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奇幻文学之父托尔金写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
提起《霍比特人》《魔戒》等奇幻作品,许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些作品都是由英国作家托尔金所著。在他的影响下,奇幻小说日益壮大,成为现代文学殿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托尔金的作品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反应现实世界的某种折射,也可以看到打破思想束缚的大胆冒险,令无数读者为之折服。
《星眉传奇》是托尔金的作品集,由浪花朵朵出品,是“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系列作品之一,这个系列作品收录了世界大文豪写给孩子们的文学经典,深受孩子和家长朋友们的喜爱。该系列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识字量、阅读能力,进行了等级划分,从易到难,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本书共收录了托尔金三篇短篇故事,分别为《星眉传奇》《哈姆农夫贾尔斯》《尼格尔的叶子》,每一篇故事都充满了托尔金令人惊叹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得以在奇幻国度展开精彩的冒险之旅。
《星眉传奇》讲述了发生在大伍顿村庄的故事,这里每隔二十四年会举办一次“二十四盛宴”,由本村的厨师长制作一份大蛋糕,分给二十四名受邀而来的孩子。有一个孩子,在蛋糕中吃到了一颗仙星,从此以后开启了一段神奇的人生。他可以拜访仙境,与仙女共舞,甚至见到了仙后。不过,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也要交出仙星,让这份幸运继续在孩子之间传递。
《哈姆农夫贾尔斯》是一篇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农夫贾尔斯喜欢吹牛,却在无意之间接连打败了巨人和恶龙。他的成功,引来了国王的贪婪,想要通过他获得恶龙的财宝。贾尔斯识破了国王丑陋的面具,最终,他降服了恶龙,获得了财宝,并赶走了贪婪的国王。最后,贾尔斯还利用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恶龙的强大,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虽然贾尔斯自大、愚蠢而又喜欢吹牛,但是他能够总结失败的经验,在被恶龙欺骗和国王背叛后,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或许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所在。
《尼格尔的叶子》充满了哲学意味,是托尔金对自己的剖析。画家尼格尔想要画一幅画,他从一片叶子开始画,画出了整棵树、树林以及背后的国家,他不停的去画,却又不断地被人打断。前来拜访的客人、寻求帮助的邻居、检查房屋的检查员,尼格尔苦不堪言,却又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他们。直到尼格尔离世,这幅画仍然没有画完。但是在前往天堂的火车上,尼格尔听到两个声音在讨论尼格尔的去处,一个声音说他浪费了许多时间却收获很少,另一个声音则称赞了尼格尔的善良。最终,尼格尔的善良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他在天堂得以与自己未完成的作品重逢,这是给他的礼物,也是对他梦想的延续。尼格尔生前创作的画作,只是他作品的冰山一角,能够欣赏作品全貌的人,只有尼格尔自己。
托尔金的文字,满足了人们对冒险的渴望,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在一个架空的奇幻世界里,充分的感受到善与恶、丑与美的真谛,唤醒对美好的渴望。

超自然现象一定有鬼怪?布莱克伍德带给你不同的解读
《玄幻故事集》是英国灵异小说作家阿尔杰农·布莱克伍德的作品,共收录了他九篇作品。布莱克伍德曾经沉迷于催眠术和超自然现象,他在这方面的研究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也为读者展现出了一种新颖的惊悚小说的创作方式。
超自然现象中一定会出现鬼怪吗?实际上并非如此,超自然现象中最为可怕的部分,恰恰来自于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想象。在现实与想象的分歧之处,鬼怪成为了唯一的解释,然而其本质却令人不敢深思,因为这会彻底颠覆我们的认知与现实。
