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一家旅馆以科幻小说为灵感打造“太空舱”房间
据英国《镜报》12月12日报道,位于冰岛雷克雅未克的一家旅馆以科幻小说为灵感,用“太空舱”取代传统的房间,看起来就像《星球大战》的主题一样,住在这里会有种自己是科幻电影主角的感觉,科幻迷们可以假装去太空探险了,而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岛观赏北极光最好的地方之一。
这些“太空舱”叠放在一起,每个舱都装饰得像一艘宇宙飞船的内部,甚至连假的按钮和控制面板都有。舱内还具备保证良好睡眠所需的所有基本设施,包括记忆泡沫床垫、架子、闹钟和各种灯光设置,可以营造出一种类似宇宙飞船的氛围,舱内还有保险箱、电源插头和镜子等设施。太空探险家如果想在太空舱外冒险,会发现这家旅馆还拥有休息室、自助厨房和电影厅。
好消息是,想要入住这家旅馆并不需要大笔花费,价格为每晚37.92英镑起,该旅社也提供双人房和10-12人的宿舍。(中国青年网编译报道)

邓紫棋正式签约作家,科幻小说背后的量子哲学与音乐灵感
4月2日,邓紫棋在其社交媒体上宣布实现了自己的一个童年梦想——她正式成为了一名签约作家。伴随这一重磅消息,她的动态瞬间引爆了热搜,令人好奇的是,这位33岁的音乐天后如何跨越到园文学创作的舞台。扎根于音乐创作的她,让人不禁联想到她从13岁时开始的日记,现如今却写下了长达20万字的小说。
试想:在邓紫棋的世界里,音乐与文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她看来,小说不仅仅是音乐专辑《启示录》的延伸,而是发生了一次顺应时代的跨媒介革命。从音乐连续剧的形式转化为深邃的科幻小说,正如量子力学所言,艺术也在进行着一种量子跃迁。邓紫棋的小说中融入了宇宙起源、AI伦理等尖端话题,仿佛在向读者揭示更深层次的宇宙之谜。
在创作过程中,邓紫棋并非一味沉浸于灵感,而是将自己的科学探索融入写作之中。凌晨3点的写作仪式上,咖啡和星图成为她思考的伴侣。巡演后台的灵感碎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在她脑海中交汇,这些都为她的小说增添了丰富的元素与深邃的内涵。在特殊的创作环境中,邓紫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品风格,频繁引用霍金的著作和科技期刊,为她的小说提供了科学的支撑。
作为华语乐坛的顶流,邓紫棋的签约成为了诸多艺术领域之间碰撞的焦点。从红馆的璀璨舞台到文学的幽静书房,一个IP扩展的无限可能性在她身上展现。与众多明星出书现象不同,邓紫棋的模式显然更具严肃性,她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回忆录,而是希望通过小说这一媒介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这一态度在当今文化市场中尤为珍贵。
在揭开了她文学创作的新篇章中,邓紫棋以33岁新锐作家的身份正式宣言:我要重新定义华语科幻。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追求,更是对整个文化领域的一次挑战和升华。随着这部小说的最终完成,业内专家已经预判,这本小说可能会引起辉煌的文化地震,影响力将不仅局限于华语圈,更有可能扩展到全球。
这是对所有斜杠青年的启示:在量子叠加态中,寻找人生的本征值。邓紫棋的创作历程,正是一个勇敢追梦者对于无限可能的探索,也是对自己的长期坚持。或许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源泉,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楚门的世界》灵感竟来源于这本科幻小说!
