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科幻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5-10-03 12:57:57

阅读人数: 651

本文主题: 科幻小说的好处和缺点

科幻是什么?是机器人,外星人,克隆人吗?是把一些无趣的故事加上高科技的外衣吗? 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科幻小说,不是拿科幻做一个背景,然后讲一个不相关的故事--“哥斯拉望着他在火星上的第52个矿场,那里有三十个K-2型采矿机器人在不知疲倦的劳动,他转过身,给身边的总督点着了来自仙女座的雪茄,也给自己点着一颗,“收成看来不错”,总督面无表情的说。。。”这样的句子占据了科幻杂志的全部。可是,这和科幻有什么关系?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火星矿场,K-2机器人,仙女座雪茄?换一些词语,把它搬到十八世纪的庄园如何? 有多久,我们已经看不到那些纯粹的科幻,为那些宏大的想象而震撼,而感动?当科幻小说中充斥了星际爱情,外星领主,激光武器,我们是把它们当做当做爱情小说,骑士小说,神话小说,还是科幻小说? 从这个角度来说,《球状闪电》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这不是一部发生在遥远未来的小说,书中的场景,是现代,主人公的言谈举止,就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不是实现知道这是科幻小说,我会认为这是一部小说体的报告文学。刘慈欣对人性的把握,对历史的感悟,让这部科幻小说首先是一部小说。而球状闪电,并不是架空的神,而是故事的穿糖葫芦签,这里面的所有人,都在为认清它的秘密而努力(我不习惯剧透),像我们每一个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那个苏联科学家,和张教授,让人唏嘘 当球状闪电的真相最终出现,那一刻的震撼,让我感到窒息。真相让人窒息,而又十分自然,并不是外星人的遗迹这种类似神话似得从天而降,完全是基于物理的伟大想象,这种伟大的想象,是多少年没有见过的啊! 你们看吧,看吧,我剧透了就没这份感动了 要是有导演能把他改变成电影就好了

科幻是什么?

