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军刺”真的是被联合国禁止使用的吗?这里告诉你答案
并没有被禁用,之所以被舍弃,更多的是因为功能单一,已经不适应现代作战需要了。
联合国禁用武器主要是现代战争法规定的关于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禁止使用的过分伤害力和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比如,集束炸弹,白磷弹,毒气弹,高爆散弹,达姆弹等。
三棱军刺只是锥形刺刀的一种,中国56半、56冲和63式步枪用的就是这个,至今仍活跃在亚非拉的一些战场上。棱刺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功能单一,与步枪分离后基本没有独立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新式枪械上已经见不到踪影了。
军用刺刀根据刀身和截面形状可以分为锥形刺刀和刀/剑形刺刀两大类。锥形刺刀的截面多数设计成三角形和十字形,其中三角形截面的称为“三棱刺刀”,十字形的称为“四棱刺刀”,一般都带有比较明显的棱角突起,所以叫做“棱刺”。相邻两个棱角之间有的是凹面,有的是平面。凹面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省材料和增加强度,也可作为血槽。
棱刺的边角一般都是钝的,头部也不是十分尖锐,一般都做成类似扁口螺丝刀的形状或者直接磨成圆形,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误伤使用者。同样的道理,军刺也不会淬毒,其表面不反光的暗白色是镀铬所致。镀铬是为了提升硬度、耐磨性和防锈效果,也是枪炮加工中常见的工艺。
法、俄陆军曾经长期大量装备军用棱刺,例如,法国的林白四棱刺刀一直装备到1945年。解放军成建制装备的第一种军刺——53式刺刀就是仿自莫辛纳甘步骑枪采用的四棱刺刀,而56半采用的三棱军刺则是仿自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的棱刺版本。
现代军用刺刀的趋势是多功能化,曾经的棱刺大国苏联成为先行者。1959年,AKM配用的新型“多功能刺刀”正式亮相。这种刺刀在短剑式刺刀的基础上增加了剪铁丝网和锯割物体的功能,变成了士兵手中的多功能工具。此设计思路迅速被世界各国接受,随后诞生了一大批新型多功能军用刺刀,例如美国的M9刺刀和中国的95式刺刀。

我国的三棱刺刀在对越作战结束后,为什么被“禁用”了?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刺刀作为一种士兵装备的冷兵器,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甚至成为了热兵器时代中冷兵器使用的最佳范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有专门的“刺刀战术”,而中国军队也组建了“大刀队”等部队来对付日军的刺刀。哪怕是到了二战之后,这种武器也没有完全退出战场。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还经历了好几次保家卫国的战争,其中就有对越自卫反击战。相对来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比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等战争年代更晚,那时候的中国军队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至少可以在阵地上进行重火力输出了。但在这场战争中,我国最有名的武器却不是坦克大炮,而是一种刺刀,那就是三棱军刺。
三棱军刺是一种呈三角形的刺刀,相对于传统的刺刀来说,它有几大优势:首先是它的杀伤力更强,刺进人体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拔出来,还会留下一个血洞;其次是它的形状让它能够更长,这在近身肉搏当中会给我方增加明显优势;最后一点是它的三棱形式样能够提高强度,轻易不会折断或者弯曲。但是,就是有这么多优点的三棱军刺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逐渐“禁用”了,这是为什么?
有一些传闻说,三棱军刺是被“禁用”的,因为它杀伤力太大不人道。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明显不符合我们的常识。三棱军刺毕竟只是一款冷兵器,怎么可能比战争中使用的热兵器杀伤力还大?再说,很多被称为“不人道”的热兵器也还在世界上使用呢,比如燃烧弹等等。其实,三棱军刺并不是被禁用的,它是被我国军队淘汰了,因为很多特质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首先,三棱军刺过长的形制会影响步枪的瞄准,这在战场上比肉搏战更加重要;其次就是三棱军刺的功能过于单一了,只有肉搏战中刺杀这一功能,而现代的单兵装备讲究的是多功能、轻便。即使是普通的刺刀也在慢慢向着轻量化发展,变得类似于“匕首”,还有需要有野外求生等多种功能,在这样的要求下,三棱军刺就显得十分过时,只能够被淘汰。
三棱军刺虽然被淘汰,但是我国军队现在的装备比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要先进太多,总体的军事实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会再因为装备不够先进而在战场上吃亏,能够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国家。
对越反击结束后,三棱军刺为什么被“禁用”了?因为一件神兵利器
对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
这款武器因为装备量大所以非常知名,但在 三棱军刺为什么会被“禁用”呢?
