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文学艺术袖珍馆)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54:26

阅读人数: 763

本文主题: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诗歌原文

林徽因(1904-1955),又名林徽音,为了避免与同时代的一位海派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1934年发表的作品开始署名林徽因,笔名有徽音、徽因、尺棰、灰因等,西名Phyllis。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生于浙江杭州,十岁后始随父母迁居天津、北京。父亲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号苣子、桂林一枝室主,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参议院、众议院秘书长以及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是民国初年着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也为时人推重。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林长民连夜撰文《外交警报敬告国民》,首先向国民披露这一消息,直接导引了“五四”运动的爆发。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远赴欧洲,入英国St.Mary’sCollege学习,在一位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下,她立志献身建筑事业。因为父亲的关系,林徽因结识了众多文化名流,比如H.C.威尔斯、T.哈代、K.曼斯菲尔德、E.M.福斯特等,还有在剑桥留学的徐志摩。徐志摩对她展开了极其热烈的求爱行动,不过林徽因经由父亲婉拒了他的追求。后来,林徽因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结为连理,并一同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由于宾大的建筑系不收女生,她只好就读于美术系。

林徽因还是“京派”的代表作家,她不但在《大公报·文艺副刊》、《诗刊》等报刊上发表自己的创作,还提携新进,对沈从文、萧乾这些初出茅庐的作家给予帮助和鼓励。她在北总布胡同的寓所更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文艺沙龙,被人们亲切地称做“太太的客厅”。

1937年,随着抗战爆发,林徽因一家辗转南下,于1938年初到达昆明,两年后又搬到四川宜宾东边的李庄,一住就是六年。这一时期她贫病交加,生活极为困窘,却依然坚持写作并进行建筑学教学与研究,参与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着作。1946年8月,林徽因一家回到北京,住进了清华大学教授宿舍,并开始主持清华营建系的系务工作。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结束了她短暂而美丽的一生。林徽因是美的,这种美不仅仅是容貌的俊俏,也无需用男子的追捧和爱慕来彰显,也许文洁若的评价最恰当地定义了她的美:按说经过八年抗日时期岁月的磨难,她的健康已受严重损害,但她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姣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除了美丽,今天人们谈论林徽因最多的便是她与徐志摩的“爱情”,恐怕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实际上徐林之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年仅十六岁的大家闺秀林徽因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一个大她七八岁的有妇之夫的求爱,诸多研究资料也未能给出有力的证据。倒是林徽因与金岳霖之间才真正发生了一段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种圣洁的柏拉图式的爱情,金与梁、林间仍保持了毕生的友谊,这种情谊与风度直至今日依然令人欷不已——“人间还能有更美的关系吗?”(萧乾)

其实,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并不仅仅在于她美丽的容貌或者那些传奇的恋爱故事,而是因为她卓尔不群的才华。

她写诗。她的诗清澈、单纯,却富于智性之美,饱含着深沉的哲思:“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这些诗句一洗一般女诗人柔弱纤细的脂粉气,美丽中藏着哀愁,虚无里却又将希望点燃,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大智慧、大领悟。

她写文。她的散文数量虽然很少,但笔调从容明快,文情并茂,对自然、人事体察入微,读者时时可以从中发现作者深厚的学养与机智的议论,名篇《窗子以外》在上世纪40年代还被朱自清选入《西南联大国文示范读本》,传诵一时。

她写小说。她的小说总共只有六篇,但已足够奠定其“京派”代表人物的地位,萧乾甚至称她是“京派的灵魂”,着名批评家李健吾对她的《九十九度中》赞叹不已:“一个女性的细密而慰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粼粼的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林徽因)用最快利的明净的镜头(理智),摄来了人生的一个断片,而且缩在这样短小的纸张(篇幅)上。”(《咀华集·九十九度中》)她写剧。虽然只有一部未完成的《梅真同他们》,却足以使美学大家朱光潜在读完第一幕就写下“林徽因女士的轻描淡写是闷热天气中的一剂清凉散”的赞语。她也演剧。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林徽因在庆祝诗翁六十四岁寿辰的晚会上用英语演出了他的诗剧《齐德拉》,担纲主角齐德拉公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她还擅长绘画和舞台设计,1935年她应曹禺之邀为话剧《财狂》设计布景,时人称赞她的设计“和谐成了一首诗,有铿锵的韵调,有清浊的节奏”(伯克:《〈财狂〉评》)。最后,她还是一位建筑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自欧洲归国后,她与梁思成一道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这是中国大学第一个建筑系),后又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古建筑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建国后她还参加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恐怕,“才女”两个字远远无法概括如此多才多艺的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个美丽的诗的灵魂所留下的点滴文字,值得后人永远去寻味、去沉思。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文学艺术袖珍馆)

