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赏析

更新时间: 2025-09-28 15:52:40

阅读人数: 529

本文主题: 满河星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参考:田国钰等编著.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2:第47页u0026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丛书主编;邱凤莲本册主编.亲近母语 日有所诵 小学三年级 第3版:长春出版社,2011.06:第75页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划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参考:郁贤皓主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01页u0026徐元主编.新编中小学古诗助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2:第434页u0026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6:第1173页u0026魏耕原著.古诗精华赏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第290页

本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参考:李作芳,段宗平主编.经典诵读读本: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2:第54页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赏析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赏析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参考:田国钰等编著.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2:第47页u0026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丛书主编;邱凤莲本册主编.亲近母语 日有所诵 小学三年级 第3版:长春出版社,2011.06:第75页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划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参考:郁贤皓主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01页u0026徐元主编.新编中小学古诗助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2:第434页u0026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6:第1173页u0026魏耕原著.古诗精华赏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第290页

本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参考:李作芳,段宗平主编.经典诵读读本: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2:第54页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在伍家岗区民政局三楼,有这样一间办公室:一台台电脑整齐排列,一本本资料环伺案几;一阵阵击键声嘀嗒作响,一个个身影伏案疾书。

这就是伍家岗区民政局的第二次全国地区普查工作专班。这个由区属各个街办、乡地名专家组成的集体,团结奋战、克难共进,共同担起伍家岗区地名普查工作的历史重任。

让我们走进这个集体,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伍家岗区地名普查专班实地考察途中。

当他接受地名普查任务时,工作头绪多难度大,从哪着手呢?多年工作经验使他深知: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为此,他在局领导大力支持下,从抓人员配备、人才培训着手。经过不懈努力,一个由伍家岗区本土地名专家、街乡地名普查专家、社区(村)地名普查网格员组成的三级地普网络逐渐形成。在经过多次分层技术培训后,地名普查工作进入正轨。

老师把握住地名收集、登记表填写、文化挖掘等几个关键点展开工作。为使这个集体更具战斗力,他协调各方人员、工作场地、办公设施、乃至生活安排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使地名普查工作能高效运行。

工作中他亲力亲为,勇做表率。在外出实地踏勘中,他身先士卒,走在队伍前列;在登记表填写中,他伏身指导,耐心讲解示范;在地名认证座谈中,他善于引导博采众长,解决一个个地名悬案;

他关心这个集体的每位成员,包括生活、身体。可是他却多次因胃病进医院,常常是出了医院门就走进办公室门,拔了输液针头就回到电脑前。

集体中正是有了他,大家一块攻坚克难,地名普查工作卓有成效。 ,在由湖北省民政厅组织的地名普查验收中,伍家岗区以98.5分顺利通过省检。现在他又率领着团队以饱满的热情转战地名普查成果转化阶段。

陈心才,伍家岗区地名普查工作集体的骨干。 在地名文化普查的工作部署、宣传发动、知识普及、文化挖掘等方面,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在由伍家岗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民政局、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的“最美地名·最爱伍家岗——寻找伍家岗最美地名故事征文”活动中,他积极推动活动在区内各中小学校广泛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共收集到不同题材的地名传说故事征文945篇。更重要的是通过征文活动宣传了地名普查的意义,使地普工作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面向各街办、乡、社区(村)地名专家进行的“最美地名故事”等的征集活动中,他将优秀稿件汇集成书,使伍家岗有了自己的首批地名普查成果。其中的三篇稿件被省地普办选中。

老师主持了《最美地名 最爱伍家岗——宜昌市伍家岗区地名文化掠影》宣传片的设计制作全过程。“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现。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雄踞宜昌东大门的伍家岗位于长江三峡东出口处,‘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夷陵形胜地,高踞楚之中,峡路三巴接,江流九脉通'”,其大气的解说词,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涵,得到省专家的赞许。

李永模,刘忠民,宋建国,来自伍家岗区属各街办、乡的地名专家 。他们以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一流的工作态度,成为伍家岗区地名普查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保证了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地名文化挖掘中,他们深入一线调查访问座谈,获得翔实的一手资料。下面是摘自他们“文化挖掘手记”:“这次按照区统一安排进行的“地名调查及文化挖掘”工作,共计历时10天、辗转于大街小巷,深入到东里西坊,踏勘走访了12个居委会、20多家委、办、局、公司。访谈“五老” 约60多人,包括省市级文化名人、文史专家等。重点踏勘具有地标性质的名实体如宝塔河、万寿桥、杨家河,深入档案馆、博物馆、规划馆”。

“本次地名文化挖掘工作虽为时不长但收获甚大,令人深感地名文化之源远流长。期待在地名普查后期工作中能再次踏上寻访地名文化的旅程。赋诗一首以志纪念:踏访伍家十六村,五老座谈言纷纷。地名文化源流长,且待它日再回程。”

仅这一次,他们所调查各类地名数,就占伍家岗区普查地名登记表总量的40%。现场记录文字资料15000多字,整理成文3万多字,收集地名文化资料素材近十万字。

以上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剪影。正是这样平凡而充实的勤奋努力,为这个集体更好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到伍家岗区地名普查工作专班,也不能不以敬佩的心情说到他们。

李辉,地名普查工作的“总教头”。 工作中他排兵布阵、内控外联,地名普查中的繁难再多,他有条不紊从容应对,颇具大将风度。

君,优秀的部队转业士官,地名普查工作的得力干将。无论外勤内务、苦活累活,他都以军人的姿态走在最前面。

还有罗洪波、刘周密、杜传红、祝运华、崔传华……,他们都是区地名普查工作专班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为这次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这就是伍家岗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班工作人员的风采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他们这些普通工作者,正以自己的辛劳、以自己的点点星光,组绘出伍家岗区地名普查工作的明艳画卷,完成着“盛世修志”的壮举。

作者:宜昌市伍家岗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 宋建国

标签: 微微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