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四古都!历史课本的封面就应该选这个省份!来了都说中!
要我说,中国的这个C位非河南莫属!
自古中天下而立,八方辐辏而称中原
所以如果你想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
我觉得中国人什么样,河南人就什么样
还有东汉、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北宋..
都曾在河南建都,自此开疆拓土、统摄华夏
在中华5000年的悠久文明史中
中国的八大古都,其中四个都在河南
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八朝古都的开封
殷商古都的安阳、商代都城的郑州
共同谱写古都华章,串联千年盛世
一定能颠覆你过去对河南的刻板印象
这两年更是有黑马势头,经常上热搜
编撰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感叹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三代礼乐的郁郁泱泱,汉唐气魄的浩浩汤汤
一朝步入开封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汴梁
金明开封、北宋东京、唐代汴州、战国大梁城...
》中梁山好汉大闹元宵夜的惊鸿一瞥
如果说洛阳属于盛唐,开封属于大宋
如今轰隆而过的火车,唤醒了这座城市
是夏商周的悠远,是汉唐宋的风流
结出过无数文化硕果,绽放无数历史高光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悠久的古都、宏伟的都城很多,但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洛阳一样,当之无愧的拥有
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曾经都城的兴衰皆在此徐徐展开。
如果只选一处景点代表洛阳,那一定是龙门石窟,你印象中的龙门石窟,是什么样的?
历经10余个朝代、1400多年开凿而成的2345座洞窟 、3600余块碑刻、1100000余尊造像。
尤其是其中最大的卢舍那大佛,是
,武则天、李治、王玄策等一众大唐群星先后在此登场,一个个打破常规的历史传奇在此上演。
当你凝视龙门石窟时,大唐群星也在凝视你
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龙门石窟,“
若不是亲眼所见这宏伟的石刻雕像,你真的很难想象千百年前古人的伟大智慧。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可以从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开始,尤其是洛阳这样拥有数千年文化积淀的“ ”,洛阳博物馆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
要知道,洛阳博物馆和郑州的河南省博物院可都是 ,含金量可想而知,你可以在这里 穿越五千年光阴,一览十三朝历史,读懂河洛文明
,这里的每一件珍宝都沉淀着自己的故事,你可以在与国宝文物的对话中追古思今,感受 十三朝古都千年的风起云涌与文化沉淀
洛阳古称洛邑,而这片由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建筑汇聚而成的洛邑古城,真的能带你 穿越千年,回到大唐民间,感受盛唐气息
一定要在这古色古香的意境中,换上汉服,你可以毫无违和感地融入洛邑古城的氛围中,渐渐也好像
尤其是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入古城,满眼繁华喧嚣,亭台楼榭浮碧水,青砖褐瓦显古意, 洛阳的千年时光好像在此地都被浓缩到了一隅
不管你行走在灯火阑珊之处,还是站在小桥流水之上, ,偶尔还有风流倜傥的书生侠客在小吃摊大啖涮牛肚。
开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 ”,这是开封最耳熟能详的一首歌谣,这座曾经辉煌灿烂的六朝古都、八朝都会,命运太过多舛。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 ”,3千多年的建城史,多少朝代在黄河南岸的这片土地上
纵观其他古都,大多在王朝更迭、历经兴废之后异地重建,而历代统治者却偏偏对开封情有独钟,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因为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让开封府成了整个开封城的顶流,也成了国内最出名的一座府衙。
相比清明上河园的东京梦华,相比大宋武侠城的快意江湖, 开封府的气质更加庄严肃穆、古朴威严
因为开封府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省府衙,更是
,苏轼、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先后都曾就职于此,宋太宗、宋真宗等北宋皇帝即位前,也曾在此担任要职,可以说是
除了厚重的历史与恢弘的建筑,现在你来到重建的这片开封府,
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宋式舞蹈….
