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形世界”系列作者传奇的一生!
其实,科幻和奇幻的概念都比较宏观,且充满想象力,简单理解就是科学幻想,利用人类现在已经达到的科学发展水平为基础,对未来的各种事物及发展进行推导性想象,符合一定逻辑,但又不局限于教条主义,在面对不可预知的事物、现象和规律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类的潜意识,还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进步,在某种程度上,科幻和奇幻代表了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大胆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碟形世界》作为奇幻小说的典型代表誉满全球,这部总计四十一部系列小说的作品是由英国奇幻小说作家特里·普拉切特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内容风趣、幽默、讽刺又极具想象力,给全球的读者带去了疯狂的视觉体验和无与伦比的头脑风暴,具有丰富的内涵。
罗伯·威尔金斯与特里·普拉切特共事二十余年,他是特里的私人助理,随后又成为他的业务经理。由他亲自执笔补全了特里·普拉切特的回忆录,就是手里这本《脚注人生》。
特里的父母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战后(1948年)出生的他的教育非常的严格,尤其是他的母亲艾琳,她在特里在学校中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亲自交涉,并对特里进行教育引导。
特里从小就读过很多书,喜欢去图书馆,甚至在十几岁就读了如今世界著名的托尔金的《指环王》。随后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发表了自己的处女座,竟然取得了一张十四英镑的支票,要知道在当时那可是一笔巨款。
特里参加各种文学盛会,甚至于在厕所中见到了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后者是传世经典《2001:太空探险》的作者,这部作品简直是对未来的最尖锐的幻想和预判。
特里以他卓越的幻想内容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对世界科幻文学的影响力,他于2009年获得爵位,为此,他的母亲非常的高兴。
本书是他的朋友兼助理罗伯·威尔金斯倾情补完,因为特里没能亲自写完这本回忆录。但是书中绝对不是特里从小到大的生活流水账,而选取了在他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些桥段进行表述,内容详实,非常具有画面感。
并且作者语言幽默,他以一种特别的情感给读者描述了特里传奇的一生。

奇幻小说最迷人的基石(答《周末画报》问)
奇幻小说最迷人的基石(答《周末画报》问)
Q:这次琼斯的中文版三部曲正式发行。作为这套书的策划者,你认为这个系列对于戴安娜•韦恩•琼斯来说意味着什么? A:戴安娜•韦恩•琼斯在世间活了77岁。从36岁开始发表作品到去世前,她一直笔耕不缀,创作了五十余部长篇奇幻小说和短篇故事,其中有专门为青少年写的作品,也有为成人写的作品。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魔法生活》出版于1977年,荣获《卫报》儿童小说奖,在后来的近三十年中,她又续写了这个“魔法师系列”的五部奇幻长篇和四个短篇小说。这当然是琼斯非常重要的系列作品,但她最广为人知的奇幻作品,还是出版于1986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这自然有宫崎骏将它改编成同名漫画电影的功劳,但那已是18年后的事;事实上,琼斯在1990年就续写了这个故事,这就是“移动城堡系列”的第二部《空中城堡》。所以,应该反过来说,是这部小说让宫崎骏读了后爱不释手,在宣布息影数年后再度出山。到2008年,琼斯又续写了哈尔和索菲的故事,这就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迷宫之屋》,跨时二十二年。 Q:这次的三部曲首次发行,其实已经是滞后了。其实她的作品早就应该被完整引进。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姗姗来迟? A:确实有点滞后,我想这主要还是与我们对奇幻文学的认识起步较晚有关。不仅仅是戴安娜•韦恩•琼斯,就是她的老师C.S.路易斯和托尔金的著作,也要到本世纪初才被引进出版。这方面又得感谢电影的传播,特别是“后起之秀”J.K.罗琳的《哈利•波特》被拍成系列电影,才培育了中国成千上万的奇幻迷,这时完整引进琼斯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三部曲,我们认为是水到渠成;接下来,我们还会完整引进她的“魔法师系列”。 Q:在你看来,琼斯的作品最大的迷人之处在什么地方? A:她的作品充满奇思妙想,情节跌宕,难以推测下一步会如何;她的人物虽具有魔法,但又非常有现实感,他们有各种小缺点,会耍各种小性子,充满了童真和任性。琼斯自己曾说过,如果现实生活中真有哈尔和索菲这两个人,他们会每天拌嘴。 Q:有人说,她是“后托尔金时代”,英国最伟大的奇幻小说家之一。