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原创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向秦国求援,结果却是引狼入室!

更新时间: 2025-10-04 14:22:44

阅读人数: 703

本文主题: 穿越战国小国的小说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战国时期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是,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其中,就本文所说的苴国,不仅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而且也是在战国时期被消灭。彼时,苴国因为受到了来自古蜀国的压力,于是向秦国求援。但是,让苴国没有想到的是,此举无疑是引狼入室,导致自己和蜀国、巴国都被秦国所消灭了。

具体来说,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苴国,东周时期西部地区古国名。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东周战国时期开明氏蜀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所以也称葭萌国。

在周朝时期,绝大部分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册封的。特别是在西周初期,周武王消灭商朝后,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但是,就苴国来说,则是古蜀国分封的,这可以理解为二次分封了。当然,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比如子姓萧国,实际上就是宋国分封的。而就楚国来说,原先的鄂国灭亡后,也曾分封楚国王室为鄂国君主。

对于苴国的起源来说,周烈王姬喜八年,公元前368年,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将势力扩张到今四川省北部和陕西省汉中市一带。众所周知,古蜀国的都城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距离四川北部和汉中相对较远,为了方便管辖,蜀王杜尚封其弟杜葭萌为汉中侯,从而设立依附于古蜀国的苴国(国都位于今昭化区石盘村,辖即沔中(汉水上游)与葭萌地),这意味着苴国设立于战国前中期。

苴国建立之后,对外示好当时强盛的秦国和巴国。换而言之,苴国虽然是古蜀国分封的,二者还是同宗同源的关系。但是,苴国和古蜀国的关系却是越来越疏远。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很可能是苴国想要摆脱来自古蜀国的束缚,甚至想要和古蜀国平起平坐。在此基础上,苴国选择和巴国结盟,以此共同对抗蜀国。对于古巴国来说,位于今重庆市一带,和古蜀国长期作战。所以,巴国面对苴国抛过来的橄榄枝,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正是因为在秦国、巴国、蜀国之间纵横斡旋,苴国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增强,逐渐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与当时开明氏蜀国、巴国齐名的强国。苴国的领土也有所扩张,辖管范围大致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甘肃陇南的康县、陕西汉中的宁强县、略阳县、南郑县。当然,苴国的强大,自然引起了古蜀国的疑虑和不满,这促使二者最终爆发了直接的冲突,也为秦国的介入提供了机会。

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公元前316年,巴国派遣大军进攻蜀国,结果被蜀国击退。对此,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蜀王杜芦(开明氏十二世)令“五丁力士”限期开凿蜀国至苴国的石牛道,以便快速出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得知这一情况后,苴国自然是非常紧张,考虑到巴国已经被蜀国击败,苴国只能向秦国求援了。

值得注意的是,苴侯求救于秦,蜀王杜芦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国帮助苴国。但是,秦惠王嬴驷收了蜀国和苴国的礼物后,决定趁着这一机会攻占巴蜀之地。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在苴国的帮助下,秦国大军顺利来到了蜀国腹地。虽然蜀国是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但是,秦国大军长期和山东六国作战,拥有极高的战斗力,这让蜀国难以抵挡,甚至蜀王杜芦也被秦军击杀了,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

对此,《本蜀论》中记载,惠文王用计灭古蜀国:“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路),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蜀)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

最后,在消灭古蜀国后,秦惠文王任蜀太子为蜀侯,张若担任蜀相一职,并设立蜀郡。值得注意的是,蜀国灭亡后,苴国自然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秦国大军顺道消灭了苴国、充国、巴国等巴蜀之地的诸侯国。因此,对于秦国来说,此举可谓效仿了晋献公的“假道伐虢”之计了。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战争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总的来说,蜀、苴二国同年灭亡。苴侯或许不记得春秋时期“假道伐虢“的故事了,不然也不会引狼入室,让秦国一举占据了巴蜀之地。就这样,刚吃了蜀国败仗而元气未复的巴国被秦军势力包围,秦惠王嬴驷采纳司马错“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的建议,同年时隔两月后灭亡巴国。之后屯兵江州城(今重庆),一步步向东蚕食楚国。由此我们也大概可看出山东六国为何全部被灭国的原因了。和苴国、蜀国、巴国一样,面对秦国的时候,韩国、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这六国不仅没有互相配合,团结一致,反而互相拆台,甚至引狼入室,这成为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

原创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向秦国求援,结果却是引狼入室!