夹在郑州与洛阳之间的小城登封,是一个喜欢说“中”的城市,也是一个你来了一定会说“中”的地方, 千年前就是古人眼中的热门打卡地
14年前,包含少林寺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这片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 中原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伴随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同步走红的,还有这座真正的少林寺,从此少林寺
少林寺坐落于嵩山腹地的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金庸笔下深不可测的扫寺僧,正出自高手如云的少林寺。
不仅如此,很多明星、外国人真的也都来这里拜师学过功夫。
所以来了少林寺,一定要看一次武僧练武,看名扬天下的
变得金黄灿烂,一枝一叶都在诉说着少林寺的千年时光,树下就是少林武僧习武的身影。
电影《少林寺》中和尚与王世仁一伙在一片塔林中周旋、打斗的场景,就是在少林寺的塔林这里实景拍摄的。
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砖石古塔 ,就像茂林一样,因此被称作塔林。
少林寺的灵魂就在这片塔林,这里保存了 ,是少林寺里带高僧大德的埋骨之地和安息之所,也是我国现存 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
这些古塔的高度、层数通常由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和佛学造诣所决定的。
宋代的普通塔、明代的坦然塔、清代的彼岸塔 都在什么位置,感受过去人们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追求。

大宋名相赵普在邓州
知晓大宋名相赵普与邓州有不解之缘,还是从堰子川赵氏家谱中发现了蛛丝马迹。
2015年冬天,在张村镇赵楼村的赵增辉先生家里,看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52年)的赵氏家谱。据赵氏家谱记载,宋朝以来,赵姓后代有君赵与臣赵之分。君赵是太祖皇帝的后裔,臣赵则是大宋名相赵普的后代。邓州西北一带的赵姓子民大都属于臣赵,是赵普的后代,家谱记载:“自节度使赵普莅任中州,因遂寄居古穰。”
在堰子河南的赵氏家谱中,十四世长子焯公为自己的六个儿子起名为:名采、名世、名尧、名周、名辅、名国。次子耀公又为六个儿子起名为:名宋、名公、名卿、名宰、名相、名显。这叔伯弟兄十二个的名字连在一起为:采世尧,周辅国;宋公卿,宰相显。这十二个字不但通俗易懂地讲清了堰子川赵氏渊源和家族来历,而且透露出堰子川赵氏子孙对先祖赵普的敬重与怀念。
我也曾经想在邓州史志寻找大宋名相赵普在邓州的一些遗迹,但邓州的明清史志原著,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抢掠到日本,解放后国家才追踪回来,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明清史志是从故宫博物院拍回来的影集,模糊不清。
没办法,就只好从网上找宋史,结果还真在宋史中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太平兴国八年(983年10月),赵普罢相,为武胜军(即穰县,今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子承煦为牙职侍行。986年,赵普自穰上《班师疏》及札子,太宗赐诏褒之。987年2月,赵普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自穰县徙襄州(今襄阳)。
从宋史记载可以看出,赵普在邓州为官三年多,应该在邓州志书中会留下一笔。
今年五一,堰子川河南村一个探究家谱的同宗小弟联系说,他找到了明嘉靖《邓州志》与清乾隆《邓州志》中有关赵普的记载,并截图发了过来。看到截图,如获至宝,赶紧辨字断句,想从中找到明、清时代的邓州学者是怎么评价赵普的——
明朝嘉靖《邓州志》记载:赵普,字则平,幽州人。太平兴国末,以使相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太宗赐宴于长春殿,为诗践之。至郡建白,时政无治军民。大有谋,为邓人德之。
清朝乾隆《邓州志》记载: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平兴国八年,出为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帝作诗以践之。至邓,无治军民。大有谋,为邓人德之。皆正史所不载,书志削之是也。而又虚列宦迹,夫宦迹必以功德在本地为主。既无政绩,又非纯臣,不足引重,去之可也。
对比明、清两朝史志,从中可以看出,赵普出任武胜军节度使是真有其事,并都记载着赵普在出任前有“帝作诗以践之”的史实。宋史中也确有太宗送赵普出京到穰出任武胜军节度使的记录,还有太宗做的《送赵普》一诗:忠勤王室展宏谟,政事朝堂赖秉扶。解职暂酬卿所志,休教一念远皇都。
再看明、清史志,均有“至邓,无治军民。大有谋,为邓人德之。”这说明赵普是一个“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治世能臣。无论是在皇帝身边做宰相,还是到地方当父母官,都能够以自己的智慧惠及于民。因此才得到了“为邓人德之”的评价。
然细品乾隆《邓州志》,又发现清人对赵普多了几句记录:“皆正史所不载,书志削之是也。而又虚列宦迹,夫宦迹必以功德在本地为主。既无政绩,又非纯臣,不足引重,去之可也。”这里的“正史”是指明史与清史,还说“虚列宦迹”“ 既无政绩,又非纯臣。”
看了这些记录,就不免产生疑问:到了清朝,赵普的地位怎么就下降了呢?
在中国历史上,赵普是一位神奇之人,他大器晚成,谋略过人。他凭“半部论语”,从一介草民成为大宋宰相,帮助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使赵匡胤不动一刀一枪“黄袍加身”成为一代帝王;又提议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结束了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使大宋江山传授子孙三百年。
赵普三度为相,独相十四年,陪伴了太祖赵匡胤与太宗赵光义兄弟二人,是宋朝的开国元勋,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从宋朝到明朝建立的四百年里,赵普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开国谋士之一,也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宰相之一。有人说,在中国古代的谋士与宰相中,姜子牙第一,赵普第二。也正是因为赵普有如此功绩,才是他从明朝开始,成为人们贬低的对象。
明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为了让朝臣学习天下名臣贤相,立牌位进行纪念,要求文部举行天下名臣海选。
明史这样记载:是年,诏以历代名臣从祠,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
赵普作为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相、十大谋士,当然是高票当选。可是等名单报到朱元璋那里的时候,朱元璋不高兴了,在拟定的三十六人当中,大笔一挥,将赵普给抹去了,并对大臣们说:赵普是最不忠于宋太祖之人。于是,赵普“不忠”,在明代就成了定论,并一直影响到清代。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认为赵普不忠于宋太祖呢?
