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女运动员一天吃两顿在外时不能随便吃肉类
花滑女运动员她们平时吃什么?可以穿长裙吗?
对于正处在发育期的花滑女运动员,也是为了保持身材,基本上她们一天都只吃两顿饭,早上和下午两餐饭。由于市场上流通的肉类有些含有瘦肉精,运动员基本在外时不能随便吃肉类。花样滑冰选手练习时通常穿紧身柔软的长裤。比赛中,女选手可以穿短裙、长裤或体操服,裙装下穿不透明的肉色紧身裤或长袜,有时会以此来覆盖冰鞋。不得穿上下分开的服装,裙子前后长度要掩盖臀部;男选手则必须穿长裤,不能穿紧身裤。不得穿露胸无袖上衣和紧身裤。
世纪初,花样滑冰还是一个冬季室外冰上项目,因此服装为抵御寒冷的天气着想,比较笨重:女选手穿紧身带扣的上衣,长裙直达脚面;男选手则头戴高筒式礼帽,身穿长燕尾服和长西装裤。到了二十年代,十次世界冠军、三次冬季奥运会冠军得主索尼娅·海妮对女子服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她将裙子提高到了膝部。这一惊人的创举,有利于女子单人滑技术的进步。四十年代以来,女选手的裙子一次又一次变短,并出现了上衣与裙子一体化的短连衣裙。为了表演的需要,服装还添加了如毛边、亮片、珠子等装饰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选手开始穿白色或肉色的冰鞋。
花样滑冰选手的比赛服装可以十分华丽,若由顶级服装设计师来完成,可能花费上千美元。虽然使用肉色布料的服装并不真正暴露,但仍有许多人提议禁止给人“过度暴露”印象的服装,因为这不符合体育竞技的特点。许多选手在比赛中会使用夸张的化妆和发型。
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弹性较大、质地柔软的氨纶等多种面料,这些材料更适合花样滑冰的训练和比赛要求。如今服装已成为选手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选择、搭配和设计与音乐特点和舞蹈风格息息相关,从而大大提高了选手的表演效果。

对话花滑冠军陈露:我国运动员正通过热身赛进入状态,备战冬奥
原标题:对话花滑冠军陈露:我国运动员正通过热身赛进入状态,备战冬奥
10月26日,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100天。中国花样滑冰集训队日前集结意大利都灵,为接下来的2021国际滑联大奖赛备战。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陈露持续关注着运动员们目前的状态。
陈露是我国冰上项目的开拓者、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陈露透露,由于疫情,集训队已有一年多未参加比赛,目前正通过积极参加每一站奥运会热身赛,迅速进入竞技状态。
你认为,目前我们的运动员备战冬奥会情况如何?
现在是奥运会热身赛期间,我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目前正在意大利备战11月初的比赛。其实疫情出现后,不光是我国选手,全世界运动员都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训练计划被打乱、比赛被取消,这种情况下的准备是很不理想的。所以今年想尽一切办法,让运动员们参加每一站的热身赛,进入比赛状态。
前几天,运动员们也参加了在首体举行的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应该说还不是特别理想。这也可以理解,暂停参加比赛一年多,赛季第一场没进入状态,需要一些时间铺垫。
你对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的花滑成绩有什么期待?
双人滑争夺金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男子单人项目上,金博洋如果能够把最好的状态拿出来,他还是有竞争力的。女子单人项目我们可能还要在几个运动员中来选择,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名额。每个孩子各有特点,还是要看到时候谁的状态更好。
我国运动员艺术表现力还有所欠缺
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上,你以一曲《梁祝》获得“冰上蝴蝶”的美誉。在你看来,花样滑冰运动在这些年有哪些发展?
花样滑冰这项运动的变化发展还是很大的。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之后,打分系统有了很大变化,规则变化促使运动员的技术有所发展。现在,女子单人滑也进入“四周时代”,可以与男子项目同场竞技。
这里我不得不多说一句,我国的花滑男单运动员金博洋是第一个在一套节目中完成四个四周跳的选手。这一跳震惊世界,也使更多选手放开胆子、打破思想上的局限——原来人类是可以做到这个难度的。我们也看到,花滑男子、女子项目都在不断突破极限,尝试四周半,或者连续五个四周的跳跃。
我国花滑运动员有什么自己的特点?
