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日军镜头下的淞沪会战:工兵迎着炮火架桥突击队强渡苏州河

更新时间: 2025-10-04 14:23:14

阅读人数: 472

本文主题: 穿越淞沪日军爆系统的小说

淞沪会战日军在占领了大场镇和江湾镇之后,中国军队继续在苏州河南岸地区坚守,并通过沪杭铁路继续提供着物资支援。于是日军在1937年10月31日展开了苏州河渡河作战,因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陷入苦战,一度战况成胶着状态。(10月31日在苏州河边透过凿开的墙壁准备一声令下架设浮桥的日本工兵)

11月5日,当日本本土援军在杭州湾奇袭登陆以后,中国军队的侧后方暴露在了日军面前,11月7日,中国军队在浦东的防线被突破,并引发大规模溃逃。9日拂晓,苏州河南岸的中国军队也开始向西方退却。(11月1日,日军架桥突击队在距离苏州河五米的地方在烟雾弹的掩护下准备架桥)

日军随即从攻坚战变成了追击战,并在夺取龙华镇后将上海包围得严严实实,其他的日军部队则继续南下,并很快夺取了引发淞沪会战的虹桥机场。(11月1日,日军工兵在苏州河上架桥成功后日军突击队渡河成功)

日军在11月11日和12日对上海市区内的中国军队进行了最后的清剿后,上海华界就此沦陷。日军战略开始转入下一个阶段,针对南京的攻略作战即将展开。(日军突击队渡河成功以后,工兵们兴奋得举着双手欢呼)

11月9日,日军在占领虹桥机场后,为挑起淞沪会战被中国军人打死的大山勇夫大尉和斋藤要藏三等兵曹树碑垒坟,举行祭奠。

11月9日,日军进入龙华镇,对上海的彻底包围完成,这时距离8月23日日军在吴淞口登陆已经过去了80多天。

11月9日,日军在对上海完成保卫的同时,攻入南市。中国军队在这里继续对日军实施了抵抗,与日军川并、鹰森部队展开激战。次日南市被日军彻底占领。

11月9日,在南市西郊的日晖港与中国军队对峙,待机发起攻击的日军鹰森部队。

11月10日,日军对南市的扫荡开始,图为正在龙华路一带作战的日军鹰森部队。

在日军进攻南市的时候,日本海军陆战队提供了炮火支援。

11月11日拂晓,日军津田部队与陆战队的安田部队联手在浦东登陆,淞沪会战爆发以来这里是交战最激烈的地方。

日军镜头下的淞沪会战:工兵迎着炮火架桥突击队强渡苏州河

淞沪、武汉和长衡会战为中国军队歼灭日军最多的三场会战

在八年全面抗日战争中,将战场范围、时间跨度、动用兵力通通较大的战役称为“会战”,有据可查的是总攻23场大型会战,这其中有些会战的规模是不太大的,比如豫南会战、桂南会战、上高会战等等,每战日军出动的兵力有限,那么无论胜败,中国军队自然也就不可能大量歼敌。真正给日军造成大量的伤亡的,应该是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

爆发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对日本来说,是仅次于日俄战争的惨烈战事,因为在此之前日寇并未遭遇过如此顽强的大规模抵抗,会战中日军动用兵力25万余人,而中国军队前后投入战场的亦有70万野战陆军。在三个月的会战中,日军主力第3师团、第11师团和第101师团的战死数量都超过3500人,而第9师团的战死者达到了5000余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第101师团,经过多次补充后累计伤亡高达15000余人。

目前经常被引用的数字,是淞沪会战中日军总伤亡约为40000余人,其中战死20000余头,而实际上,如果算上累伤的,也就是轻伤后经过治疗再上火线又受伤的,按照战场上的通常伤亡比例,日军在淞沪战场的战伤数字绝不低于60000人,如果再加上战病的数字、以及在杭州湾登陆之第10军的损失,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的伤亡总数,应在90000人左右(死20000余),只多不少(中国军队伤亡超过30万人)。

