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战剑:中国一种戚继光打造,欧洲一种长两米,杀伤力超强
剑是古代最常见冷兵器,有长有短,用途不同。短剑一般用作防身,长剑一般用作战斗。下面说说世界最长战剑(非战剑不讨论),中国一种秦俑坑出土,另一种戚继光打造,欧洲一种长两米,杀伤力超强。
战国长剑。这种剑出现于战国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前221年),青铜制造,长93.5厘米,宽5厘米,出土于春始皇兵马俑坑。战国青铜剑分为两类,一类是短剑,一类是长剑。除秦国外,其他六国青铜剑均为短剑,长度不超过70厘米,秦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为81~94.8厘米,是战国剑中最长的。这把剑是一把双手剑,品相最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戚氏双手剑。这种剑是明朝一种双手战剑,长1.42米,多种钢锻打,手工磨制,可剁铜板、削铁、斩席、剁骨头、劈竹,韧性强,钢度好。中国双手剑始于唐代,宋代失传,《武备志》:“古之剑可施于战斗,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今其法不传。”戚继光抗倭时又打造了双手剑,长1.42米,在明代剑中是最长的。明末清初时,王朗依戚氏双手剑创造了螳螂剑。(图为现代仿品)
苏格兰大剑。这种剑是苏格兰高地人使用的双手剑,长1.5米以上,重2.5公斤左右。头部钝圆,剑刃宽薄,无刃根部设计,更利于劈砍。此剑在苏格兰人抵御英格兰人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常作为先锋冲在阵前,是雇佣兵最善用的兵器。图中上面那把剑传为华莱士之剑,长约167cm,重约2.7kg。
克雷默长剑。欧洲最长的十字剑,长度通常为1.5—2米,呈十字架形,因为这种剑长大,剑柄后端必须配有平衡剑身的球形饰物。图中这把剑长2米,高一般欧洲人一头(欧洲人平均身高1.8米左右)。这把剑的杀伤力超强,但没有足够的力气是用不了的。能用这把剑的人必是大力猛将,可在战场上肆意狂杀。

世界最长战剑:中国一种戚继光打造,欧洲一种长两米,杀伤力超强
剑是古代最常见冷兵器,有长有短,用途不同。短剑一般用作防身,长剑一般用作战斗。下面说说世界最长战剑(非战剑不讨论),中国一种秦俑坑出土,另一种戚继光打造,欧洲一种长两米,杀伤力超强。
战国长剑。这种剑出现于战国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前221年),青铜制造,长93.5厘米,宽5厘米,出土于春始皇兵马俑坑。战国青铜剑分为两类,一类是短剑,一类是长剑。除秦国外,其他六国青铜剑均为短剑,长度不超过70厘米,秦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为81~94.8厘米,是战国剑中最长的。这把剑是一把双手剑,品相最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戚氏双手剑。这种剑是明朝一种双手战剑,长1.42米,多种钢锻打,手工磨制,可剁铜板、削铁、斩席、剁骨头、劈竹,韧性强,钢度好。中国双手剑始于唐代,宋代失传,《武备志》:“古之剑可施于战斗,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今其法不传。”戚继光抗倭时又打造了双手剑,长1.42米,在明代剑中是最长的。明末清初时,王朗依戚氏双手剑创造了螳螂剑。(图为现代仿品)
苏格兰大剑。这种剑是苏格兰高地人使用的双手剑,长1.5米以上,重2.5公斤左右。头部钝圆,剑刃宽薄,无刃根部设计,更利于劈砍。此剑在苏格兰人抵御英格兰人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常作为先锋冲在阵前,是雇佣兵最善用的兵器。图中上面那把剑传为华莱士之剑,长约167cm,重约2.7kg。
克雷默长剑。欧洲最长的十字剑,长度通常为1.5—2米,呈十字架形,因为这种剑长大,剑柄后端必须配有平衡剑身的球形饰物。图中这把剑长2米,高一般欧洲人一头(欧洲人平均身高1.8米左右)。这把剑的杀伤力超强,但没有足够的力气是用不了的。能用这把剑的人必是大力猛将,可在战场上肆意狂杀。
欧洲男人决斗利器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男人们决斗用的剑是轻剑,轻剑在英文翻译是“Rapier”,翻译中也有人称其为细剑。在轻剑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段时期出现比较细小的轻剑,又被称为小剑(small sword)。这是一种欧洲民间使用的单刃单手剑,公元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由于这种剑常常被男人用来决斗,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决斗剑。
轻剑最早于15世纪晚期出现,在这之前欧洲民间男人决斗通常是用武装剑,即一种军用武器。这种剑的叶片长度一般小于90厘米,比双刃剑短,多为菱形。在15世纪后期,西班牙的一位行政长官提出了修改武装剑的意见,加上民间对民用剑的需求和改进,于是轻剑开始出现了,并很快成为一种独特形式的非军事剑种。
16世纪初,佩带轻剑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贵州还是平民,甚至佩剑还成为人们之间等级差别的标志。尤其是贵族们的佩剑,设计精巧,构型新颖,装饰华丽,工艺精湛。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常常是争奇斗艳,彼此炫耀。甚至在以前许多欧洲的传世油画作品中,都少不了一把主人的佩剑画在画中,可见当时人们对佩剑有多么重视和喜爱。
▲欧洲男人们之间的决斗原因有多种:为名誉、为女人、为利益、为声望以及剑术高低等都有,若是一不小心冒犯一个男人,这男人一气之下也会跟你决斗,你逃不过的。
