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美国在权衡再三之后,选择对天皇给予赦免,同时维持天皇在日本至高无上的威信,随带着那些日本皇室成员在天皇威信的幌子下得以逃脱战后审判,让他们躲过了历史的制裁!
由于裕仁对军队不是非常放心,所以二战期间派出许多皇室成员去军中服役,他们都是从尉级军官逐步升上来,只不过要比普通军官上升速度快,甚至很多皇室成员成为军中实权派人物,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军职较高的五位皇族成员!
闲院宫载仁亲王(1865—1945)日本皇族,是伏见宫邦家亲王的第十六子,裕仁天皇的叔祖,1912年晋升为大将,1919年晋升元帅,是日本皇室在军队中的领袖。
闲院宫载仁与1882年去法国军校留学深造,回国后长期在军队任职,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期间作为骑兵将领锋芒毕露,从九一八事变后期到全面侵华期间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直到1940年。在幕后指挥侵华战争。日军侵华的每一道指令都是他签发的,他对日本法西斯军队的壮大和对中国领土的攻占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晚年城府深沉,在军中无人敢惹,事实上成为陆军的首脑。
只可惜,闲院宫载仁亲王于1945年5月20日在日本战败前病死,逃脱了战后正义的惩罚。
梨本宫守正亲王(1874年3月9日1951年1月1日),日本皇族,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四子。1923年8月6日晋升陆军大将。1932年8月8日授予元帅称号。1940年4月29日授予大勋位菊花章项链。
梨本宫守正,于1896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七期,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曾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参加过日俄战争。1913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任职步兵第28旅团长,第16师团长,军事参议官等职,后曾任伊势神宫祭主。要论其战争罪行,他和他那臭名昭著的弟弟——朝香宫鸠彦王(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元凶)比起来差远了。
在1945年12月2日被指定为甲级战犯嫌疑被逮捕(估计成了皇室的替罪羊),是日本皇室中唯一一个被指定为甲级战犯的成员。后来出于皇室保护政策被无罪释放,于1951年1月1日去世,曾获四级金鵄勋章。
朝香宫鸠彦王(1887年10月20日—1981年4月12日),日本陆军大将,皇族,乙级战犯,南京大屠杀的头号元凶 昭和天皇裕仁的叔辈,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两个哥哥久迩宫邦彦王和梨本宫守正王都是大将,叔叔就是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1906年被明治天皇赐予朝香宫的宫号。
朝香宫鸠彦是日本皇室中为数不多的职业军人,以激进和支持皇道派军人著称,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于1922年去法国留学。回日本后,历任第一步兵旅团旅团长、近卫师团长、军事参议官等职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朝香宫鸠彦于1937年12月2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军衔中将。12月7日朝香宫鸠彦赶到南京前线,接替因肺病而正在疗养的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出任日本攻占南京的临时总指挥官。日军攻占南京后,颁布了“杀掉全部俘获人员”的命令,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晋升为陆军大将。
因为受日本天皇裕仁的保护,战后竟然逃脱了审判,并脱离皇籍改名朝香鸠彦,于1981年4月12日病死,终年94岁。真是天理难容!
东久迩宫稔彦王(1887年12月3日-1990年1月20日),日本皇族,陆军大将,并且是唯一的皇族首相,久迩宫朝彦亲王第九子。
东久迩宫稔彦王于1908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1914年11月27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26期,1922年7月31日毕业于法国陆军大学,1929年12月10日晋升陆军少将,任步兵第五旅团长。抗战爆发后,他来到中国华北接替西尾寿造担任第2军司令官占领徐州,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939年8月1日晋升陆军大将,担任防卫总司令官兼军事参议官。
东久迩宫稔彦王家族与皇族关系密切,他的侄女成了裕仁天皇的皇后,他的儿子又娶了日本天皇的长女,和昭和家族成了亲家。看来日本皇族关系也是乱的很。
1945年8月15日天皇广播投降诏书后,由于他的皇族地位加上他的陆军大将衔,能够控制住当时日本的局势,因此东久迩宫便成了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由于他的皇族地位加上他陆军大将衔,能够控制住当时日本的局势,因此东久迩宫便成了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
1947年10月脱离皇籍,1990年1月20日去世,曾获一级金鵄勋章。
伏见宫博恭王(1875.10.16-1946.08.16)日本昭和时期皇族、海军大将,伏见宫贞爱亲王长子,参加过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其岳父是幕府最后一个将军——德川庆喜。
日本元帅海军大将,曾去德国弗伦斯堡海军学院留学,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和太平洋战争前的海军军令部总长,侵华战犯。和东乡平八郎并列为舰队派的总后台,历任海军大臣,和陆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亲王一道,代表天皇在幕后操控海陆两军,是皇室另一代表人物。七七事变时,派遣舰队进攻中国;推动日德海军合作,逼迫海军同意对美开战。
1945年日本战败后,他作为全面侵华战争时的海军军令部总长,本应定为甲级战犯审判。但居然因为是皇族和没有惹到美国而没被追究战争罪责,于1946年8月16日病死。

二战日本并非“无条件投降”,当时提出了一个条件
