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人设、姐妹反目、三角恋,谍战剧《胭脂》却全是偶像剧的套路?
九月份,电视上比较常见的电视剧类型就是抗战或者谍战剧了。而最近,这一题材的剧还真是不少。比如李易峰主演的《麻雀》、王子文、祖峰主演并且昨天刚刚首播的《双刺》,对了还有橘子君今天想说的《胭脂》。
虽然与往年相比,题材没太多改变,但你们也应该发现了,谍战剧越来越偏偶像风了。就拿李易峰演的《麻雀》来说,首先是演员颜值高,剧情也往偶像方向靠,像感情线这部分更加增强了。
而橘子君最近开始追的《胭脂》也没能避开偶像化。
颜值就不用说了,有女主角赵丽颖、男主角陆毅,还有演过《甄嬛传》的陶昕然、男二号袁文康。
男女主搭配总有种大叔配萝莉、相爱相杀的即视感。
然后就是剧情。因为不是正统的谍战剧,所以橘子君在《胭脂》可是找到了不少偶像剧的套路。
女主角胭脂,是个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女。
听力、记忆力绝佳,能做到5秒钟数清163朵花瓣,真是厉害了我的哥。
在一次验明胭脂到底是不是日本特务的测试中,胭脂能做到对沿路经过的每一处都印象深刻。
还能靠军人穿的是皮靴还是布鞋,分辨出他们是中国军人还是日军。
更厉害的是,她之前和男二号宋勉见面的时候,宋勉总是用自己那个坏了的打火机打火,这种别人会忽略的细节,胭脂反而记住了。被蒙着眼睛的时候还能靠这个推断出宋勉在不在附近。
简直就是主角光环加持,智商开挂啊!
对于这样的人设,你们一定熟悉,因为在不少偶像剧中的主角都是这样智商碾压常人的天才。比如《恶作剧之吻》里智商200的江直树啊……
《匹诺曹》里极其聪明的崔达布呀。
当然不乏一些谍战剧中也有类似的人设,像数学天才金荣珍、和胭脂一样有超强听力的“听风者”何兵。
不过和胭脂不同的是,这些人设都是放在男主角身上的。
另一个套路其实偶像剧和宫斗戏中都比较常出现,没错,就是姐妹反目成仇。在《胭脂》里,蓝胭脂和女二号冯曼娜是大学同学,也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属于盖一条被子、穿一条裙子的那种好。
然而非常有特工天赋的胭脂被专门做特工的救国会看上,要求她去军需处处长身边搜集情报,这个军需处处长就是好朋友曼丽的爸爸。
虽然电视剧还没播,但后面的事儿也能大概猜到了。胭脂凭借自己的天赋顺利完成了任务,军需处处长因为拒绝被捕而惨死。虽然在这之前胭脂已经向救国会要求保护好自己的好朋友,然而因为自己让曼丽面对失去父母的痛苦,还是影响了两个人的感情。
于是曼丽和胭脂反目成仇,去做了日本特务,两个人也成了利益上的对立面。
另一个套路,就是感情线。最开始胭脂喜欢上了救了自己一命的宋勉,但是宋勉却有一直深爱胭脂的高中同学林天沐。
后来在正式成为特工之后,胭脂又和陆毅扮演的中共特工周宇浩产生了感情纠葛。三角恋、又先后爱上两个男人这个设定大概可以套在任何偶像剧上吧?
评价《胭脂》像偶像剧,并不是说它不好。一方面偶像化是当下谍战剧的趋势,另一方面对于橘子君这样平时不太看谍战剧的人来说,反而更喜欢看《胭脂》这样剧情有悬疑紧凑感、又刻画情感的剧。
说到底,《胭脂》和其他谍战剧不同之处在于从女性化的视角来讲故事的,而像去年很火的《伪装者》到今年的《麻雀》,女性只不过是剧中的点缀,真正的主角还是男性。但《胭脂》却是真正关注在乱世中女性的成长。
最初的胭脂是银行行长的女儿,家庭优渥,没什么烦恼,后来因为自己的天赋,人生便开始和国家联系起来。从拒绝成为特工到扛起救国的责任,这其中包含了对友情、爱情等细腻情感的描写。所以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总能从《胭脂》看出偶像剧、宫斗剧的影子。
一句话,《胭脂》的设定和套路牢牢抓住了女性观众的痛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橘子君联系)

彭冠英热血履薄冰
影视剧光环之外的彭冠英,内心沉静且笃实。只有在谈到演戏和角色时,那种历久弥新的热血感,才会在眼神里投射。
《薄冰》并不是他第一次挑大梁做男主,剧中一众实力派戏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彭冠英却没有想象中的焦虑和压力,他觉得每一次演戏,都是一群人一起致敬信仰:一部戏里没有对手,只有队友。戏里戏外,《薄冰》之上,皆是热血。
作为一部谍战青春剧,《薄冰》以彭冠英和陈钰琪两位主角搭档起头,再有富大龙、王劲松等实力派老戏骨加盟,让整部剧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惊喜的可能。剧中的陈浅是一个怀揣着一腔爱国热血的年轻人,尽管出身官场,但他一直在追逐救民于水火的路途上,坚持着信仰,寻找着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样的设定,让这个角色在相对沉重的时代背景里,有了一种征集队友,升级打怪的“爽感”。
