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村超”观察记
“村超”是流量的盛宴,也是经济的“顺风车”
“村超”带火了榕江,也让当地经济搭上了流量的“顺风车”。
2021年,榕江县用好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政策,提出了“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新发展理念。同年11月,贵州·榕江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创建,积极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线上营销等核心业务。
据榕江县新媒体专班工作人员全芳介绍,县里成立了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各乡镇(街道)组建新媒体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成立新媒体服务站,形成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通过持续性的免费培训,把非遗传承人、留守妇女、返乡青年、村干部、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弱劳动力等群体培养成为“村寨代言人”,打造“乡乡有网络达人直播服务中心、村村有新媒体直播团队、寨寨有村寨代言人”的新媒体人才队伍体系。目前,全县已有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配合“村超”赛事,榕江县专门成立了“‘村超’新媒体专班”,全县群众自发拍摄赛事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宣传。5月13日开幕赛当天,仅通过榕江县自有的“村寨代言人”和直播营销团队就斩获了500万以上的流量。
引来流量的除了足球赛事本身,还有中场休息时的民族歌舞表演。榕江县有侗、苗、水、瑶等16个少数民族,有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超级星期六”,都会有侗族大歌、芦笙、民族舞蹈、摆王木鼓、少儿体操、齐跳多耶等民俗展演和加油助威活动。“村超”赛场上炫起的多彩民族风,让线上线下的观众大饱眼福。
“村超”带火的还有榕江经济。每到“超级星期六”,县体育馆周边的空地上就会出现一片由县里统一规划的小吃聚集区,经营户通过流动摊位、后备箱集市等形式在这里售卖,品尝当地小吃、选购由蓝染土布做成的“村超”T恤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悉,7月29日“村超”总决赛后,榕江还将发起全国“村超”邀请赛,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已经“喊话”淄博烧烤队、柳州螺蛳粉队……邀请各地球队来榕江与卷粉队一比高下。
“村超”是爆款,更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
各种乡村体育比赛不断火爆出圈,不仅让关注者为之叫好、喝彩,同时也引发了政协委员们的思考:为什么“村BA”“村超”能火?其背后又有着怎样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种成功能不能推广复制?
“真没想到,在祖国南疆的民族地区,居然有如此亮眼的体育比赛项目。”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村超”,让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树理感慨不已。
王树理说,足球运动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赛场上的得分,更多的是提升了全体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创造力。要为“村超”点赞!不仅在于它感动了很多人,更是因为它为我国小康社会做了最好的证明和诠释。而“我参与、我幸福、我快乐”的精神,也必将为社会各领域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
王树理表示,体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工作中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体育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长期关注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他认为,当下“村BA”“村超”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直接体现了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如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讲的,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王济光说,人们总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实世界的优秀文化同样也会浸润、融合到民族的传统中,篮球、足球在中国乡村得到发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乡村建设跟上了世界步伐,印证了中华民族和当代中国的包容开放,反映了世界多元文明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从城市到农村互相浸润、互相融合的趋势。
王济光同时提到,“村BA”“村超”受欢迎,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竞技水平的高低,而是在于通过赛事传递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情感价值,让参与者拥有了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渠道。同时,在比赛之外,通过民族非遗文化的展示、当地土特产品的销售,甚至乡村旅游的串联,都给参与者带来了愉悦和放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休闲体育和休闲文化的归宿,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之义。

快递进村成“爆款”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到2022年底,我国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逐步建立,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与此同时,中国快递协会联合13家快递物流和电商企业也共同发出倡议,表示将积极响应和落实《行动方案》,同心协力推进“快递进村”。
对8亿农村居民和800多万农村网店来说,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自2014年“快递下乡”工程启动以来,快递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快递服务深入农民生活。2019年,全国农村公共快件取送点达6.7万个,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92.6%。如今,为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行动方案》列出明确的“时间表”,行业协会与电商物流企业积极响应,探索发展现代物流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之路,将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从“快递下乡”到“快递进村”,看似一步之遥,实则困难重重。广袤的农村地区点多、面广、线长,且快递业务量稀少。高昂的“快递进村”运输成本让许多物流企业望而却步。直到2019年,仍有74.9%的建制村没有农村电商配送站。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短板成为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农村快递业务量增速加快,但很多农村居民收发快递仍需跑到乡镇一级的快递网点。
发展农村快递物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从政策的顶层设计到行业的微观实践,都不乏创新之举。2019年,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将村邮站纳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强化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收寄投递、自提服务等功能”。也有业内人士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夯实物流基础设施等方式,打通快递渠道。可以说,这些都是基于农村快递物流发展现状的有益探索。
事实上,“快递进村”不只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更为快递业发展打开一片新“蓝海”。农村人口众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市场潜力不容小觑。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310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增速比城镇快2.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各地特色农产品在快递企业货源结构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榆林红枣、大连樱桃、赣南脐橙、盐池滩羊、阿克苏糖心苹果……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日益成为城镇消费者青睐的“爆款”。实现配送网络的双向畅通势在必行。
需要明确的是,实现“快递进村”并不简单意味着要铺设更多网点,更需要电商与物流企业在商业、流通、产业链等多方面的配合。正如中国快递协会联合13家企业在《同心协力共同推进“快递进村”倡议》里说的,“画大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同心圆,共建共享农村快递物流的生态圈”,还有许多具体而细致的协调工作要做,这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新农人丨“杰青创客”巫逢洲:小镇企业打造爆款助力农产品夺销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杰青创客”巫逢洲的世界,感受那份点亮乡村的力量。
巫逢洲,1992年出生,浙江泰顺人,高级电子商务师,中级农经师。现任农归巴集团与宇农食品董事长。曾获评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浙江省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温州市十大网络人物,创业创新楷模,泰顺县十大杰出青年等。
巫逢洲出生于泰顺县一个偏僻山村,他所带领的农归巴集团成立于2014年,定位于一站式农业服务商,先后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平台,公司所打造的瘦肉丸等预制菜爆款,全网销售第一。
2022年,农归巴集团充分利用泰顺县三魁镇县域区位中心优势,以工业方式带动农业发展,规划建设百亩农产品加工、交易、服务“三位一体”数智共富园,投资5.2亿元。目前,产业园一期顺利结顶,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5000万元。产业园通过大数据规划产能再给予龙头企业订单,企业再下派到合作社让农户进行种植养殖,生产过程全程指导。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种苗,统一配送生产物料,提供现代化农机租赁服务,实现专人专事,分工明确,既保证安全生产,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让农户的农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产业园不但将农产品加工成预制菜,提高价值与降低农产品耗损,而且打通淘宝、微信、抖音等头部电商,成立农民田间学校,以师带徒方式,深度培养乡村网络红人创富带货,借鉴连锁超市传、帮、带模式,带动农户开设“老巴速烹”预制菜连锁店22家,并且还在以几何倍速增长。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产业园与县供销社成立合资公司,设立“三位一体”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达到为农业生产排忧解难的目的。
该产业园项目实施后,预计将推广1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带动1万人就业、亩均增收1万元以上,致力打造“三万创亿”共富工程,集团将探索“平台+企业+农合联+合作社+农户”的连片带动机制,力争成为山区26县共同富裕示范工程。
相关资讯
东西部联动!农文旅融合造“爆款”乡村
近年来,东莞市虎门组团(含麻涌、沙田、中堂、滨海湾)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深化东西部协作,以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口,通过“资源变资产、名气变人气、产品变商品”的创新实践,打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