《怪人史密斯》中,主人公发现了租客邻居史密斯的奇怪之处,史密斯似乎能与某种生命体交流,在深夜里与对方喃喃低吟。对于主人公而言,最无法忍受之处在于,他能够感受到这些奇怪生命体的存在,却无法感知它们的情绪和恶意。直到有一天,史密斯发出了某种呼救声,主人公才近距离接触到了那些生命体,危险、邪恶而又令人恐惧。主人公最后选择了搬离,即便受困于经济窘境,他也绝对不想日夜与未知存在共同生活。
《柳树林》是本书中最为出名的一篇,两个冒险者乘坐独木舟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在一片长满柳树的荒芜之地休息,然而却遭遇了无法描述的恐惧之事。狂风与怒涛困住了二人,河边游过的巨大水獭、远处乘船者对空画的十字,让二人略有不安,但最为可怕的,还是那些鬼影婆娑的柳树,其中似乎有魅影穿梭,试图将二人拖往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经历了多日的恐惧折磨后,二人终于能够逃离了,然而临行前还是被新的发现所震惊。并非是那些魅影放过了他们,而是他们找到了替罪羊,那具尸体上的沙坑状小洞,在诉说着未知世界的可怕。
布莱克伍德的故事强调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而非单纯恐惧,这种思想与与他的神秘学实践密切相关。作为现代怪奇文学奠基人之一,布莱克伍德作品在恐怖文学研究中占据不可绕过的地位,影响了从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到J.R.R.托尔金等众多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恐惧以外的顿悟,“迷离于现实与奇幻之间”的评价,恰如其分的形容了布莱克伍德他那天才般的创作特点。
精彩的人生
特里·普拉切特,英国奇幻文学大师,现象级系列小说“碟形世界”的创作者。六十六年的人生,浓缩成三十万字。一个个平凡的细节,连缀成一个精彩的人生。人生精彩,书也很精彩。
一、从小住“危房”小时候,一家人在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村庄,租住一间狭小的村舍,生活设施很简陋。“屋檐不够坚实,稍有风过,就能吹下几块瓦片,冲着进出屋子的人砸下来”。
二、在校是“差生”特里就读的霍尔茨普小学把孩子分成两拨:一拨被判定有望在毕业时通过“小升初”考试、进入片区的重点中学就读,另一拨则不然。让特里沮丧的是,他被赶进了“另一拨”。成名后,依然对这段经历耿耿于怀。三、中学遇“伯乐”特里十四岁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生病,改由技术制图和艺术课老师珍妮特·坎贝尔迪克代课。就在这堂课上,特里写了一篇题为《商业对手》的课堂作文,被代课老师打了满分,推荐给英语老师。英语老师又把这篇作文投到校刊发表。这成为特里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篇文章。
四、少年成作家《新世界科幻》和《科学奇幻》的杂志编辑卡内尔亲笔给特里回信,建议修改《商业对手》一文。修改后的文章改名《冥界的生意》,刊登在1963年8月发行的《科学奇幻》第二十卷第六十期。刚刚年满十五岁的特里,一夜之间成了出版作家。五、辍学求发展特里发现,靠写小说谋生的人少得可怜。他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作家,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对文字驾轻就熟,想象力丰富和拥有另一份收入。为了这份收入,还是未成年人的特里,在父亲的陪同下办了退学手续,成为《白金汉郡自由报》的一名学徒。六、成年有成就1969年,特里终于迎来了二十一岁生日,正式成为法定意义上的成年人。他的生活开始渐入佳境:婚姻幸福,拥有自己的房子,在报社有周更专栏,还手握一本书的出版合同。最重要的是,他还荣升为车主,买了辆亨克尔卡宾微型泡泡车。
七、跳槽奔小康单靠在报社做编辑是无法变得富有的,甚至无法保障一种舒适的小康生活。1979年春,特里通过中央电力局西南分部面试,在新闻办任职。这份工作具备“一份真正的工作该有的附属品”。八、专职去写作1987年7月15日,时年三十九岁,即将“奔四”的特里向中央电力局西南分部公关部递交辞职信。离开国有企业,成为一个“靠写小说谋生的人”。
九、居安常思危特里在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张巨幅书籍粉碎机宣传画。那台设备可谓是出版界的死神。这幅图片,时刻警醒着特里,要写出更好的书。
十、全剧终特里去世后,他办公室的主电脑里,存储着所有未发表小说的硬盘,交由一辆复古蒸汽压路机从上面碾过。伴着轰隆轰隆的声响,这场极具象征意义的仪式为特里的写作生涯画上了一个硕大的句点,高调宣布:未来不会再有他的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