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盘点苏联卫国战争几次著名战役

更新时间: 2025-10-08 19:38:25

阅读人数: 627

本文主题: 苏联最著名的三部战争小说

据统计,在1941年至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共发生大小战役100余次,其中以列宁格勒会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和柏林战役等最为著名。

1941年7月10日,德芬两国军队在优势空军支援下,向列宁格勒方向南北对进。双方陆续投入的兵力有: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31个师组成南部突击集团,芬军的14个师又3个旅和1个德国师组成北部突击集团;苏军总兵力为39个师又2个旅,依托列宁格勒接近地和城市周围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实施固守。整个会战历时3年零1个月,于1944年8月9日结束。此役钳制并消耗了德芬两国大量兵力,使德军北部战线面临彻底崩溃。

1941年9月30日和10月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方向先后转入进攻,企图围歼苏军主力,随后夺取莫斯科。德军参战兵力为76个师又2个旅,共约180万人;苏军参战兵力为15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共约125万人。会战历时近7个月,于1942年4月20日结束。此役苏军以重大代价在莫斯科城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德军遭遇二战以来首次惨败,伤亡达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闪击战”从此破产。

1942年7月17日,德军前出至顿河大弯曲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然后拿下高加索,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最初担负进攻任务的德军有13个师约27万人,负责防守的苏军仅12个师约16万人。会战中,双方不断增加兵力,投入总兵力均达百万之多。会战至1943年2月2日结束。此役德国及其盟国损失的兵力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这次会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5年4月16日,为在美英之前攻占德国首都柏林,尽快结束欧洲战事,苏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柏林战役。苏军参战兵力达250万人、火炮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德军投入的兵力约为100万人、火炮万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架。战役于5月8日结束。此役苏军共击溃德军93个师,俘虏德军官兵约48万人。柏林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灭亡、苏德战争和二战欧洲战场战事的终结。

盘点苏联卫国战争几次著名战役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诗歌背后的三段爱情故事

记者 俞 洁(5月6日发自圣彼得堡)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忧伤满怀,等到那大雪纷飞,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等到那遥远的他乡不再有家书传来,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诗人西蒙诺夫不朽诗篇《等着我吧……》的选段。当年,这首诗慰藉了多少饱受战争煎熬的心,鼓舞了多少在冰冷战壕里浴血奋战的苏联士兵。 随着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这首诗又一次引起怀旧热潮。在互联网上,诗人生前亲自诵读的视频资料尤其受到网友追捧。 6日,当记者在圣彼得堡采访,所有的受访者都证实这在俄罗斯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年轻人说诗已经被改编成了歌曲,人人都会唱,但对诗歌背后的故事却不甚了解;一位列宾美术学院的老教授米哈伊诺维奇在看到这首诗歌后紧紧地拉住记者,他从随身携带的皮包中拿出一本西蒙诺夫的诗集,在静静流淌的涅瓦河边向记者讲述了诗歌背后那个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是西蒙诺夫献给瓦莲京娜的传情之作,”老教授指着诗歌题头处的一行字“献给B.C.”说,“B.C.就是瓦莲京娜的俄文名字缩写。” 卫国战争时期,瓦莲京娜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她的丈夫阿纳托利·谢罗夫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是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是最高统帅的座上客,还被誉为“斯大林之鹰”。因婚后随夫姓,女演员从此被称为瓦莲京娜·谢罗娃。 这对明星夫妇的爱情故事充满罗曼蒂克。两人一见钟情,相识第三天,谢罗夫便向女演员求婚; 第八天,两人注册登记。 谢罗夫喜欢制造各种惊喜,譬如某天晚上把妻子送上去列宁格勒的火车,自己随后便“插翅”飞奔,赶在妻子下火车时“梦幻般”地持花迎候。 然而,1939年,年轻的飞行员在试飞一种新机型时不幸牺牲,撇下已身怀六甲的娇妻。那天,恰逢两人结婚周年纪念日。瓦莲京娜,时年22岁,痛失爱人三个月后,生下一子。为纪念亡夫,她给儿子取名阿纳托利。 西蒙诺夫1940年在青年工人剧院舞台上初次见到瓦莲京娜的时候,正是她在痛苦中挣扎的时期。瓦莲京娜的美貌令西蒙诺夫神魂颠倒,那一年,他24岁。西蒙诺夫从第一个剧本《一次爱情经历》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所有作品都是献给瓦莲京娜的。 1941年,希特勒背信弃义进攻苏联,斯大林仓促应战,接连失利,大片领土沦丧,一时人心惶惶。苏联领导人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鼓舞斗志。 正在此时,西蒙诺夫“献给B.C.”的著名诗歌《等着我吧……》在《真理报》上发表。诗歌影响极大,红军战士都能背诵,就连歌曲《喀秋莎》都无法与之相比,前线的士兵和后方的妇女都把这首诗当成护身符放在贴心的口袋里,感觉斗志倍增。 尽管诗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但西蒙诺夫写这首诗的起因是他同许多作家一样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希望瓦莲京娜能等他回来,因为他有预感两人的感情可能会转淡。 “事实上,很多俄罗斯人认为,西蒙诺夫对瓦莲京娜的爱带有单相思性质。瓦莲京娜虽然没拒绝诗人,并与之保持很亲密的关系,但那种感情不是爱情。”老教授米哈伊诺维奇说。 1942年,瓦莲京娜在一个高级军官医院为伤员慰问演出,结识了战功卓著、素有“美男子”之称的罗科索夫斯基将军。虽然将军因为战争与妻子天各一方,甚至一度失去联系,但他毕竟是有妇之夫,可瓦莲京娜深陷情网不能自拔。她义无反顾地扑向爱情,全然不顾周围的舆论。 两人之间的火热恋情西蒙诺夫当然一清二楚。尽管如此,诗人仍不放弃,并在1943年向自己的心上人求婚。在现实与感情的天平上权衡再三,瓦莲京娜终于选择了西蒙诺夫。 瓦莲京娜结婚并没有打断罗科索夫斯基对她的一往情深,战争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仍经常到西蒙诺夫寓所前小立片刻,望一眼瓦莲京娜卧室的窗帷。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被斯大林派往波兰,才不再出现。 罗科索夫斯基走了,但瓦莲京娜同西蒙诺夫的关系并未好转,反而恶化。瓦莲京娜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桃色事件时有发生,她还用喝酒来麻痹自己的神经。1950年,瓦莲京娜生了个女儿玛莎,西蒙诺夫见到后意味深长地说:“头发是黑的,这么说是我的!” 西蒙诺夫终于无法再忍受,由爱转恨,同她决裂。他们是1957年离婚的。这时西蒙诺夫跻身高位,已是有影响的人物。他删掉了自己作品中所有瓦莲京娜的名字,也不希望她的名字再出现在海报和银幕上。 “对于他们两人的故事,每个俄罗斯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个人认为,西蒙诺夫对不起瓦莲京娜。”米哈伊诺维奇说完,自己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也许,他也曾是美丽的瓦莲京娜的“粉丝”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苏联最硬核的战争片,为了拍这部战争片,真的调动军队来参演