这首充满爱意的诗,常读常新,评林徽因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正值四月的开端,今天分享林徽因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二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而无论为谁,诗人表达的爱意是实实在在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诗中对诗题也有解释,这是一句爱的赞颂。下面,重读经典,欣赏并学习诗人是如何将爱表达得如此深刻动人的。

这首诗写得非常唯美自然,音韵和谐,整首诗读起来像音符在流淌,非常具有音乐美。读着诗,不自觉就被诗中的意境吸引住,有种温暖的感觉,反复地读也不觉得腻,反而越读越有惊叹之感,我想,肯定是被诗人真诚的爱意打动了,可见诗歌的感染力之强,奉为经典当之无愧。接下来,逐节分析,分享感受。

先看第一节,诗人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说明了你是爱的由来,因为你,四月天显得特别不一般。一句“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说明诗人的心情是格外美丽的,笑声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风,诗人在此用“点亮”一词,充分说明了笑声的感染力,连风都被触动了。这句“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应该是在描绘风的状态,轻灵、交舞着变,显得非常有活力,有生命力。因此,你的到来,人间变得明亮,色彩斑斓。你和人间四月天有着同样的魅力。

第二节,诗人此时感受的是早晨的你,如同云烟般。此节有众多意象闪现,黄昏、风、星星、细雨、花,这些组合在一起,成了一幅三维立体画,非常写意唯美。而你和这些自然意象有着同样的境界和意境,对诗人来说是一种享受。拟人修辞的运用,让自然意象更有韵味和美感,诗人的心境是开阔的,充满艺术感受力的。

第三节,诗人大加赞赏了你,轻、娉婷、戴着百花的冠冕,前两句倒装结构,是为了强调你带来的感觉。后两句,表达非常直接,天真和庄严,意味着纯朴中有几分敬意似的。“你是夜夜的月圆”,仿佛带着几分思念之情,所以说,为徐志摩所作,在这节可以感受几分。

第四节,前两句同样是倒装结构,你像和你是,正表明了你是初春的生机,鹅黄和初放芽的绿,那种状态亲眼见过就知道是什么样子了,预示着希望和期待,可以说未来基本上一在一个样。一想到这,诗人就喜悦,那柔嫩之感就像你梦里浮动的白莲。此节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感,更说明了你的生机勃勃。

最后一节,是对你的动态描写,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示着你生长的热烈。一树一树的花开,是非常壮美的表现。“是燕在梁间呢喃”,有归属,有安全感,这都归因于爱。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会显得积极,富有生命力。最后,诗人把你等同于爱、温暖和希望。重复这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首句相呼应,表现了人生的一种圆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

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还是诗句的锤炼,堪称艺术级的,有一种刚刚好,恰到好处之感。真情的流露,自然而有节奏,爱不断地传递,一刻也没停止,若明若暗的爱,显得灵动有活力,读到这样的诗是一种享受。无论这首诗是为徐志摩而作,还是为儿子所作,还是两者的混合,都是非常动人的感觉,这种真心真意的爱、无私的爱直抵心灵。对于这样指向确切的诗,可谓常读常新,意境绵延。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选自《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选自《新月》四卷七期(1933年6月)

选自《北斗》创刊号(1931年9月)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1月5日)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3月22日)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5月17日)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7月19日)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7年1月31日)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7年3月14日)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选自《文学杂志》二卷十二期(1948年5月)

选自《大公报·星期文艺》(1947年5月4日)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