武汉会战是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打响,至日军第6师团先头部队于10月末窜入汉口为止,期间整整历时四个半月的时间,日军动用了九个师团和大批野战补充兵共计35万人,他们宣称战死7000余人、战伤25000人,其实是有很大水份的。因为仅在万家岭和富金山两次战役中,日军抛尸数量就超过了6000名,那么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大别山南麓,第6师团等部队也付出了惨重伤亡。

因此,综合几个版本的抗战细节研究,武汉会战日军的战死数量当在15000名左右,类推整体伤亡和病患数字应该在80000人左右。徐焰将军根据对日军补充情况、损耗情况的研究,认为这个数字应该在100000人,即伤亡50000人、病患50000人,还是保守一点,仍然以武汉会战歼敌80000人来计算。

这应该是数字争议最大的一次战役了,按照第九战区的战报,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底到次年1月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共击毙日军33900余人、击伤23000余人(俘139人),因此日军伤亡总计57000余人。而日寇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承认的伤亡,仅有10000余人(日军战报则称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双方的差距实在太悬殊了,显然,薛岳的战报是肯定有水份的。

因为在这次会战中,作为牵制性作战的第11军只出动了三个师团外加两个支队,此时日军各师团已完成“三单位”调整,兵力最多者也就在20000人左右,是故日军动用总兵力准确数字为84000人。如果按照第九战区的战报,日本人被毙伤的已经超过68%,也就是第11军的机动力量基本覆灭,那么第九战区30万大军为何不乘胜收复岳阳、甚至直下武汉?

多方研究的结果,尤其是根据日军主力第3师团的伤亡情况,其实可以基本判断出,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的伤亡在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8000人左右,这已经是个不错的战绩了。

所谓长衡会战,是指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爆发于湖南段长沙和衡阳两个地区的战斗,也就是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其中在第四次长沙保卫战中,由于第四军军长张德能指挥无方,日军几乎是轻取城池,所以损失也比较轻微,其战斗损失主要是在进攻衡阳时造成的,方先觉率领第10军死战不退,用卓越的守城战术奋战47日,让日本人如临地狱。

综合几个版本以及中日两方军史学者的研究,日寇第11军在衡阳战役中的伤亡应该在48000人左右,其中战死不低于15000人。日本作家伊藤正德认为日军战死10000余,总计伤亡19000余,这就违反战场常识了,伤亡比例不可能如此接近,通常在一比三、一比四左右,所以这个日本人的话不足信,还是按李玉堂当年问询日军高级军官的结果比较靠谱 那么再加上日军在长沙方向上的损失,长衡会战日军伤亡在50000人左右。

在这四场会战之外,顺便列举一下其他战役日军的损失情况,包括台儿庄大捷的徐州会战,日军伤亡26000余人;上高会战罗卓英所部毙伤日军15000于人;包括余程万死守常德的常德会战,日军伤亡15000余人;王耀武大破日寇第20军的湘西会战,日军伤亡35000余人;至于薛岳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的数量分别为15000人和10000人左右,因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等于是败了。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全面抗日战争的八年中,歼灭日寇数量最多的三甲战役,分别是第一名淞沪会战、第二名武汉会战、第三名长衡会战,考虑到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出动了70余万人,武汉会战更是出动了110万大军,而方先觉仅仅率领18000人的部队(包含暂54师一部)能够取得毙伤日军48000余的战果,则其单位歼敌数量,绝可名列整个抗战之冠!