其实每个项目不太一样。像隋文静、韩聪是我国现在成绩最好的花滑运动员,拿过世界冠军,在刚刚结束的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上,也轻松拿下冠军。我可以说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一步步走来特别不容易。因为从身体条件来讲,他们并不是特别完美,但是他们在一块儿很协调,这是优势。另外,双人滑的女孩要胆子大,敢做动作,扔出去要是一摔,很恐怖的。我觉得任何一个运动员尤其是优秀运动员,都是拼出来的。
从他们的大赛经验、艺术表现力以及整体配合来看,这次北京冬奥会双人花滑,他们还是希望非常大的。
很多网友表达“希望我们的单人项目也像双人项目一样有竞争力”,你怎么看?
这几年,单人项目一直比较低迷。金博洋这两年状态一直不是特别好,但只要他能把自己的难度优势发挥出来,还是有竞争力的。
我国的单人滑运动员可能在艺术表现力方面还是不占优势。其实纵观一些表演类、艺术类的竞技体育项目,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欠缺。艺术类项目必须要放得开、充分展现自己,这是我们要磨练、提高的地方。
说到花样滑冰,很多观众会想到国外选手羽生结弦,你认为他有哪些值得我国运动员学习的地方吗?
我觉得不管是技术能力还是艺术表现力,他在他的年龄段已经算得上炉火纯青。当然从技术难度来说,目前美籍华裔选手陈巍难度更高,但我觉得羽生结弦最让人敬佩的是他那种不服输的精神。
他是花样滑冰史上“超级全满贯”第一人,完全可以功成名就地退役了,但他还要继续练,冲击四周半的难度,当然至今还没有成功。我记得有一次赛后表演他做了,虽然失败了,但全场报以热烈掌声。“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都充分在他身上体现出来。
你曾经说,冰上运动更要早点从娃娃抓起,这是为什么?
是的,尤其是花样滑冰和冰球项目,一定是4-6岁开始练习比较合适,要培养冰上的感觉,然后再自如地做动作,需要时间成本。另外,女子选手发育早,职业生涯结束也早,一般在十二三岁已经上世青赛,可以看出能力和潜力,有的16岁就参加成年人比赛拿世界冠军。
这些年你一直在做冰上人才培养,你觉得我国目前的运动员储备情况如何?
从一线运动员来讲,还不是特别乐观。竞技体育一点捷径都走不了,人才培养有一定周期性,没个十年八年根本达不到。
时间成本外,经济成本也要考虑。运营冰场的成本非常高,每天要几万元,如果停止制冷休息两天,再次制冰就是10万元打底。这也限制了冰上运动的进一步推广,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地域很难开展。如果真的培养一个职业运动员,滑冰、教练、服装、器材都是费用。
在冰雪运动推广和进校园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也在开展冰雪项目培训,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冬季项目的开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可分割。现在冰上项目大多在室内进行,其实与天气、地域没什么关系,所以任何地方只要能建冰场就可以开展冰上项目。
在公益活动中,我经常发现一些很有天赋的乡村孩子:第一次上冰就能滑,教他几个动作也做得有模有样,而且从身材、外形条件也非常适合练花样滑冰。如果地方有这样的经济条件,未来全国冰雪运动挖掘人才,就会变得更容易。
近年来你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你认为体育能为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从我国发展情况来看,大家越来越关注欠发达地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也愿意帮助他们。我们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但可以尽量去帮助他们增加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在体育设施越来越好后,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羽生结弦与陈巍都参与设计,冬奥花滑赛服均价三千美元
2月10日,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决赛中,日本名将羽生结弦身穿蓝粉渐变色赛服,以水钻、金色花朵点缀其间,搭配黑金配色腰封,颇具日式风情。
尽管羽生结弦在阿克塞尔四周跳(4A)落地时摔倒,卫冕冠军梦碎,但他勇于挑战的奥运精神仍得到了高度称赞。这也是4A第一次出现在冬奥会的裁判打分表上。他以第四名的成绩与奖牌失之交臂,但观众对他的喜爱丝毫未减。