推出的《楚门的世界》一上映,当周票房就达到3130万美元,在金·凯瑞的加持下,电影最终在美国本土的累计票房达到1.25亿美元,全球总票房达2.64亿美元。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约为6000万美元,在商业上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部电影最初的剧本由安德鲁·尼科尔撰写,这位新西兰电影制作人在《千钧一发》《西蒙妮》和《 》等科幻剧情片中,探讨了与菲利普·迪克相似的主题,而《楚门的世界》或许是他所有剧本中的巅峰之作。
当提到思想和情节深受迪克影响的电影时,海外评论家普遍认为*, 《楚门的世界》的灵感来源正是《时间脱节》。 虽然二者都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发现自己生活在精心构建的虚假现实中,但迪克的《时间脱节》在深度上更胜一筹。
在劳伦斯·萨廷的《神圣入侵:菲利普·迪克的一生》中这样描述道:“菲尔在那时(指创作《时间脱节》时)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文体家。1958年,他决定在一点儿也不放弃主流文学野心的前提下,利用那种文体写一部科幻长篇。”
《时间脱节》于1959年以精装形式出版,这是 。出版后,迪克一直关注《时代》和《纽约时报》,期待能看到一篇正式的严肃书评。然而,严肃书评并未出现,销量也不理想。六年后,这本书以平装本再版,封面设计花哨,充满了典型的科幻风格。尽管当时市场没有回应迪克的期待,但《时间脱节》在科幻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如今,这本书在“海外豆瓣”Goodreads上已有118个不同版本,这还不包括中文版。
在《时间脱节》中,菲利普·迪克首次提出了 这一深刻的哲学问题,在迪克的日记选《解经》中,迪克自述:“ 《时间脱节》《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死亡迷局》和《尤比克》都是不断重写的同一本小说。”他对现实本质的深刻思考从未间断。
从《天空之眼》开始,迪克就在探讨现实的构成,然而直到创作《时间脱节》时,他才掌握了 融合主流文学与幻想文学的尺度和方法 。他在主流文学写作中锻造的才华,使《时间脱节》拥有了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故事张力。
1958年的一天,迪克在弗朗西斯科大街的一家浴室里,想要伸手去够一根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的灯绳,而浴室里的灯原本由墙上的开关控制。这一冲动成了 的存在——作为人类,我们也许会被自己所存在的现实蒙骗。而必须克服的错误观念在于,不要认为幻觉只是私事。迪克的主题是共同幻觉和假记忆,而不只是幻觉。
设计,故事发生在一个典型的五十年代的美国郊区。主角拉格尔·古姆连同他的“亲友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宁静的社区。一系列奇怪的现象打破平静的生活——旧地基下的电话簿、凭空出现的纸条、从未听说过的大明星玛丽莲·梦露,以及无法驶出小镇的出租车……世界的不真实、不稳定性开始入侵拉格尔的生活;周围的人们也表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感,反映出人物对日常生活的潜在怀疑。
注意到种种异常后,拉格尔开始测试和调查,最终发现这个“和平、宁静的社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安排。通过描绘拉格尔的觉醒过程,读者被引导思考日常生活真实性和对社会控制的警惕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萨廷提到,迪克曾于1958 年2 月给苏联科学院的亚历山大·托普切夫(Alexander Topchiev)写信讨论他的科学观点,但直到1975 年5 月,迪克按《信息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提出请求后才了解到,这封信被
1975年9 月,法国导演让-皮埃尔·葛林(Jean-Pierre Gorin)到访,和菲尔探讨《尤比克》的电影改编权。此时, 好莱坞制片人已看中菲尔三部作品的改编权 :《时间脱节》《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虽然《时间脱节》最终没有被改编为电影,但菲利普·迪克在后来的科幻创作中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从《银翼杀手》和《高堡奇人》到《时间规划局》和《暗黑扫描仪》,以及受到迪克启发的《十二猴子》《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作品,迪克成为名副其实的
《时间脱节》既在当时引发了思考现实本质的热潮,又对后来的科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时间脱节》都是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注:相关说法见10 Great Movies That Owe a Deep Debt to Philip K. Dick(http://t.cn/EZ8Gil4)、The Truman Show and PKDs Time Out of Joint( http://t.cn/A6HEcsJd 、Time Out of Joint – by Philip K. Dick(http://t.cn/A6HEV76t)
无业中年男人拉格尔·古姆靠报纸竞猜游戏赚钱养家,在小镇的一方天地里过着简单、平淡的日子。然而一连串奇异事件逐渐打破平静:
旧地基下的电话簿、凭空出现的纸条、从未听说过的大明星玛丽莲·梦露,和无法驶出小镇的出租车……
拉格尔思维活络,几番验证后疑心越来越重:人们的记忆为何与“现实”有出入?小镇只是个巨大的摄影棚吗?“唯一幸福世界”又是什么?
一场弥天的社会政治谎言徐徐拉开帷幕,拉格尔最终能否在这段挖掘真相的旅程中明确自己的身份认知和选择?
相关资讯
科幻小说获取插画灵感
在阿西莫夫的经典作品《基地》系列中,作者通过对银河帝国兴衰历程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复杂性;而刘慈欣的《三体》则以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为特色,让读者......
上篇:解密传说中的基金代码
下篇:科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