早期的彭冠英,也是一名妥妥的谍战片影迷,并且从专业审美眼光出发,让他着迷过的一定是脍炙人口的《风声》《潜伏》这类作品。“从观众角度来说,那种全程此起彼伏的悬念、刺激一定是吸引我们去‘追’的最大魅力,但作为演员,我会去思考,在这样的情节当中,如何去让自己的动作和微表情,让这个故事和人物更加真实。”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除了演技的磨砺,也有日常生活的洞察与积累,如果把自己和陈浅放在一个时空里对比,他觉得相同的契合点大概有三个,一是敏感,二是热血,三是信仰。
“我一直觉得,‘敏感’对于演员来说,是一项必备的天赋。如果一个‘钝感’太强的人,他大概率很难从事这个行业的。”从半小时左右的采访来观察,他并不是那种很懂得左右逢源的“社牛”,但当他在接到一个问题之后,会下意识有一次眼神交汇,然后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言语间能感到有明显的分寸感。
这样的沟通方式,出于他为人处世的敏感度:“我的‘钝感’只会释放在个人空间里,比如我今天出去跟朋友谈点事情,或者是我现在坐在这里接受访问,都会去感觉对方当下的情绪,或者他在说某句话的时候,是否有一些潜在信息。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需要思考的,有共情的聊天,才会让旁人感到舒服。”
众所周知,谍战剧里有大量的对白,这些对白还在打印出来的A4纸上“待产”时,一眼看去,是相对枯燥乏味的。但好的演员绝对不应该是念对白的AI机器,在接到陈浅这个角色后,彭冠英很快地熟读了剧本,在每一个情节和每一句恰当的对白里,设置好了相应的微表情与动作:“就像我在一个桥段里喝了一口咖啡,但这口咖啡不能白喝,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去喝出背后想传递的‘信息感’,是需要花时间去思考的。”
而剧中这种微表情管理,彭冠英并没有特别地去对着镜子练习,因为这样的方式对于本身就充满奇思妙想的水瓶座来说,着实太过于机械:“我一直赞同,真听真看真感受,所以其实很多会出彩的细节,都是到现场之后即兴创作的,是在那个情景下,发生得非常自然的。”敏感的人都是充满着想象与创造力的,这句话真实地印证在了彭冠英身上。
热血与信仰,大多时候是被绑定来讲故事的。热血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但当与TA相呼应的信仰目标出现时,热血才会产生化学反应。在《薄冰》的故事里,陈浅一出场已然有了非常坚定的信仰:解救民族,热血指引着他和故事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相识相知,并肩作战。而在《薄冰》之前的每一部戏里,彭冠英也一直在用这种思维去和其他演职人员合作。在看到影帝富大龙,老戏骨王劲松加盟,都会为相对年轻的几位演员生出关切:“压力不小吧?”
“真的有压力。”彭冠英笑着:“但我的压力跟这部戏里的对手演员是谁没关系,是来自自己承担的角色,和整个剧本。”《薄冰》是著名谍战题材编剧海飞老师整个谍战宇宙的新作,此前的《麻雀》《惊蛰》都获得不同凡响的成就,作为这个宇宙里的新面孔,要去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彭冠英有着相当的“敬畏感”。
“这部戏的名字叫做《薄冰》,我觉得有两重含义,一是在那个年代,身负间谍身份所处的危机环境,二是我理解是他对于信仰的敬畏感,使命感,‘使命’这两个字,不仅是过程,更有必胜的结果。我们也常说,演员对于表演,应该有敬畏感,我觉得是一个道理。进入这个剧组,没有‘对手’,都是‘队友’。”他用一种战团思维来诠释和其他演员的关系:“我们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去进攻的,不甘落后的心态是肯定的,但想到的更多是大家一起怎样去把这部戏拍好。”
所以与其说压力,在这样的阵容下,彭冠英更多的是期待:“比如像大龙哥(富大龙),是我学生时代就非常喜欢的演员,在对戏前就会有很多想法,去设想在某一些桥段里,我们凑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从戏里往外走,更多的压力他感觉来自于这个时代:“其实新媒体崛起的时代里,对于演员的挑战是蛮大的,就像很火的短视频博主,也会对演员的生态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演员来说,大家都在想突破,去找一个能让更多人看到、有共鸣的角色。”
有人将撕掉“偶像剧”标签看作突破演员生涯的必经之路,彭冠英却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每一部戏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不是一个要刻意去撕掉标签的人。偶像剧同样需要有演技、有热血、怀揣着信仰地去诠释,去解读,这样可以让一些现实生活里可能不太会发生的离奇故事,变得真实可信,我认为这是一个演员,在任何剧本面前都应该去努力做到的。”
时装男士:《薄冰》的剧照让很多粉丝对耳目一新的民国风look相当期待,说你是从民国小说里活脱脱走出的男主,平时会怎样去保持皮肤和身材状态?