但她的风格似乎又摆脱了托尔金的影响,这才是她出色的地方? A:琼斯在英国奇幻文学中的地位有目共睹,从1970年到2011年,四十余年不间断创作出的作品已经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认可。很难说她受到过托尔金或C.S.刘易斯什么具体的影响,我想主要还是年轻时受到的启发和激励,她在牛津的圣安娜学院上学时去听过这两位大师的讲座,那时她才二十出头。 Q:她又是承上启下的一位作家。很多人认为J.K.罗琳也是受到了她的影响。很多人甚至将她的作品和《哈利•波特》相比较。您认为她在奇幻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否在于“承上启下”这一点? A:J.K.罗琳从未公开承认过《哈利•波特》受到琼斯作品的影响,但确实很多《哈利•波特》的英国读者常常与琼斯的作品相比较;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在《哈利•波特》火起来之后,到处寻访魔法故事而找到了琼斯的作品来重新出版。 Q:现在很多人认为,目前最好的奇幻小说家都集中在英国,在您看来这是否是一种必然? A:我想这首先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承继,甚至挖掘。这种传统不一定来自本国,还来自文化的源头和异国的文化。对英国来说,不单是中世纪、圣经故事和古代不列颠的传说,还有古希腊,还有中东的传奇故事比如《天方夜谭》。当然你也可以说英国人特别爱幻想,但我们也曾有《封神演义》这样的“奇幻”小说,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说“必然”,不如去承继或追溯某种传统。 Q:在一个未来的时代,您能否简单预测一下奇幻小说的走向?很多奇幻小说已经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和欧洲古典文学相结合的,未来这一趋势是否还会延续? A:不错,欧洲古典文学对我们熟悉的这些西方奇幻作家非常重要,只要去看看他们在大学的学科专业或从事的研究方向,哪一个不是熟稔古典文学。而现代元素与古典文学结合,则更让读者穿梭于不同的时空,更少距离感,我个人觉得这或许是奇幻文学的一个趋势,但不会是唯一的趋势,古典文学或文化,永远是奇幻文学最迷人的基石。 (刊于《周末画报》2013年3月23日A27文化版,刊后有删节)
无需标题(凶火)书评
你认识斯蒂芬.金是什么时候呢?确切的说,我是在拜读了大师的《肖申克的救赎》以及看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后,才开始“迷妹般”“追随”他的。之后我发现,不止《肖申克的救赎》,还有《魔女嘉莉》《绿里奇迹》《重生》《守夜》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拜读、回味的作品,好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评分也是非常高。迄今为止,斯蒂芬.金共出版了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两百多部短篇小说,同时被《时代》周刊誉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2003年获美国国家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的“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可以说,他是惊悚小说届传奇般的存在。
再来看看《凶火》,它是《纽约时报》的年度畅销书,是轨迹文学奖、英国奇幻文学奖、巴尔格罗奖的入围作品,同时也被改编为电影上映,这些奖项和荣誉很好的说明了《凶火》的文学价值之大,惊悚推理地位之重。
书的封面,采用了暗灰色设计,整体宣扬了惊悚推理的恐怖氛围。黑暗封闭的空间里还有一扇窗,透进来一丝光,吹进来一丝风,孤孤单单的椅子倒影在地上,窗是契机、是突破口、更是希望,像是在预示着什么,事情总有转机和解决办法。
书的标题——《凶火》,既表明了故事的起因,显示了此事件的危险性、惊悚、恐怖性,同时也暗示了故事中小女主人公拥有异热能这一特殊能力。书的内容总共分为十二部分,包括一个后记。每一部分的标题既简单明了,又清楚地说明了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前半部分随着地点的变化,体现出每一部分的重要线索,即使不看正文内容的情况下,单单看一遍目录的标题,也能看出故事大概的脉络走向。每一部分之间都以逻辑关系和故事的发展、情节的起伏来串联、衔接。故事的主人公是叫做查莉的小女孩,她的父亲母亲是安迪和薇姬,两人在大学期间曾参与一项医学实验,被注射了一种名为“第六批”的药物,不曾想,此后两人都具有了某种异能,可以遥控他人的意志或是感知心灵。后来他们相爱结婚,并生下了女儿查莉。令他们不安的是,查莉一出生便拥有某种可怕且难以控制的力量——发怒时可以点燃任何目光所及之物。此时,他们发现有一拨人在密切地监视着他们一家。原来那项所谓医学实验的背后隐匿着一个代号为“商店”的秘密组织,负责人是霍利斯特上校,为了不让这个秘密行动曝光,他们四处追查三人的下落…
故事的结尾也做了开放性的设计,查莉只身来到图书管理员建议她来的地方,故事以查莉的笑和一句“我等你好久了”来结束,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缜密的逻辑推理,惊悚恐怖的氛围,使我不得不期待续集的出版。
上篇:望星桥边长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