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书里《遇见初唐四杰》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唐诗之旅
您是否想过在唐诗的海洋里畅游,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智慧?近日,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司马一民编著的新书《遇见初唐四杰》,邀读者一起走进初唐四杰的世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唐诗之旅。
司马一民是杭州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资深媒体人,出版过《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遇见唐宋八大家》等多部文史著作,《遇见初唐四杰》是“遇见”系列第二本书。
初唐四杰分别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如何用诗歌抒发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悟、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该书通过精选每位诗人八首代表作进行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唐诗的世界。在解读王勃的《滕王阁》时,作者详细分析了王勃对滕王阁的描绘,并由此展现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解读杨炯的《从军行》时,作者从诗歌的意象、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将士们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在解读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时,作者剖析了诗歌中的历史典故与象征手法,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对长安城繁华景象的描绘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在解读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时,作者从诗歌的用典、比喻、情感抒发等方面进行阐释,让读者理解诗人借咏蝉抒发的高洁志向与悲愤之情。

当科技遇见远古文明!“宇宙猜想”携手内蒙古博物院打造沉浸式双展,体验穿越时空之旅
2025年6月20日,内蒙古博物院新馆盛大开放,两大LBE沉浸式VR体验展《宇宙猜想·启程》与《丛林探秘I:远古世界》同步震撼揭幕,迅速吸引全国文博爱好者与科技迷蜂拥而至,成为现象级文化科技打卡地标。
本次展览由宇宙猜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打造,突破传统文物展览模式,以前沿虚拟现实(VR)技术为核心,打造超沉浸式互动体验。
观众可穿越浩瀚宇宙,在《宇宙猜想·启程》中探索星际奥秘,或在《丛林探秘I:远古世界》中重返史前纪元,与远古巨兽“面对面”互动,感受跨越时空的视觉震撼。
“宇宙猜想”的展区内设有专属的数字人来为观众介绍本次沉浸式展览的观看内容,带来颠覆传统的数字沉浸体验。
当恐龙"复活":《丛林探秘I:远古世界》VR展颠覆认知
作为内蒙古博物院五大专题展之一的《远古世界》展厅,以查干诺尔龙、草原猛犸象等珍贵化石闻名。
此次“宇宙猜想”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丛林探秘I:远古世界》VR体验展,更将远古生物的魅力推向极致。
观众佩戴VR设备后,将化身19世纪探险家,在古生物学家安吉拉博士的引导下,穿越时空之门直面霸王龙狩猎、与温顺剑龙互动,甚至骑乘翼龙翱翔戈壁峡谷。25分钟的沉浸式探险中,LBE定位技术与多人同步系统让观众在真实空间中自由行走,感受恐龙咆哮带来的地面震颤、热带丛林的湿热空气,完全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这绝不是简单的VR观影,而是一场全身心投入的冒险。"一位体验者表示,"当腕龙低头凝视我时,连呼吸都忘了。"
在这次探险体验中,您将目睹霸王龙的凶猛狩猎,感受其王者风范; 您将仰视苍龙的庞大身躯惊叹其力量与优雅的完美结合; 您还将有机会与温顺的剑龙亲密接触,体会其平和与宁静。途中将顺流而下,享受远古时代的漂流之旅,甚至驾驭翼龙,展翅翔于天际,穿越戈壁峡谷,感受远古世界奇景的惊艳之美。
从草原到太空:《宇宙猜想·启程》引爆航天热
另一大爆款展览《宇宙猜想·启程》则与内蒙古博物院《飞天神舟》专题展形成梦幻联动。在实体展区陈列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天和核心舱展品的同时,VR体验区让观众直接"登舱"启航,瞬移至2046年的星际旅行时代。
人类对宇宙的遐思即使再卑微渺小,也能撼动人心。脱离地心引力,翱翔于浩瀚宇宙;一秒瞬移亿万光年,探索宇宙终极文明;寻找“人类第二家园”,向着遥远星河启程,开始人类生命的新征途!此次展览以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与畅想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创新的展示和互动体验,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宇宙世界!