真没怎么管理,哈哈哈!喜欢你的粉丝,一定会觉得你怎样都是好看的。当然对这种称赞我会很开心,因为至少肯定了自己是像剧中人物的,是有让这个角色具有真实感的。
时装男士:这次是第一次挑战谍战剧,后续还有其他角色类型是想要尝试的吗?
其实像反派类型的也都尝试过,我很少会去想饰演某一个类型的角色,更多的是去期待接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吧,一个好的故事里,任何角色类型都是值得去争取和尝试的。
时装男士:当进入到一个好的剧本,你会更有压力吗,比如担心自己表现的结果?
我觉得如果在拍戏的过程中,不断内耗自己去设想这部戏的结果,那我一定是没办法演好的。因为这样我可能丢掉了当下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去专注在表演里的过程,我相信如果这个过程自己是感受到有能量的,那结果一定会不错。
时装男士:所以对于表演来说,你会更享受演戏的过程,可以把结果放在其次。
我经常说,演员演好戏就好了,把戏演好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放过任何一场戏。听过一句话,望山跑死马,你看着山很近,一直跑,但你可能短时间根本不能到达那个地方。但如果我只看眼前的路,一步步踏实地走,可能突然一下那座山就出现在眼前了。相比那种有目的的追逐,我可能更享受第二种自然而然的惊喜。
编辑 / Haitao Liu
摄影 / 席敏(NOWONSTUDIO)
化妆、发型 / 小五(MQstudio)
后期 / TIFFSTUDIO
我错过的天才女友,解读中国谍战剧鼻祖
今天我们来继续聊《暗算》第15集—22集。
讲完这8集 《看风》篇也就要完结啦~
至此,《暗算》第二篇章《看风》就要结束了。
12集过去,相信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在破解“光密”之后,不幸沉睡的天才女数学家——黄依依。
她神秘、多面、又不可定义,其扮演者陈数曾在节目《朗读者》中坦言——
“如果这一生只能演一个角色,她希望是《暗算》的黄依依。”
由此可见,该角色的后劲儿之大。
她有神的智慧,有天使的一面,但却常常被误解为魔鬼。
因为在那个羞于谈情说爱的年代,她却能光明磊落。
直截了当地把爱吞吐于唇齿之间,如同一个最平常的问候,一个最正当的要求。
黄依依是最诚实的唯爱主义者,有着天使的性格和妖精的气质,却与世俗格格不入。
但她同时又桀骜不驯,从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就像最娇艳的玫瑰,从不吝啬绽放自己的美丽。
因为她并非虚有其表,还有那为以傍身的刺。
黄依依的刺就是她惊人的数学天赋,她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她诚实地按照自己的身体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撒谎。
众人因为她的有利属性,而暂时对她网开一面。
她这样的天才们,会将自己的天赋无限拉长,就像火箭升空的轨迹,得以见证世间最璀璨的光芒。
心在拉长的同时也会变细,细若游丝在风中飘摇,所以天才又多是脆弱的。
他们敏感多情,就像世上所有珍宝一样,经不起磕碰。
可天才虽然易碎,却只能被自己毁灭,别人是毁不了的。
而毁掉黄依依的,便是她那引以为傲的爱。
遗憾的是,无论她如何告白,都得不到安在天的回应。
以爱情为养料的她,做不到轻拿轻放,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受伤。
她每向意中人进一步,心就多碎裂一片。
破译光密之后,汪林成为她不完美但却唯一的选择,却偏偏他又跟寡妇好上,成为压倒黄依依的最后一根稻草。
变得不再任性,不再狂热地献身于爱情。
故事的最开始,黄依依因为一个男人来到了701;
故事的最后,她从爱情的信仰中挣脱出来,为它加入了使命和责任,这是黄依依的成长和改变。
但她自始至终不变的是那份善良,善良本没有错,可没有智慧去调试,却又会害人害己。
因为对张国庆的一次雪中送炭,触发了后面一系列的悲剧。
随着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她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忽然想起故事开头陈二湖叮嘱安在天的话,他说黄依依和阿炳不一样,阿炳是一个天外来客,是老天赐给他们的意料之外的运气。
看到最后,黄依依又何尝不是呢?
她和阿炳太像了,他们都是传奇,是一个个不世出的天才。
但天才背后,也都是一个个最真实的有缺陷的人。
麦家以深厚的功力塑造了这种天才的苍白无力,从而让所有人对那个充满悲情色彩的结局,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解读。
好啦,如果大家喜欢这个故事,请直接点赞、转发、在看。
我们将会继续讲述《暗算》的第三篇章《捕风》。
相关资讯
《解密》登湖南卫视黄金档颖儿陈学冬天赋之战
凤凰娱乐讯 近日,《解密》6月底即将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的消息传播火热,网络接连曝出激燃的宣传片花已经勾起了无数人对这部青春谍战剧的好奇心,氧气女神颖儿将化身女特工,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