科幻小说该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我昨天就写好了但是没有贴的,不是上班时间写的! 作者主动跑到科幻小组里跟大家讨论,这一点我非常赞赏,也是我买下书,看完并写读后感的原因。 当然,我不会因为作者的姿态就放弃对小说的狠拍。虽然作者似乎想在小说里表达一些无为、反战、反思的思想,出发点还是不错的,但是小说本身问题很多,决计不是科幻小说应该是的样子。 战场主题的主角成长式RPG应该有的样子: 《光晕》系列、《安德的游戏》、《垂暮之战》 《无限的未知》放出试阅的时候,有人提到了某些片段与《银河系英雄传说》神似,单就我看到的,“流沙保护层”与某个要塞中的液体金属的确有些相似,但这不是重点,我没看过《银英》,也不打算看。小组里面有一个神帖,似乎是讲如何用扳手攻陷那个要塞,但这些技术细节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小说要有个合理的背景,主角的成长也要符合这个背景。 《无》的背景:首先,这是个多种人类散布各个星系的时代,各星系意识形态、政治体系都有差异,各团体间也有冲突。这个设定不算新颖但也不失稳妥。然后呢,人类其实是有“创造者”的,但是创造者也不见了,只是好多星球上还有创造者的遗迹。这个要是发挥好也是很不错的,有点《异度装甲》的感觉。 但是,《无》却将这个背景诠释得不伦不类。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创造者”的遗产“上古精华”,在小说中,人们不知道这是到底是什么,但是却知道它可以“完善人的基因,使人具有超能力”,囧。它贯穿小说始终,它表现出的作用就是让主角突然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赤手空拳攻陷了能够抵御轨道舰队攻击的要塞,这不是科幻小说应该是的样子。另一个,是“创造者”的遗产“盘子”,这是类似于古代运输船的东西,这个东西如何囧我就不说了,就说它的电池“水晶”,在主角们发现“一颗电池就能储存毁灭行星的能量”以后,他们就把电池摆在甲板上开着船朝太阳开去,“这是为这些电池充电的唯一方法”,这些都是天雷级别的设定啊。 我在这里所说的“不伦不类”主要表现在:小说明明充满了修真小说一类的典型主角光环,但是又想让小说表现出硬科幻小说的高科技未来感,最后弄成了一个四不像。比如文中反复提及的“基因”,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不知道什么是基因;比如战争,在主角从同步轨道潜入一个星球后不久,便暴走“一个人赤手空拳拆掉了暴君的首都”,草寇冲入被血洗的皇宫拿走了“表示星球统治权的玉玺!玉玺!!”然后就宣布星球解放了,并以“杀人”为理由对主角进行公开审判…… 关于这方面,我的建议是:主角天赋异禀外加万千宠爱于一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打算借用高科技名词将这些诠释得像个“科幻小说”的话,那首先得真的弄明白这些高科技名词的含义。 《深渊上的火》《星丛》《奇点天空》 如何让主角在大场面的事件中发挥出一个主角应该发挥的作用? 有不少作品赋予了主角以一敌亿、甚至单拳打爆行星的能力,加上阅读时的代入感,会让读者有一种非常爽的阅读快感,似乎自己也获得超级赛亚人III的惊人战斗力,因此深受读者们的喜爱。但是时间长了以后,这种作品却被冠以了一个不好听的名字:“YY小说”。 老是从主角惊人的战斗力上YY不是办法啊,总得想想别的办法吧。于是乎,太空歌剧小说们找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两方巨大的势力进行对抗,主角只要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羽毛就行了。羽毛本身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它只是打破了货物和骆驼之间势力的平衡。这时候,骆驼和货物都可以放大成军队、国家、星球甚至跨星系的势力。怎么表现出这种纠结的冲突?怎么制造这种动态的平衡?这可是个技术活儿。至少,得把冲突的双方写活了,把冲突写实了。然后再把它们的场面写大了,就OK了。 《无限的未知》里,场面似乎很大,主角在一次事故中嗖~地跃迁了,来到一个不知名星系,问当地人,这里是哪里啊?当地人数来宝似地:“这里是**系,旁边是**系,你说的家乡**系很远,中间隔着**系,**系,**系。”似乎一下子把场面摆得好宏大,但是我要说:写空了,写假了。 小说里有三种人:主角,有名字的人,龙套,路人。主角一个,有名字的人几十,龙套几十亿,路人没有。所有人似乎都陷入了主角的故事中,但是又都空空的,只是一个数字。故事中对立的势力是人和机械强化人,他们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人看不起机械强化人,但是机械强化人战斗力强,再但是,机械强化人没有生育能力,他们必须抓一般人来进行机械化改造,所以他们喜欢打仗…… 最扯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机械强化人与人战争的导火索却是:机械强化人的大王的儿子,儿子!在战争中失踪了。这种低级错误尤其要避免。 然后再看看战争场面,调兵遣将调集的都是数亿规模的军队;战场也拉宽至数光年;但是战斗中大量出现“击沉”这个词= =!;厚达数公里的合金装甲;主角发动的若干次奇袭都讲究一个字:撞。最惨烈的一战,主角一个人攻陷别人的首都,突破的防线包括数百米厚的金属城墙、持重武器的士兵、机械强化人、机械强化死人,猛兽= =!死伤人数若干万…… 这方面我的建议:主角表现出的驾驶技能和策略天赋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了,没必要再给他增加超能力;而战争也需要一个更合理的理由和场面。 在基础学科上动刀的科幻小说应该有的样子: 《神们自己》、《非理性时代》四部曲 科幻不用高科技,尤其别乱高科技;不要随便动基础科学,除非已经做好了准备,或者准备好了被喷。 试阅第一段里面的“异常元素”立刻被人喷了吧,除此之外,小说里大量的文字试图阐释的东西包括:洛伦兹变换、空间折叠技术(虫洞?)、基因技术、药物强化人、太空战武器。 基本上把比较炫的高科技都阐述了一遍,但是怎么看怎么像民科。先说这个“地球上没有的异常元素,第一次随陨石到达地球就造成了巨大破坏”,异常元素?后面还有异常电子,这……“元素”、“电子”这种基础科学的名词不好随便拿出来玩的,它们本身的定义里就暗含了它们没啥好异常的,或者说如果它们异常的话后果也不是这篇小说能阐述的东西,所以,不要随便拿成名的理论开刀。 想了想,那周期表开刀的小说数量着实的少,《神们自己》是,不过那已经是那部长篇小说里最主要的科幻设定了,那里面也只是通过很复杂的方式传输了很少一丁点“异常元素”,就已经造成了整个世界,甚至星系的变化,而且,作者以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理论讲清楚了整个事件的关联,虽然也是瞎扯,但是扯得让人信服。 小说想将超光速飞行直接讲就好,除非真的想出了什么靠谱的飞行设定,不然拿个半吊子的理论,从狭义相对论讲起,再讲虫洞什么的讲一遍真的没啥意义。对于不了解相关理论的读者,既不能吸引眼球,又乱科普;对于懂一点的读者,多少能看穿作者自己懂不懂,究竟是设定还是瞎扯还是白烂,这几个是有高低之分的。 还有基因,最近因为转基因的问题,基因这个词的确比较火,但是不懂又跑出来发表观点的在松鼠会小组连连被喷得呜呼哀哉。基因改造不会使人拥有超能力、不会使人肌肉强化得刀枪不入、不会使人拥有精神操控力。上古精华这么高级的东西与人体融合了也就调整一下基因也太大材小用了,就算像文中所说的“让主角体内生成了第三条基因链”也只会让人汗一个。基因不是啥高级的东西,不是啥高科技的代名词,用之前搞懂它的含义先。 个人建议:科幻小说没必要弄什么高科技;哪怕是太空歌剧,希望有什么酷炫科技直接用就好,没有充分的准备讲半吊子理论是很囧的。 我头痛不想写了,就这些吧,欢迎来战~