世界前沿空间计算沉浸式展览技术
1:1还原太阳系行星真实星体构造
中式美学的太空幻梦 艺术比人类更早抵达
展览通过12个精细还原的太阳系场景,让观众亲手操控行星轨道、穿越黑洞,甚至用AR技术将"太阳系"带回家。许多家长反馈:"孩子看完《飞天神舟》的航天史展览,再体验VR宇宙漫游,立刻立志要当宇航员!"
同时,「宇宙猜想·启程」还融入了史诗般的畅想篇章,去诠释中国人古往今来的太空梦想以及独有的宇宙观。乘坐星槎,跟随光的指引,感受亿万年间宇宙变化与轮转,感受农耕文明仰望星空对人类与社会的思考,感受万物变换的规则及独特的天文历法。去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认识生命与时间,去观察宇宙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去理解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何由来,去回答,我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
科技赋能文化:博物院体验的革命性升级
宇宙猜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以'真、情、识、感'为核心,用技术手段消除知识的距离感。在内蒙古博物院,恐龙和航天这两个最硬核的主题,恰恰最适合用VR激发观众的探索欲。"
据悉,两大展览自开放以来预约量持续攀升,周末场次更是一票难求。内蒙古博物院也借此成为全国首个将LBE大空间VR技术与常设专题展深度结合的省级博物院,开创了"文物+科技"的新范式。
地点: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华东街76号)
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前入馆体验)
一次穿越历史时空之旅
湖南省华容县章华学校2412班 欧子怡
每一件文物都宛如一位静默的见证者,诉说着历史的波澜壮阔;每一段文化都似一位讲述者,细数着悠久的往事;每一个遗址则如同一位老者,守护着岁月的秘密。为了激发同学们对考古知识的兴趣,并从另一个视角探索历史的奥秘,学校精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知识讲座。
受邀而来的考古专家莫林恒老师,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在热烈的掌声中,他如春风般温暖地与同学们打招呼,随后展示了一副动物头骨。老师微笑着提问:“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同学们你争我抢,纷纷举手。我凝目扫视着那幅动物头骨,它的个头偏大,眼睛宽广,排列整齐的牙齿犹如锋利的刀锋,鼻子又长又尖,如同一位古代武士的长矛。我心生一念,大牙齿与尖鼻型的轮廓,仿佛与那遨游于天空的飞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着这是来自远古的生灵,脑海中浮现一个名字——翼龙。
“这位同学,你认为这是什么动物?”莫老师的问询如晨曦中的一缕阳光,照入我心间。我满怀信心地回答:“翼龙!”“哈哈,想象力很丰富,但这不是翼龙哦!”莫老师似乎藏有无尽的玄机,微妙一笑,令我心中涌起疑惑。这时,另一名同学喊道:“是猪!”在场的同学们听后,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令人惊讶的是,莫老师竟然点头表示赞同。当他展示野猪与家猪的对比图片时,我们才恍然明白,原来野猪的头部竟然占据身体的七成,仿若自然界馈赠的坚固盾牌。这一课,如醍醐灌顶,谁能料到考古知识竟能如此生动有趣。
告别陆生动物骨骼的奇妙世界,莫老师化身引路人,引领我们踏上沅水高庙遗址的探索之路。在遗址中,一枚形状奇异的动物骨骼映入眼帘,它头尖尾细,仿若静止的陀螺,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莫老师展示的鱼骨骼图片揭开谜底,原来这枚骨骼位于鱼的背鳍处,更令人称奇的是,切开这枚骨骼,居然能看到与树年轮相似的纹路,这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此刻,我们深切领悟到考古与历史息息相关,也与生物界紧密相连。
透过生动的动物骨骼与古代遗迹的探寻,我们仿佛穿越千年,得以一窥古人的生活百态。每一件文物,都是通往过去与未来的智慧之桥,让我们沉醉于中华文化的浩瀚深邃。
此次讲座,恰似一场梦幻的时光之旅,我所感受到的不再是历史的冰冷,而是那些鲜活温暖的故事与深刻的记忆。它们如春日的细雨,润泽着我逐梦的心田,催我奋进,令我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