花样滑冰一直以来都是冬奥会上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作为兼具技术挑战和艺术美感的冰上运动,观众总是期待着花滑选手们这次又穿了什么“考斯滕”(costume,意指赛服)。对花滑而言,音乐和专业赛服是辅助选手完成演出的重要元素,比赛服的一针一线极为考究。国际滑联的官网还专门设立了最佳服装设计奖,足见花滑项目里“考斯滕”的分量。
2月7日的冬奥赛场,华裔选手陈楷雯(Karen Chen)以一曲《梁祝》帮助美国队夺得花样滑冰团体赛银牌。她的服装上装饰着与主题相呼应的蝴蝶图案,这件由她母亲亲手设计并缝制的赛服,令她化作一只紫色的冰上蝴蝶。陈楷雯说:“我觉得自己穿上这件衣服,就能够完成后内跳了。
为参赛选手设计赛服是一件精细的工作,除了美观之外,设计师们还不得不考量有关技术发挥的细节。
在上个月举行的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中,新晋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滑自由滑冠军、华裔选手陈巍(Nathan Chen)便穿着带有星系图案的服装出现在赛场上。这套服装由陈巍合作多年的老搭档、“婚纱女王”王薇薇(Vera Wang)设计,上面的星系如一团火焰。在谈及设计理念时,王薇薇说:“我们讨论了向外太空发射火箭时所需的火力,我希望他能感觉自己仿佛在燃烧。”
不过,设计奥运会参赛服饰,令王薇薇感到额外的压力,因为哪怕一根松动的细线卡在鞋带或冰刀上,都会使整个节目脱轨。
为关颖珊(Michelle Kwan)、南茜·克里根(Nancy Kerrigan)和埃文·莱萨塞克(Evan Lysacek)等名将设计服装的王薇薇也曾是职业花滑运动员。在自己的运动员时代,她就观察到花滑时尚的快速演变——弹力织物的发明促进了三周跳乃至四周跳的发展,这是她在五六十年代滑冰时无法实现的。
据花滑服装设计师乔西安妮·拉蒙德(Josiane Lamond)介绍,随着四周跳的出现,选手们更加追求赛服的轻便性和灵活性,比如,要实现三周半跳,服装的重量就不能超过500克。两年前,施华洛世奇推出了一种新水晶,重量大约减轻一半,她现在就使用这种轻型水晶来制作花滑装饰。
赛服的设计并非由设计师单方面完成,不同的选手对于服装也有各自的偏好。据王薇薇透露,关颖珊喜欢轻便的服装,而陈巍偏爱两件式。这些偏好都与选手的技术和风格相关,是基于各人对温度控制、移动性和轻便性的需求磨合出来的结果。
一般而言,选手首先要确定选曲、设计动作,然后再请设计师围绕节目设计服装。选手对服装的意见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其所采用的材质、颜色和呈现效果总有很多想法,毕竟他们才是穿着上场的人。
为羽生结弦设计赛服的设计师伊藤聪美曾表示:“羽生结弦才是设计师,我只是他的助手。”羽生结弦此次短节目和自由滑的赛服都采用了蓝色调的渐变配色,并保持了一贯以来的轻盈设计,这不仅仅是为了衬托他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还与他对四周半跳的执着追求息息相关。
王薇薇也表示陈巍在赛服的设计中参与许多。他偏爱不带戏剧性的、简约朴素的设计。比如,他想要一套看起来像西装,但穿起来像运动服的赛服。王薇薇花了两周时间构思草图,挑选了能够同时满足伸展度和风度的面料,最终帮他实现了这一想法——这就是陈巍在北京冬奥会短节目中所穿的黑白赛服。
对于设计花样滑冰赛服这件事,王薇薇感到苦不堪言,她无数次在完成任务之后对自己说,再也不要接这个活,但是每一次她又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拓展自己的创造力。
王薇薇曾经差一点就获得了1968年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如今看着选手们穿着她所设计的赛服夺冠,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意味着,她也以某种方式登上了奥运会的领奖台,毕竟在赛场上,选手们的表现与赛服脱不开干系。
当然,赛服本身的高造价也说明了这一点,“考斯滕”显然是一场美和黑科技并进的较量。据《时尚》杂志报道,看似没有几块布料的赛服,每一套价值1000至5000美元不等。而根据Gloss网站给出的数据,冬奥赛场上的花滑赛服,平均每套价值3000美元。参加单人赛的选手至少要准备两套赛服,分别用于短节目和自由滑比赛。
相关资讯
花滑未来能有人做五周跳吗专家:四周半或是极限
上周,当Mirai Nagasu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成功完成阿克塞尔三周的动作时,观众都为之疯狂,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实现空中翻转三周半的女子花滑选手。......
上篇:笑怎么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