战后日本厚生省援护局的资料显示,日本投降前在华阵亡军人总数为:431100人(东北26500人、大陆其他地区400600人),到日本投降以后,这个数字又增加到504100人,而整个二战期间日军在各战场(中国、缅甸、印度、太平洋等地)的海陆军死亡人数合计为2121000人,当然,这个数字只能做一参考。

二战时期中国最精锐的德械师装备情况解密淞沪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1933年开始中国军队就开始模范德军编制,并且开始采购大量的德械装备作为我军主力,来替代汉阳造步枪,以当时国民革命军成立的第88步兵师为例,主要的武器是以中正式步枪为主,该枪是仿制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其口径达到7.92毫米,有效射程达到400米,在当时第88师编制中几乎可以人手一把,对比日军的38式步枪,中正式步枪的威力根本不落下风,属于同个时期对等武器,但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有限不能全部军队统一装备,但在淞沪抗战时期,当时我军仅有的7个德械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都参加了淞沪抗战,给予日军打击强大的打击,当时对战我们丝毫不落下风。

当时德械师所装备的机枪统一是捷克ZB-26轻机枪口径7·92MM,表尺射程1500米,装弹基数是20发,而日军当时主力装备最多的还是在使用大年一式轻机枪和九六式机枪其中日军的九六式机枪也是仿造捷克轻机枪外形设计,1932年日本陆军的小仓兵工厂测试了自中华民国 国民革命军捕获的一些 捷克斯洛伐克制 ZB26式轻机枪机枪样本,并且借用其中的外形设计和击发原理,从而研制出了96式机枪,在机枪装备上面1937年其性能威力是基本相当的,而原装进口的捷克ZB-26轻机枪的稳定性是日本人仿制不出来的,当时我军开赴淞沪战场的6个德械师和教导总队中是平均一个班一把,强大的火力只能让日军固守闸北区登录场一线组织方防御,而当时日军随后的增兵中几乎全部主力的5个甲级师都投入的战斗,而当时我军的以进攻为主,要把日军赶下海去,这就造成了后来日军海陆空全部单位到位后比较被动原因。

当时德械师的头戴德式钢盔在气质上军容上基本都要比日本更加精锐。

而在炮兵方面当时我军一个德械师装备火炮统一为12门75毫米26倍径博斯福步兵炮,也称为山炮作为我军的支援火力,该炮火力强劲是当时欧洲统一标准的通用火炮之一,不仅是瑞典的主力装备,波兰,捷克,德国,希腊等国家也大量装备该炮作为支援步兵的主要火力,不仅在打击坚固据点时发挥出色,该型火炮在装备破甲弹,穿甲弹情况下,能过正面击毁当时德军装备三号坦克的正面装甲,而对付日军轻型坦克,使用高爆弹即可,不管是曲射,还平射都能无差别击毁的日军任何一种坦克单位。

在步兵火炮方面在淞沪战役初期我们是完全可以压着日军打的,日军刚开始伤亡每天是以数千为计算的,大多打数日军都是被该型火炮的直接火力覆盖下被炸死的。但随着日军的增兵,日军甲级师团的火炮数量,是中国一个师总火力的3倍左右,这导致初期的优势被日军完全颠覆了,火炮数量太少也是战役初期我军进攻不利的一个原因之一,日军在海军协助下也是优先炮击我军重型单位据点,在制海权,制空权缺失情况下,最终导致淞沪战役的失利,但也有效打日本士气,消灭大量日军有生力量,根据统计淞沪战役一个月时间中一共有2万名日军被击毙,4万名日军被击伤失去作战能力, 整体的伤亡在6万人左右,相当于日军3个师团被我们完全歼灭,这在二战初期是无法想象到的到战果的。

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进行一场反两栖作战,严格意义上来讲取得是很难取得完全胜利的,日军一个师规模相当我们一个军的规模,加上我们7个德械部队主力打光之后就没有了,而日军则是有大量补充单位从海上运往前线,今天消灭他一辆坦克,明天日本人就可以造出三辆,在这样差距下,回顾淞沪战役的成败已经不重要的,关键是我们面对强敌可以.以最大勇气去发动反击,我们没有去屈服,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因为当时两国的工业基础是在是相差太大了。我们必须以这样精神去对待那个时期为此付出生命的先烈们,他们是当时整个亚洲唯一敢于跟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的英雄们,并取得最终胜利,拖住日军主力高达110万人,成为亚州第一主战场,并最终获得国际上认可,我们才有今天的五常的地位,仔细一想从清代到二战时期尽管列强林立但始终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战胜过我们。

标签: 淞沪战役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