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三万中国军队吃不掉三千日军陆战队真相
原题:淞沪会战三万国军吃不掉三千日军陆战队员?日军档案记载陆战队将近九千人,并有大量军舰支援
提起淞沪会战,我们首先会想起国军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在配属山炮、重榴弹炮、战车的情况下无法歼灭盘踞在上海的三千来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了探明真相,笔者专门查阅了日本海军战报,发现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的兵力远远不止三千人。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上海方面的局势日益紧张。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从海军在上海方面的情况出发,认为上海战役迟早打响。便向海军军令部提出建议:(1)特别陆战队(日本海军陆战队)迅速秘密进出上海;(2)第八战队及第一水雷战队,自开战日拂晓即协助陆上作战,进出上海;(3)陆军先派遣旅团,于开战同时,即处于能由国内港湾出发的态势。
一开始军令部只要求在上海、汉口的日本侨民撤退。到了8月6日,日本海军发布“大海令第九号”决定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指挥第八战队、第一水雷战队、第一航空战队作战。8日,长谷川清变做出部署,其中华中方面日本海军兵力如下:
主队:“出云”号装甲巡洋舰、第16驱逐队。
第二警戒部队:第八战队(“名取”号轻型巡洋舰、“鬼怒”号轻型巡洋舰、“由良”号轻型巡洋舰)、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轻型巡洋舰、第9驱逐队、第21驱逐队共8艘驱逐舰)。
第三警戒部队:第三水雷战队(“北上”号轻型巡洋舰、第23驱逐队、第21水雷队共4艘驱逐舰、4艘水雷艇)。
陆地方面,日本海军共有4个陆战大队(其中一个炮队)共计2311人。同时又派遣特别陆战队1000人,舰队的陆战队员1500人登陆上海。
日本陆军方面也颁布动员令,秘密动员第3师团、第11师团做好进军上海的准备。但由于日本海军急于动手,8月9日,日本海军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兵力经过增援已达4232人,同时还有装甲车、山炮、重炮支援。
来源《主要作战研究 陆1:上海确保战:(陆战队)8月13~8月23日》
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中国军队为第87师、第88师共2万人,兵力是日军的5倍,火炮方面中国军队有8门德150毫米榴弹炮、8门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以及24门75毫米卜式山炮,可以说是占绝对优势。但由于中国军队是多路出击,没有进攻重点,加上之前没有经历过巷战,缺乏经验,导致各个部队损失极大。尤其是日本海军的舰炮支援,导致本来炮火占优势的中国军队一下子处于劣势。
从8月13日开始,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第十一战队的“粟”、“热海”两艘军舰对虹江方面炮击,14日“八重山”号军舰以及3艘炮舰对吴淞炮台、黄浦江下游左岸进行炮击。15日,第八战队、第一水雷战队共计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 对中国军队阵地以及炮兵阵地进行火力压制。
8月16日按照第三舰队作战部署,第八战队负责炮击市政府一带,第一水雷战队负责炮击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炮兵阵地。当天上午11时40分,第一水雷战队以“川内”号巡洋舰为首对江湾实施炮击(射击方位268°~243°,最大射程84,最小射程81),猛烈的炮击整整持续了30多分钟,面对射程18公里的140毫米舰炮以及射程19公里的127毫米舰炮威力,中国军队炮兵根本无法抗衡。于此同时,第八战队的军舰也向市政府一带射击,当天消耗140毫米舰炮弹57枚。
日本海军军舰炮击中国军队阵地的瞬间
8月17日,日本海军第八战队三艘巡洋舰分别对市政府、江湾、大场镇发动猛烈的炮击。于此同时,第一水雷战队的“川内”号单独对江湾实施炮击,当天消耗140毫米舰炮弹106枚、特减弹5枚。遭到日本海军疯狂炮击的中国军队损失极大,同时日本海军大批增援部队纷纷登陆上海。
来源:《第一水雷战队司令部事变日志》
从8月14日开始,日本海军就不断部队登陆上海支援上海特别陆战队,14日当天第一水雷战队将近1000人登陆。15日,第八战队士兵登陆、16日第三水雷战队士兵登陆,截至8月20日有4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登陆上海支援作战。
来源:《主要作战研究 陆1:上海确保战:(陆战队)8月13~8月23日》
在8月23日日本陆军登陆吴淞、川沙镇之前。日本海军在上海累计兵力达8811人,相当于一个三联队编制师团战力(纯战斗兵9000余人)。所以说,之前3000人的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

浦东填土工地挖出未爆炮弹疑为淞沪抗战日军迫击炮弹
【新民晚报·新民网】昨天(18日)下午,浦东新区一填土工地惊现一枚未引爆炮弹,上海市公安边防支队滨海边防派出所接警后妥善处置,现场未发生人员伤亡。经专家分析,该枚炮弹为迫击炮弹,极有可能为淞沪抗战时期的遗留物,不排除是日军炮弹的可能性。目前,该炮弹经边防民警存放至沙土箱后妥善转移至相关部门。