​​提到苏联,大家会想到什么?是那能让西方国家都胆战心惊的钢铁洪流,还是那多达上万枚的核武器,甚至苏联强大到了一度让我国都为此不得不开展一场人民战争,以此来防御苏联,搞得中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非常多,可是,有些时候啊,别看西方国家为此拍了很多黑苏联的电影,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苏联的电影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部苏联拍的超硬核电影《解放》,我说这部电影是苏联最硬核的电影,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原因也很简单的,不同于好莱坞拍的那些电影,像《兵临城下》把苏联和德国人都拍得脸谱化了,使得很多人都觉得苏联高层就是邪恶的,德国人并没有像西方电影里面那样妖魔化。

反而这个系列电影更多的,是在描述苏联和德国的博弈,德军也并不像其他好莱坞电影里面那样,标准的邪恶,实际上,这部电影里面的德军更显得专业和谋略,尤其是剧情后期的坦克大战的桥段,看起来,很多人觉得这是电影特效拍出来的,其实不然,实际上,这些镜头大多数都是实拍的。

这就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硬核程度了,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其实不然,大家可能不知道,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苏联那边可是真的硬核,他们居然调动了上万人来参与拍摄,甚至剧中很多主演,他们可并不是什么群演,而是真军人,甚至一些高层军官,他们本身就是苏联的军人。

当然,由于这部电影上映于1970年代,使得电影的画质并不是很好,不过,谁让我是万能的礼小喵呢,我还真就找到了这部电影的高清版,想要的同学私信我哦!

仅凭这一点,就是很多电影都做不到的,不仅如此,为了还原真实的战斗场景,苏联还为此调动了很多仓库里面的二战老坦克,这也是为什么剧中,坦克与坦克之间交战,真的是那么像的原因,因为这一段不是电影乱拍的,而是真的是调集坦克实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给人感觉很真实的原因。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单一电影,而是一个系列电影,包括了《炮火弧线》《突破》《主攻方向》《柏林战役》《最后一击》,一共有5部,当然,要说遗憾的事情也有,前边也说了,这部电影是老电影,如今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大多数都已经去世了,哪怕活到现在,恐怕也有80岁的年龄啊!​​​​

标签: 诺夫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