自从二战结束已过去75年了,作为二战轴心国之一的德国经过长期的反思和对世界人民真诚的道歉,特别是德国前总理的惊天一跪,取得了世界人民的原谅。然而还有一个轴心国至今仍对二战的罪孽进行狡辩,一昧地逃避责任和洗白侵略历史,也因此让很多国家对它极为厌恶和不原谅,它就是日本。
在1945年,二战迎来了尾声,当时纳粹德国和意大利都早已投降,就在全世界人民都已经看见胜利的曙光之时,然而日本却抱有残念,认为还有机会翻转,称霸世界的梦想依然燃烧者。为此制定了“一亿玉碎”计划。最终在美国两枚原子弹的爆炸下,遭受巨大打击的日本心如死灰决定无条件投降。
然而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其实并非如此。在投降前的谈判中,日本表示必须要同盟国答应他们的一个条件,那就是不得审判他们的天皇,要保留他们的天皇制度一直传承下去,不然不投降会选择死战到底,拼尽最后一口气一个人,这个条件乃是全日本人民的共同心愿,权衡再三下,同盟国最终答应了日本的条件。
那么日本为什么对落后的“天皇制”至死不渝呢?其原因就在于日本人的信仰。在日本古代传说中,天皇神的后代,也就是说日本天皇即为“神”。从古至今日本皇室一直流传的唯一王朝即是菊花王朝,这已经被日本人视为国家存在的象征了。如果天皇制度被废除,就象征着日本已经亡国了,既然如此,投降已没有任何意义,大不了拼个同归于尽的下场。
美国答应了日本的条件,但美国和日本似乎达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共识。虽然日本的“天皇制”允许保留了下来,但是日本天皇已经没有了战前的巨大权力,国家权力集中在日本内阁之中,日本首相即为政府首脑,而天皇也就是成为了日本人的“吉祥物”,主要是出外访问、文书审批、聚集人心等一些重要礼节性工作。由此,天皇制也就成了日本的独有文化。
二战日本是无条件投降吗?不,他们提出了三个要求
对于所有人来说,无人怀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保卫浩劫中,大批国家遭受战火的蹂躏,人民流离失所。日本的侵略者,曾在中国大地上最终,战争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但你曾知道在捍卫伟大的胜利背后吗?日本竟然提出了三个奇妙的无耻的要求!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停战宣言》,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提出的各项条件,实现无条件投降。
回顾历史,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随后结束。紧接着,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仍然拒绝了这一要求。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并宣布对日本的全面作战。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8月14日,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发射照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件。8月15日,天皇裕仁正式通过广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投降仪式。9月9日,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为了保卫胜利,中华民族进行了14年的艰苦努力。据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伤亡超过3587人,其中军人牺牲413万人,群众死亡超过2249人。中国工厂超过80 0万人,香港民众10万余人,台湾民众115万余人死于日军暴行。被掠往日本的40多万中国劳工中,近7000人在日本死于非命。这些数字背后,聚集着中华民族的贸易与中国军民坚韧不拔的信念。
然而,在日本宣布无条件隐藏投降的表面下,竟然提出了三个令人震惊的要求。
事实上,日本与军方之间曾进行长达长达半个月以下的谈判,最终提出了三个条件。首先,日本要求战后保留天皇制度。对日本民众而言,天皇不仅是国家的象征,也是“现世神”,他们对天皇的忠诚几乎达到了宗教的层面。天皇的存在不仅关系到日本的政治稳定,更严重了民众精神对的挂钩。对于这种情况,美国如预期那样追究天皇的初始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最终保证了天皇制度的存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皇是日本军队精神的泉源,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即使在战场上,许多日本士兵也会在最终一刻膜拜天皇,甚至为了天皇自杀。若废除天皇制度或对天皇进行审判,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日本的士气,但也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政治动荡。而这无疑会影响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的战略部署,因此,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格局上相当宽容。
第二个要求是,日本要求自己实施本国战犯,若盟军要审判日本战犯,必须在日本进行。战后,战胜国在东京设立了军事法庭,进行日本战犯的审判,这次审判被称为“东京审判”。然而,审判过程却充满了曲折。由于各种原因,东京审判1946年3月20日才正式开庭。在审判前,日本方面准备了充足的伪证,试图帮助部分战犯减少罪责,甚至愿意牺牲部分战犯,以直至保全其他人。
正因如此,许多日本战犯未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有些人在审判后甚至继续担任政府职务。日本天皇更是直接免于审判,补充出席。这一切,凸显了日本在战后仍然拥有强大的政治筹码。
最后,第三个要求是,允许其他国家驻扎在日本驻军。此要求反映了日本的深谋远虑。如果日本本土没有其他国家的军队驻扎,他们仍可保持一定程度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点与德国战败后被四国占领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相关资讯
孙子兵法全球行:二战时日本天皇带头学孙子兵法
“二战”前后,日本出现了众多《孙子兵法》研究机构。第一种是学者从文学思想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第二种在军事方面从“二战”彻底失败重新评价了其理论的可行性;第三种是探讨恢复最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