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在狱中养鱼种菜儿子晒“收获照”(图)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陈水扁目前在台中监狱服刑,最近在监狱内的小农场池子养起鱼来。台湾“法务部”表示,这个池子原本就已存在,并非刻意为陈水扁开挖。
据报道,陈水扁不只养鱼,稍早也开始当起农夫种起菜来,陈水扁的儿子陈致中也曾在网上发出照片,展现陈水扁一根茄子、四条小黄瓜的收获,并强调“保证无添加人工香精”。
吕秀莲在8月底表示,她在探视陈水扁时送给他一盆花,希望他能种种花,但陈水扁认为“男生怎么种花”。后来吕秀莲发现监内有草地,因此代为争取让陈水扁能够在台中监狱种菜,起先只种了一小块,目前范围越种越大。
吕秀莲说,目前陈水扁种植西红柿等多项作物,相信对病情应该有好处,日前探视陈水扁时,陈水扁还送了她两三棵“大陆妹”(生菜)。

山上种菜土里生金岸边养鱼长阳书写绿色答卷
靠山吃山先护山,靠水吃水先守水。在“中国高山蔬菜之乡”“国家绿色种养殖农业试点县”——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菜还草和鲟鱼上岸等措施,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壮大了高山蔬菜、魔芋、清江鲟鱼三个绿色产业,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用一张“绿色答卷”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眼下,在海拔1200多米的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杨家桥村,这里的菜农正在培育辣椒苗。辣椒是杨家桥村蔬菜的主打品种。今年,五组菜农雷华平准备种植20个大棚和10多亩露地的辣椒。
新兴的水上浮板育苗技术,不光是提高了辣椒苗的质量,也加快了辣椒苗的育苗进度。在距雷华平2公里的杨家桥村一组,菜农向玉琴正在查看辣椒苗。因为提前了一个月下种,向玉琴家的辣椒苗已经长出了两叶一芯。
育苗大棚外面,向玉琴请来的工人正在田间起垄,为今年的第一季辣椒移栽做准备。
因为品质好,杨家桥村生产的辣椒百分八十卖到了上海,而在榔坪镇文家坪村,这里的上万亩番茄也成为上海和江浙市场上的抢手货;在火烧坪乡,包菜、萝卜、大白菜等高山蔬菜先后走进全国40多个城市。
魔芋是湖北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中蔬菜主打品种之一,长阳是湖北魔芋的核心产区,经过精深加工,昔日黑粗无味的魔芋,成为了人见人爱的“白富美”。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一袋袋不同指标的魔芋粉,正在上演“七十二变”。
从普通食材到精粉加工,从健康食品到美妆产品,一致魔芋公司先后推出了66个系列的300多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一致魔芋在北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魔芋第一股。在长阳,依托“龙头企业+初级加工厂+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种植”的经营模式,广大魔芋种植农户也从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上得到了实惠。
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水体富硒、水质优良的清江,流经长阳三百里,流域内森林覆盖率70%以上,水质清澈,常年水温低于23℃,是养殖好鱼、大鱼的天然资源。
鲟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特别是鲟鱼子酱,作为高端食材,更是受到美食爱好者的喜爱。早在2005年,田开红就在清江利用网箱养殖鲟鱼,生意红火。“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5年,长阳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划出红线,全面清理清江养殖网箱,推动鲟鱼上岸。利用清江隔河岩大坝发电尾水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稀缺资源,田开红在龙舟坪镇两河口村选址建设鲟龙生态园。周围乡亲在参与鲟鱼养殖和加工的过程中,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长阳,像田开红这样从事鲟鱼生态养殖和加工的农业企业以及合作社有22家,政府先后出台了土地调配、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支持鲟鱼产业发展。目前,长阳鲟鱼产量达3208吨,综合产值高达4.5亿元。靠山吃山先护山,靠水吃水先守水。除了鲟鱼养殖上岸,长阳还有计划实施退耕还林、退菜还草措施,将10万亩高山蔬菜产区纳入土壤酸化治理项目。2024年,长阳耕地流出整改县级审核通过25570.65亩,上报后通过国家认定13986.58亩。
如今,在长阳,高山上种植的各种蔬菜,抢鲜端上江浙沪市民的餐桌;江岸边养殖的鲟鱼“游”向了世界各地;昔日山区群众日常食用的魔芋上演“七十二变”,成就全球行业第一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这个山区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进程中书写出生动的答卷。
(来源 垄上行 记者 杨晗 李彦邦 长阳台 田亚敏 编辑 祝莎莎 编审 仇红月 监制 肖鹏)
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康保“鱼菜共生”,生态又智慧
3月5日,康保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鱼菜共生”温室大棚里,一畦畦水培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鱼池里,小鱼儿欢快地游着。这里,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一水两用、循环种养、四季生产,亩产值可达25万元。“鱼菜共生”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成为坝上地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产增收的新引擎。
“鱼菜共生”温室大棚里一边是绿菜,一边是鱼池。张凤燕摄
“鱼和菜是如何共生的?”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王鑫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绿色循环种养生态圈,鱼的排泄物通过生物化解成为蔬菜所需的营养,水把营养输送到蔬菜池子里,蔬菜充分吸收后,水回到二次供水系统,通过杀菌净化,干净的水再重新回到鱼池,形成一个闭环,最终得到零排放、零污染,实现鱼菜生产高效且有机绿色。这种模式大幅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每立方水可养100斤鱼,是传统养殖的30倍,可节约用水90%。
工人们正在进行分鱼苗工作。 张凤燕摄
记者看到,鱼池、微生物反应池、菜池、回水池都通过管道相连,微生物反应器、水泵、紫外线消毒器等设备分别置于微生物反应池和回水池中,进行24小时工作。在一个鱼池边,王鑫一边介绍一边和工作人员交流投放鱼苗的细节。他说,现在工人们正在分鱼苗,每一个6米直径的鱼池可以投放3000尾鱼苗,一个棚占地5亩,每个棚有20个鱼池,年产鲈鱼、鳜鱼等淡水鱼70余万斤。
园区内的双层全钢架智慧日光温室大棚。张凤燕摄
早春的康保,风寒料峭,田野里一片萧索,而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生机盎然。王鑫介绍,园区所建的温室大棚全部是适合高寒地区,且可以四季生产的双层全钢架大棚,具有防风、防寒、防积雪等功能,目前已全部实现智慧化管理。大棚内设有环境监测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可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实时监测;通风、补光、遮阳等全部实现自动化。“由此,我们淡水鱼一年可养两茬,蔬菜常种常鲜,产品因无污染、纯绿色特点,深受市场欢迎。”王鑫说。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占地490亩。其中“鱼菜共生”种养殖面积7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230亩。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可为附近群众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届时,园区将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间接带动500户农户增收。(河山新闻记者 张凤燕 陈嘉 通讯员 刘雅轩)
康保县气象台2025年3月15日17时30分发布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3月16日:多云,西北风3~4级转西北风4~5级,-19~-2℃;
3月17日:阴,偏北风4~5级转西北风4~5级,-12~-5℃;
3月18日:阴转晴间多云,西北风3~4级转西北风4~5级,-12~4℃。
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为一级,低温、高湿、有降水,没有危险。想了解更多气象信息,欢迎大家关注“康保气象”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康保 “鱼菜共生”,生态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