当日下午3时许,正在上海浦东新区三三公路靠近海西路一填土工地进行挖掘作业的工人李某,在土堆中翻出一枚炮弹,惊魂未定的李某立即报警求助。滨海边防派出所民警迅速抵达现场,对工地周边封控后进行初步勘验。
该炮弹长约30厘米,直径最宽处9.5厘米,引信完好、存有底火,具备引爆基本条件,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边防派出所对其进行了妥善处置。
据悉,该炮弹为上海公安边防支队今年发现的首枚完好炮弹。2014年度该支队在崇明、浦东等边防辖区,累计发现炮弹近70枚,其中有3箱整编未拆炮弹,为研究中国近代抗战历史提供了宝贵研究资料。
边防部门提示广大市民,发现疑似炮弹、子弹等应第一时间报警,切勿擅自处理,一旦遇到高温、高压、震动等,或将造成燃爆后果。(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陆泽昭 邵俊楠)
二战时期中国最精锐的德械师装备情况解密淞沪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1933年开始中国军队就开始模范德军编制,并且开始采购大量的德械装备作为我军主力,来替代汉阳造步枪,以当时国民革命军成立的第88步兵师为例,主要的武器是以中正式步枪为主,该枪是仿制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其口径达到7.92毫米,有效射程达到400米,在当时第88师编制中几乎可以人手一把,对比日军的38式步枪,中正式步枪的威力根本不落下风,属于同个时期对等武器,但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有限不能全部军队统一装备,但在淞沪抗战时期,当时我军仅有的7个德械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都参加了淞沪抗战,给予日军打击强大的打击,当时对战我们丝毫不落下风。
当时德械师所装备的机枪统一是捷克ZB-26轻机枪口径7·92MM,表尺射程1500米,装弹基数是20发,而日军当时主力装备最多的还是在使用大年一式轻机枪和九六式机枪其中日军的九六式机枪也是仿造捷克轻机枪外形设计,1932年日本陆军的小仓兵工厂测试了自中华民国 国民革命军捕获的一些 捷克斯洛伐克制 ZB26式轻机枪机枪样本,并且借用其中的外形设计和击发原理,从而研制出了96式机枪,在机枪装备上面1937年其性能威力是基本相当的,而原装进口的捷克ZB-26轻机枪的稳定性是日本人仿制不出来的,当时我军开赴淞沪战场的6个德械师和教导总队中是平均一个班一把,强大的火力只能让日军固守闸北区登录场一线组织方防御,而当时日军随后的增兵中几乎全部主力的5个甲级师都投入的战斗,而当时我军的以进攻为主,要把日军赶下海去,这就造成了后来日军海陆空全部单位到位后比较被动原因。
当时德械师的头戴德式钢盔在气质上军容上基本都要比日本更加精锐。
而在炮兵方面当时我军一个德械师装备火炮统一为12门75毫米26倍径博斯福步兵炮,也称为山炮作为我军的支援火力,该炮火力强劲是当时欧洲统一标准的通用火炮之一,不仅是瑞典的主力装备,波兰,捷克,德国,希腊等国家也大量装备该炮作为支援步兵的主要火力,不仅在打击坚固据点时发挥出色,该型火炮在装备破甲弹,穿甲弹情况下,能过正面击毁当时德军装备三号坦克的正面装甲,而对付日军轻型坦克,使用高爆弹即可,不管是曲射,还平射都能无差别击毁的日军任何一种坦克单位。
在步兵火炮方面在淞沪战役初期我们是完全可以压着日军打的,日军刚开始伤亡每天是以数千为计算的,大多打数日军都是被该型火炮的直接火力覆盖下被炸死的。但随着日军的增兵,日军甲级师团的火炮数量,是中国一个师总火力的3倍左右,这导致初期的优势被日军完全颠覆了,火炮数量太少也是战役初期我军进攻不利的一个原因之一,日军在海军协助下也是优先炮击我军重型单位据点,在制海权,制空权缺失情况下,最终导致淞沪战役的失利,但也有效打日本士气,消灭大量日军有生力量,根据统计淞沪战役一个月时间中一共有2万名日军被击毙,4万名日军被击伤失去作战能力, 整体的伤亡在6万人左右,相当于日军3个师团被我们完全歼灭,这在二战初期是无法想象到的到战果的。
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进行一场反两栖作战,严格意义上来讲取得是很难取得完全胜利的,日军一个师规模相当我们一个军的规模,加上我们7个德械部队主力打光之后就没有了,而日军则是有大量补充单位从海上运往前线,今天消灭他一辆坦克,明天日本人就可以造出三辆,在这样差距下,回顾淞沪战役的成败已经不重要的,关键是我们面对强敌可以.以最大勇气去发动反击,我们没有去屈服,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因为当时两国的工业基础是在是相差太大了。我们必须以这样精神去对待那个时期为此付出生命的先烈们,他们是当时整个亚洲唯一敢于跟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的英雄们,并取得最终胜利,拖住日军主力高达110万人,成为亚州第一主战场,并最终获得国际上认可,我们才有今天的五常的地位,仔细一想从清代到二战时期尽管列强林立但始终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战胜过我们。
相关资讯
日军镜头下的淞沪会战:工兵迎着炮火架桥突击队强渡苏州河
淞沪会战日军在占领了大场镇和江湾镇之后,中国军队继续在苏州河南岸地区坚守,并通过沪杭铁路继续提供着物资支援。于是日军在1937年10月31日展开了苏州河渡河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