原创春秋战国时最厉害的两个小国,没有这两个国家,就不会有百家争鸣

说起春秋战国,我们知道那是个战乱不断的时间。诸侯割据,礼乐制度崩溃。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国家和人物。比如春秋五霸,这些都是春秋时期的厉害人物。还有就是战国七雄,这些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当然,里面还有很多小国也比较出色,其中最t特殊的就是宋国和卫国。没有这两个国家就不会有百家争鸣。

宋国,是西周时期封国中比较特殊的国家。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这些都可以说明宋国的特殊之处。它是商朝人的建立的。所以这里面的商文化很风俗,周虽然灭了商朝。但是在文化领域远远没有商朝发达。所以宋朝的文化、商业一度非常繁荣。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影响非常大。宋国被认为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如果没有宋国的话,百家争鸣也不会这么热闹。如果仔细看的话,我们能够发现宋国人注重文化上商业,但文化方面不务实。接下来再看一下卫国,卫国和宋国文化完全不同。

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于卫。卫国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控制的都是繁荣的地方,而且和西周接壤,真的是西周的屏障。建国之初,周初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这使得卫国成为西周的重要屏障。由于是周天子的弟弟,所以卫国一直坚持周礼,在所有国家中是周礼最完善的国家。孔子一生提倡恢复周礼,一生多次来到卫国学习周礼,每次学习的时间都非常长。

由于卫国是周的屏障,所以这个国家的文化还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坚持周礼,另一方面还是比较务实的。我们看一下卫国出现的那些人才就知道了。子贡、商鞅、吕不韦、吴起、李悝、子路、荆轲等。这些人在当时的表现都是很务实的。尤其是李悝、吴起、商鞅这些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这些人在战国的历史上影响都非常大。法家在战国后期可是有很多国家采用的。秦国就是靠着法家思想才统一六国的。

虽然这两个国家没有像那些大国一样风光过。但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辉煌,光是有这些名人,都让他们在历史中地位至关重要了。

原创战国时期的宋国、越国、中山国国力同战国七雄相比如何?

历史探讨:战国时期宋国、越国与中山国的国力对比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和纷争的时期,七个强国合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魏、齐、燕、赵、韩。除了这七大国外,还有若干小国,其中就包括宋国、越国和中山国。那么,与战国七雄相比,这三个小国的国力究竟如何呢?以下是我的深入分析。

宋国位于今天河南省和安徽省交接之地,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宋国在战国时期依旧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战国初期,宋国曾是晋国的附庸,直至晋国覆灭后,才重新获得独立。宋国国君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和商业繁荣,提倡节约治国,致使国家财政状况较为宽裕。同时,宋国孕育出不少优秀的将领和智士,如邹衍、张耳和韩信等,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尽管宋国的国力远不如战国七雄,但在与赵国和楚国等强敌的战争中,宋国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和不屈的精神。

越国位居今日浙江省一带,以渔业和商业贸易为主的小国。在战国时期,越国曾有过扩展版图的雄心,但因地理条件受限,始终未能成长为真正的强国。越国的君主及贵族阶层极为重视文化和教育,因为这个国家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范蠡与勾践等。此外,越国亦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军队,以及一些出色的将领和谋士,如田单和徐尚等。虽然越国的整体国力并不算强大,但在多次战争中,它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战斗力,曾成功击败楚国与吴国的军队。

中山国位于如今的河北省,是一个较小的国家。早期,中山国作为晋国的附庸,直至晋国的灭亡,才重新获得独立。中山国国君将军事建设视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赋予了国家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以及出色的将领与谋士,如赵武与苏秦等。此外,中山国与齐国、赵国等国建立了紧密的外交联系和联盟,使得在战争中拥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尽管中山国的国力无法与战国七雄相比,但在与燕国和赵国的交战中,它却屡屡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定的勇气。

总的而言,宋国、越国和中山国在国力、地位和影响力上与战国七雄相比显得相对薄弱。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小国在许多战争中的表现令人瞩目,甚至在某些战役中成功击败了实力强大的敌人。这些成就得益于小国的国君和贵族们的辛勤努力,他们注重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教育的建设、重视军事训练,从而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将领和智者。此外,密切的外交关系成为这些小国在战争中保持抵抗能力的重要保障。虽然宋国、越国和中山国的整体国力较弱,但它们在历史上的表现同样值得后人铭记与赞美。

1. 热爱历史,铭记历史,思考历史,记录历史。笔者目前生活在广东深圳,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积极交流。

2. 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感谢理解。

3. 希望您能动动手指,关注我的频道,您的支持将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

标签: 消息资讯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