要说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先了解一下三棱刺刀是如何大规模流行的。
工业产能落后,另一个是当时中国追求单兵战斗力。
工业产能落后自不用说,上世纪60年代中国还处于工业打基础的年代,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当时的发达工业国家。
因为工业的落后,中国的炼钢能力较弱,无法大量产出钢材和其它金属。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
虽然当时的中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放眼全球已经不算弱了,但是像现在这样
的班长在用,起到一个火力压制的作用。
绝大多数解放军士兵用不起全自动枪械,那么我国就得想办法从其它方面提升解放军的“火力”,于是三棱军刺横空出世。
同时因为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所以解放军的机械化也无从谈起,因此当时解放军还是以
既然是以轻步兵为主,那么我国自然会非常重视单兵战斗力。
这也就导致了当时解放军单兵人均神枪手,且我国非常注重士兵们“刺刀见红”的精神。
三棱军刺在服役后很快大规模列装,开始人手一把
上世纪解放军大规模装备三棱军刺,核心原因就是解放军没有完成机械化,
换言之,当解放军完成机械化,不怎么需要进行 ,不怎么需要拼刺刀的时候,三棱军刺自然而然也就会被淘汰。
并且一款“神兵利器”加速了这一过程,那就是
81式步枪有着远比56冲更好的精准度、穿透力、稳定性和可靠性,所以在服役后也很快大规模替换了56冲
现在81式基本只用于民兵或训练
56冲服役的时候,这种全自动枪械基本是 中国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军工产能大幅度提升,已经能做到整个步兵班人手一把全自动枪械了。
一线步兵的火力大幅度提升,那步兵去拼刺刀的情况自然大幅度减少。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81式步枪表现出了极强的步兵作战压制力,解放军单兵根本就不需要去拼刺刀。
所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三棱军刺很快就被淘汰了。
除开作为“武器”的价值降低外,三棱军刺本身的一系列问题也导致了它的淘汰。
,可以装在枪口上,这说明解放军依旧是需要刺刀这种东西的。而三棱军刺被淘汰,自然是因为三棱军刺本身的设计有问题。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三棱军刺的长度极大的提升了解放军拼刺刀时的战斗力。
但是这么长的长度,也使得三棱军刺携带起来极为不便,并且非常容易折断。
随着解放军越来越不需要拼刺刀,那么为了更好的拼刺刀而做长的三棱军刺,自然就会被淘汰。
现代解放军装备的刺刀基本都很短,长度在7~15厘米之间。
并且现代解放军的刺刀更注重功能性,比如说配合 ”,刀背有锯齿,可以当锯子用,设计了剪切轴,全套95式刺刀可以当“剪刀”用。
如果单兵和大部队走散了,用95式刺刀切个烤肉、削个棍子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
当然,95式刺刀最关键的“刺刀战”能力还是有的,和敌人展开
但是因为95式刺刀长度的原因,其“刺刀战”的能力自然是大不如三棱军刺了
此外说到三棱军刺,它上面还有一些流传已经的谣言。
这个谣言的起因,是三棱军刺在制造过程中要进行磷化处理,所以其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认为中国专门在三棱军刺上下毒。
但一来一把三棱军刺上用的砷元素并不多,完全不能致死。二来三棱军刺在冶炼过程中, 砷元素是会损耗的,在成品下线后基本就监测不出砷元素的存在了。
第二个谣言,是三棱军刺因为杀伤力太大,被国际社会禁止使用。
这个谣言就是一眼假了,这个“国际社会”到底指的是什么,可从来没有人能说清楚。
,这些武器的杀伤力以及对平民的伤害可比三棱军刺大多了。
所以说,三棱军刺退出历史舞台, 并不是它被“禁用”,而是被取代。
·《那些年,武警部队用过的刺刀》
·《三棱军刺因太残忍遭国际禁用?其实另有原因……》
相关资讯
对越作战结束后,三棱刺刀被“禁用”了?中国有新“神器”取代它
发展到今天,刺刀这种武器似乎已经淡化在大众视野当中,像我国的三棱刺刀,在对越作战之后就被“禁用”了。 前者是解放军在90年代研发的新型刺刀,而后者则是日本在二战时期配备到38大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