科幻小说可能注定伴随着虚无吧

看了最开始几章之后觉得这应该是随笔吧,还带点哲学意味。有时候觉得他在记录生活,有时候又觉得他在讽刺某些现象。淡淡的语气,像这个世界的一个旁观者,没有批判,没有喜怒哀乐,只是描述而已。

我开始重新审视书名,想,这大概是出版社的营销术语吧,不过还是不懂和小说有什么联系。然后翻到了最后一章,“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原来是以书中的一章为书名的啊,理解了。之后重头开始看,看到长篇幅的章节了,就还是小说吧,还是带科幻色彩的。最开始的描述让我觉得这个作者很高冷,看到他和机器人对话的时候又觉得这怕不是个逗比吧。

第一次接触“万有算力”的概念,有点新奇。

最后一章不知道算不算“作者说”的结尾里提到每个句子都已经存在,它们随机寄生在人类身上,在某个时刻被人类写下来,我们以为新颖的句子其实只是被再次召唤出来而已。感觉很多事情的因果都是这样,很多我们以为的新奇事其实只是历史的重复上演而已。而我们却以为是社会在进步或者倒退。

想起很久以前听到的一句话:“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是教训”。就战战兢兢做个好人吧。

看到一个评论:“阅读这样的小说,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勇气,因为没有人能够用30秒的视频或是10分钟的听书帮你速读完它,你只能靠自己,去完成这趟未知、但却独一无二的旅程。”就觉得好贴切啊,看的时候觉得他写了好多,关上书觉得他什么都没写,不过是碎碎念而已。有些章节写得琐碎,没有逻辑,两个毫无关系的句子粘在一起,但貌似又同属于生活这个大类,在一瞬间感受到了生命的虚无和荒诞。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