早期的男人决斗多属于个人行为,往往缺乏规则,武器也没有固定标准。自从西班牙和意大利规范了决斗方式以后,轻剑在欧洲更加受到重视名誉的男人们欢迎,有更多的男人在与他人发生纠纷时,选择以轻剑决斗的方式解决,这就使轻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轻剑的制作标准和质量,当时轻剑的刀片主要生产于西班牙的托莱多(Toledo)和巴伦西亚(Valencia)、德国的索林根(Solingen)和帕绍(Passau)、意大利的米兰(Milan)和布雷西亚(Brescia)。而护手、把手、剑鞘等副产品则由其他各地厂家负责生产装配。在这些刀片中多数刻有制造厂家的名字和商标LOGO标志,也有的没有刻名字,当然其中也有少数山寨货假冒他人名字的,但真正出自以上六个地区的轻剑刀片,质量在总体上应该说是很不错的。
轻剑的种类有很多,尤其是在把手和护手部分变化多样,其护手和把手款式的进化和战争的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由于早期士兵作战都穿戴盔甲,手臂都有防护,所以刀剑往往只有一个十字形护手。当盔甲简化越来越少的时候,对手臂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包括最初在手指上戴上铁环,后来在刀剑把手处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护手,而轻剑也随着军事刀剑护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中世纪欧洲各种轻剑和护手盔甲
公元1620年前后,有人在轻剑的护手部分增加了碗形铁片装置。这种护手被德国人使用于1618年至1648年的30年战争中,并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于是在欧洲许多国家也都相继出现了这种碗形护手,尤其是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最为普遍。
后来轻剑护手的款式越来越多,设计和制作也越来越美观,尤其是皇家贵族使用的轻剑,护手部分极为精美,甚至用金银来打造和雕塑,用珠宝来镶嵌和装饰。而在轻剑的制作中,当时也常常会根据主人的要求和出价来决定制作标准,取材有铁、铜、金、银以及各种特殊装饰材料,这种情况造成了轻剑与军事用剑的最大不同,即没有固定的标准,档次差距非常大。
▲轻剑是和一把左手小剑搭配使用决斗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的轻剑通常是和一把左手小剑配合使用,以达到进攻和防卫的作用,而这两种武器的造型和风格往往是一样的。一般来说,意大利和西班牙制作的左手短剑比德国、英国的更为精致。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种配套的轻剑虽然存在,但是在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在轻剑的发展过程中,起初人们比较重视刺击剑术的有效性,于是逐渐将刀片不断地加长。随着西洋剑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设计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都更加具有实战性的刀片。加之由于一些轻剑追求长度,曾经在部分地区造成混乱,以至于有关政府部门不得不对轻剑的长度和重量做出必要的规定和限制。
17世纪以后,轻剑逐渐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欧洲民用武器,而且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开始逐渐变化,尤其是人们不喜欢过长的剑,对于单手轻剑和左手小短剑的配合使用也不再认可,于是开始流行一种较小的细剑。这种细剑的刀片比较薄,也比较短,有的甚至没有尖端,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自卫武器。同时由于细剑更加注重装饰性,这样平时佩戴在身上既美观也很方便。于是很快这种细剑就在平民百姓中广泛使用。
在16~17世纪,轻剑的刀片发生过多次变化,而17世纪初,德国刀剑制作厂商生产的一种新型刀片在当时影响很大,这种刀片的横断面是三角形状,刀身下宽上尖,这种设计可以让人很容易判断出这是17世纪中期以前的款式。这是这种款式只流行了几十年,刀片的样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生产这种三角形刀片的技术,一直被德国垄断控制。
到18世纪,这种小型轻剑不仅流行于欧洲民间,而且还一度成为部分军官非常宠爱的礼仪佩剑。法国拿破仑以后,这种轻剑逐渐被装饰剑所取代,而只是在一些重大礼仪活动中才出现。
几百年以来,轻剑从最初荣耀骑士阶层手中传播开来,逐渐成为欧洲尚武精神的体现。不但在贵族子弟中,击剑成为当时必修的格斗训练,在平民百姓中,学习剑法也算是一种时尚。然而,决斗成风,仅在巴黎,16世纪末的20年间,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
1776年,法国著名击剑大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金属网面罩,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一种轻巧的、剑身呈四楞形,剑尖用胶皮包裹的新型轻剑被设计出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这便是现代花剑运动的雏形。
▲轻剑的金属网防护面罩保证了人身安全
这种防护举措使击剑告别了中世纪以来的流血和死亡,逐渐变成优雅的现代体育中动,但最初比赛仍只是在名门望族之间进行,直到1896年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设立了击剑比赛项目,从此轻剑便完全变成现代体育运动中的击剑比赛用剑。
▲不要忘记现代奥运会的花剑运动来源于轻剑
相关资讯
原创世界最顶级空中利刃之一,法国最强战机拉斐尔战斗机到底有多强大?
以F3型为例,阵风已具备高超的对海攻击、侦察和核攻击能力,阵风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较均衡的中型战斗机,即能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甚至可以投掷核弹(F3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