看看朱元璋的历史我们就会知道。历史上两个大杀功臣的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朱元璋比刘邦更狠;刘邦只杀武将,不杀文官。而朱元璋武将杀完了杀文官,文武通吃。朱元璋说赵普不忠,实际上是为他杀那些文官做舆论的遮掩。遮掩自己为什么要杀,实际上也是警告这些文官:你们要小心,看看赵普的下场!更重要的一点,赵普策划了陈桥兵变,而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别人造反,颠覆皇权。如果将赵普列为名臣贤相,就是暗示并承认了陈桥兵变的合理合法性,那就意味着,在明代,其他大臣也可以学习赵普的“造反”行为。这是朱元璋绝对不允许的,他也坚决不允许历史上有这样“劣迹”的名臣贤相成为学习样板,让大明朝的臣子们顶礼膜拜。
虽然朱元璋认定赵普“不忠”,有强词夺理的成分,但是,朱元璋是皇帝,金口玉言,他这一说,就成了定论,整个明代、清代五、六百年,赵普都被打入恶名的深渊。
我们说,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还有一个师傅唐僧救了他。但在赵普被“抹黑”的六百年里,没有人能够把他救出来,仍然背着“不忠”的恶名。无怪乎清代的邓州学者把赵普评为“虚列宦迹”“ 又非纯臣”。
明清以来,所有关于宋朝的小说、戏剧,没有人敢写赵普,没有人敢唱赵普,甚至有关赵匡胤发迹的一些小说基本不敢提赵普。而与赵普同时代的杨业、潘美,还有比赵普晚几年的寇准等人,在明清时代的小说、戏剧中大展头脸,成为妇孺皆知的忠臣或奸臣。可提起赵普,人们至多知道是一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大宋士大夫而已。
赵普任武胜军节度使距今已有一千余年,赵普的功绩也被历史封存一千多年。关于大宋名相赵普在邓州的踪迹,还祈请对宋史有探究的同仁一道发掘。
读懂中国丨沉浸式体验解锁文旅文创新玩法“‘豫’见新文旅”系列观察之二
火出圈的洛阳汉服,又上新活儿了。7月23日,在新建成的洛邑古城汉服体验馆内,游客们争相排队体验“虚拟试衣镜”。“虚拟试衣镜”是一块搭载了高清摄像头的智能屏幕,通过对人的体形、外貌、姿态进行深度识别后搭建人体三维模型,再通过对衣服数字建模实现虚拟试衣,可让游客虚拟体验秦、汉、唐等多种朝代的服饰。
“把手放到指定区域停留3秒,就可以换上相应的服装,挥动手臂时,衣袖也会随之摇摆,非常逼真!”现场游客体验后连连点赞。
汉服热不仅仅热在还原度极高的服装造型,更在于以古都为背景、以文化为底蕴的场景打造。在“氛围感”“参与感”拉满的情况下,“沉浸式体验”越来越成为大众选择文旅目的地的原因之一。
“花60元看70场武侠演出,太值了!”“这才是适合中国人体质的主题乐园。”……在开封,一个占地500亩、以“大宋武侠文化”为主题的大宋武侠城收获了一众网友的花式点赞。翻开游客手册,50多部70多场实景演出让人眼花缭乱,九龙瀑、十字坡、狮子楼、郑记肉铺、快活林等小说里的地方,都在这里一一呈现,一座座仿古建筑让人恍若穿越回了大宋。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刘涛认为,洛阳市的华夏汉服文化旅游节、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民俗表演和大宋武侠城的武侠演艺,都是利用文化来“引流”,让游客获得了非常强的沉浸式体验感,文旅融合的成效很明显。
发展文化旅游、推进文旅融合,从来不是仅仅停留在产业层面,背后更承载着“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蕴含着“激发深沉力量”的期许。把历史文化挖掘好、传承好、展示好,文旅转型才有不竭动力。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表示,今年郑州市将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打造“穿越中华文明5000年”沉浸式体验场景,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等,这些都将有助于郑州乃至河南文旅文创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盎然,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在此过程中,沉浸式业态跑出了加速度,成为培育新型业态、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如何持续推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在突出河南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如何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新风貌?
河南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唐晓旺建议:“依托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再现历史情景,让历史文化动起来;依托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虚拟场景再造,推动河南文旅资源上线。”
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提出“加快数智赋能,构建数字文旅新高地”,以数字化点亮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昌利用数字技术、VR、AR、AI等高科技手段对现有景区、街区、文博场馆等进行改造升级,推进数字三国元宇宙、《许之昌》三国文化沉浸式专题展数字化项目;漯河采用“文旅+科技+元宇宙”的方式,推出了全省首例、国内综合模式唯一的沙澧河元宇宙灯光秀……
以数字化为“翅膀”、以沉浸式体验为手段,文旅文创将会解锁更多新玩法,持续赋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不断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记者 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