道路,她是落在他心湖里的一朵云,甘愿做她裙边的一株草,哪怕只能在凝望中爱着她。
结婚时,徽因穿着自己设计的礼服
林徽因欣赏徐志摩的浪漫与飘逸,但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多年以后,她曾对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写过一篇叫《九十九度中》的小说,而她就是九十九度的女子,离沸点永远差一度。
但要想活得美,请把最后一度感性换成理性。
很多人称赞她貌美,对此她回应:“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要美,这就是林徽因的追求。
不远万里赴美国留学,却得知建筑系不招女生。她便“曲线救国”,在美术系注册,但选修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她全身心投入课业,优异的成绩使她成为课程助教。学成归国,她与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将留学时的经验用于学校。
她常常在夜晚写诗,点上一炷清香,在清风飘飘中吟咏琢磨美丽的诗句。1932年,儿子梁从诫出生后,她为他写了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932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两人寻访古桥、古堡、古寺,透过岁月的积尘,勘定年月、揣摩结构、计算尺寸、绘制图片、拍照归档。这些实际考察,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
林徽因早年患肺疾,抗战期间颠沛流离,病情加剧为肺结核。但哪怕身患重疾(肺结核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她依然与梁思成一路餐风露宿、翻山越岭,走遍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
1949年后,她参与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三件大事。
“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是林徽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说。
“她逛古玩城时,发现了濒临绝根的景泰蓝花瓶,便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
第三件: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她负责设计了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