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灌溉”冬小麦喝足“解渴水”新技术“大显身手”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在2024年的春耕生产过程当中,各项新技术“大显身手”,不断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在湖南华容县的这家育秧厂房里,一台3D打印播种机正在运行,裹着“药衣”的红色稻谷在育秧纸上跳跃,不一会儿的工夫,育秧纸上打印出了一排排整齐的种子。随后,农户们将打印好的育秧纸展开铺在基质棉上面,再灌上泥浆,覆上一层可降解的竹碳纤维纸,洒水后,只需要3—5天时间便可出芽出秧。
据了解,这项技术是湖南农业大学针对当前机插杂交稻用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期短、双季稻品种不配套等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研究发明的一项水稻栽培专利技术,2024年首次在华容县运用及推广。
2024年春耕期间,山东青岛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通过布设在田间的智能传感器,全天候收集田间地头的第一手数据,实时监测全市各区域农田的土壤湿度、气温变化、光照强度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关键指标,帮助农户们在播种、育苗、移栽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随着气温不断回升,新疆阿拉尔市的棉花播种陆续展开。与往年不同,一些新技术已经开始由点及面,实现大面积推广。
在塔门镇棉花种植户徐斌的地块里,这台新改装的播种机可实现棉花和孜然同时播种,避免了两种作物机车两次下地。
据了解,2024年新疆阿拉尔市将种植棉花201万亩,其中,棉花套种孜然模式100万亩。整个播种工作预计将持续到4月中旬。 新模式多样 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如今,在田间地头,多样化的生产新模式正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山东省夏津县后赵庄村地处黄河故道区域,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红薯种植。2024年,当地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红薯品种、提升种苗质量。
2024年春耕期间,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逐级建立农资保供工作专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并深入开展农资市场调查,摸排种植结构调整和用肥用药需求变化,增加绿色高效、适销对路农资产品的采购供应。 让太行山区冬小麦喝足“解渴水”
眼下,在河南新乡南太行山区,冬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对于降水量偏低的山区小麦种植区来说,春季灌溉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
在新乡辉县市的麦田里,各种节水喷灌设备正在紧张工作,设备上的喷头自动旋转,向四面八方喷洒清凉的水珠。
让山区冬小麦畅饮的“解渴水”来自附近的宝泉水库,这是一座发电为主、结合灌溉、兼顾防洪的中型水库,每年春耕春管期间,都要为当地吴村镇、上八里镇等多个乡镇的山区冬小麦提供灌溉服务。按照2024年的灌溉用水调度计划,自3月12日起,宝泉水库持续开闸放水,预计放水650万方,确保当地春耕春管充足用水。

大国“粮”策|智慧灌溉新技术成绩“亮眼”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记者从我国专门研究滴灌、喷灌技术的研究机构——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了解到,今年我国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粮食主产区推广应用智慧灌溉新术,总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推动了当地的粮食增收。
前不久,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综合试验基地里的小麦,迎来集中收获期。从产量情况来看,采用传统灌溉方式,平均亩产在600公斤左右,而采用智慧灌溉技术以后,亩产能达到700公斤,增长幅度15%左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司转运: 从节水效果来看,采用滴灌技术以后节水20%—30%,而今年的效果更佳,能达到30%以上。
能取得这么好的节水效果,离不开从春管时就用上的精准变量灌溉系统。早在今年4月,记者就记录下了这一智能化系统在田间地头的“亮眼”表现。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范永申: 大型喷灌机具有自动行走、灌水均匀等特点。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喷灌机上的68个喷头水流速度可以结合不同区域需水量自动调整。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陈震: 精准变量灌溉系统主要是利用无人机获取田间灌溉处方图,处方图可以自动反馈到大型喷灌机,喷灌机走到每个位置可以精准控制喷头的开启,包括喷灌机行走的快慢,实现变量精准控制。
我可以用我的手机来控制整个喷灌机的操作过程,与我们家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一亩地能节水20—30方。
这种智慧灌溉新技术今年在河南、山东、河北等主产区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 周国民: 智慧灌溉系统将实现用最少的水生产更多的农产品,为保障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斗播种精准“点穴”,灌溉精打细算
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眼下,山东省 万亩小麦收获圆满收官,夏粮再获丰收。放眼齐鲁大地,从精准化播种到精细化灌溉,从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技人员到穿梭在田野中的高科技农机,一派繁忙景象。山东各地接续抓好夏种夏管,深入开展北斗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推广,保障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在山东烟台莱州城港路街道朱旺村,三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田间作业。只见无人驾驶拖拉机拖着旋耕机、精量播种机在田间穿梭,土地耕整,开沟起垄、分层施肥、精密播种、喷洒农药、铺设滴灌带、覆土镇压等一次完成,农民们表示,播种十分精准,如同
如今我们种地靠的是种子、机器和技术。我们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上安装了北斗终端,运用了玉米贴茬精量直播技术,小麦收割完就可以直接播种,而且每亩保苗在
精量播种是玉米播种技术的发展方向。过去,播种直不直、接行准不准,全靠驾驶员的手和眼。如今,基于北斗的各种高科技农机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使玉米播种间距和深度标准统一,分层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的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