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还珠楼主:道长点化成玄幻武侠鼻祖,写下300万字蜀山剑侠传
在重庆市长寿区档案馆保存的《长寿县志·人物志》中,赫然记载着:"李善基(1902-1961),字寿民,号还珠楼主,县治凤岭街人,父李元甫,前清拔贡,曾任苏州知府。"这段不足五十字的官方记录,揭开了中国现代武侠文学奠基者的生命起点。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初八,当成都平原的油菜花开始泛黄时,李氏大宅的产房里传来响亮的啼哭。时任苏州知府的李元甫为长子取名"善基",暗含《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期许。
这个生于官宦世家的孩子,3岁就能背诵《千家诗》,5岁通读《龙文鞭影》,7岁随父宦游苏州,在拙政园的亭台楼阁间,完成了最早的文学启蒙。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元甫的仕途戛然而止。据《长寿文史资料》载,李家"变卖祖产偿还债务,家道由此中落"。
9岁的李善基跟随父母返回四川,在江边的吊脚楼里,听着艄公的川江号子,开始接触《水浒》《封神》等古典小说。这个转折,为他日后糅合南北文学的特质埋下伏笔。
1920年春,18岁的李善基在成都《国民公报》刊登启事:"今更名李红,字寿民,特此声明。"这次改名背后,是少年对"修身齐家"传统价值的叛逆。
他在自传体小说《轮蹄》中回忆:"每日除在茶馆听说书外,常往青羊宫看道人打拳,至武侯祠观三国遗迹。"这些经历,后来都化作《蜀山剑侠传》中的青城派、峨眉派等武术源流。
1922年发生的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据《天津文史》记载,这年他因家贫辍学,随亲戚北上天津谋生,在天津警备司令部担任书记官。
也是在这一年,20岁的李善基在北平白云观邂逅了影响其一生的道士——涵虚道长。道观收藏的《云笈七签》《道藏》等典籍,为他打开了玄学世界的大门。
1925年冬天,李善基在天津日租界中原公司的书场,遇见了京剧名伶孙经洵。这场惊世骇俗的恋情,在1930年演变成轰动京津的"孙李案"。
当时的《大公报》连续三天报道:"富家千金与穷书生私奔,孙振家控告李寿民诱拐。"法庭上,孙经洵当庭背诵李善基写给她的情诗:"此身已属君所有,不恋荣华恋布衣。"
这段真实经历,后来被写入《力》等社会小说。
1932年7月1日,天津《天风报》开始连载《蜀山剑侠传》。
首期连载中那段"话说四川峨眉山,乃是蜀中有名胜地……"的开篇,无意间拉开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宏大的奇幻叙事。
据叶洪生《蜀山剑侠传评传》统计,该系列最终完成正传50集、后传5集,共计329回,总字数达350余万。
抗战时期的上海孤岛,成为还珠楼主的黄金时代。
他在《品报》发表的《青城十九侠》中,借主角之口说出:"天下将有大变,我等修道之人当顺天应人。"这段暗合抗战时局的文字,让租界内的读者热血沸腾。
作家徐国桢在1948年出版的《还珠楼主论》中记载:"每日清晨五时即起,口述三小时,速记员可录万字。"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纸上造梦者"在现实中始终坚守气节。
1943年日本文化官员三浦义澄邀其赴日讲学,被他以"老母在堂"为由拒绝。
这段经历在《周清霖回忆录》中有详细记载:"李师每日闭门写作,米缸常空,宁可典当衣物,绝不与敌伪合作。"
1949年5月,当上海市民涌上街头迎接新时代时,47岁的还珠楼主在日记中写下:"文坛老卒,当随新潮。"
他在《亦报》发表的《新蜀山》中,让剑仙们集体"兵解转世",暗喻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这个充满时代印记的结局,成为旧派武侠的谢幕礼。
1956年的文艺座谈会上,还珠楼主提出"旧瓶装新酒"的创作理念。他在《文艺学习》杂志发表的《关于〈剧孟〉的创作》中写道:"要学习赵树理同志,把新的思想装进传统形式。"
次年出版的《剧孟》,将西汉游侠改写成"反土豪劣绅的农民领袖",这种改造引发争议,但反映出旧文化人在新时期思考创作价值的努力。
1961年2月21日,还珠楼主因脑溢血病逝于北京西四兵马司胡同。
据长子李观鼎回忆:"临终前夜,父亲突然挣扎着要纸笔,写下'还珠'二字,又添'卅年心事成何物'半句,便再无力气。"
这个未完成的绝笔,恰似他跌宕人生的最后注脚。
金庸在《蜀山剑侠传》序言中坦言:"我的武侠小说创作,深受还珠楼主的影响。"
古龙更直言:"没有《蜀山》,就没有《楚留香》里的轻功描写。"
这种影响在具体文本中清晰可见:《笑傲江湖》的"独孤九剑"与《蜀山》的"无形剑诀",《倚天屠龙记》的冰火岛与《青城》的北极陷空岛,都存在着明显的承继关系。
在学术研究领域,刘再复指出:"还珠楼主的创作实现了从志怪小说到现代奇幻文学的转型。"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特别强调:"《蜀山》系列构建的庞大神话体系,填补了中国文学缺乏史诗性奇幻作品的空白。"
这些评价,正在重塑文学史对这位"通俗文学巨匠"的定位。
还珠楼主的人生恰似他笔下的蜀山群峰,既有直插云霄的创作巅峰,也有深不见底的命运深渊。
从苏州衙门的官家公子到天津码头的落魄文人,从上海租界的畅销作家到北京胡同的改造对象,他用59年光阴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奇幻的人生叙事。
如今,当我们在玄幻小说中看到"元婴""渡劫"等术语,在仙侠剧中见到御剑飞天的场景,都不应忘记,早在八十年前,那个在天津小楼里奋笔疾书的四川人,早已用四百部著作,为中国文学开辟了通向奇幻宇宙的航道。
正如他在《蜀山》开篇所写:"漫道文章皆是幻,须知功行本非虚。"这或许是对其传奇人生的最佳诠释。

线上听书推荐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近期,改编自作家尾鱼同名小说的悬疑电视剧《枭起青壤》传出开播消息,剧中高颜值的迪丽热巴、陈星旭饰演的CP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这部剧中探讨的“枭”其实来自地下世界的另一种人类,围绕着他们与地面人类之间的冲突展开。长久以来,流传着地球深处还有文明的说法,关于“地心世界”和“地心人”的传说不绝于耳。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围绕着这个神秘的主题展开,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地心历险题材的电影在好莱坞也有不少经典作品。1959年的《地心游记》、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以及2012年的《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这些电影都是改编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这部1864年首次出版的小说,讲述了科学探险家李登布洛克教授与侄儿阿克赛尔、向导汉斯在地下世界的艰难跋涉,开启了他们的科学探险旅程。
《地心游记》不仅是“地心大冒险”的开创之作,更是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小说中,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一本冰岛旧书,书中藏有前人指引的秘密,暗示着通往地心的入口。随着故事的发展,教授与侄儿阿克赛尔,以及向导汉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踏上了前往冰岛的探险旅程,寻找地心的入口。
他们最终抵达斯奈菲尔火山,开启了探险的第一步。小说中的地心入口设定在这座火山之下,激发了无数探险者的幻想。随着故事的深入,三位探险者在地心的旅程中,亲眼目睹了各种神奇的景象,甚至见到了巨大的海洋和神秘的生物。这样的设定不仅让人兴奋,也让读者感受到探索未知世界的魅力。
在探险的过程中,李登布洛克教授、阿克赛尔和汉斯不断面临挑战,缺水、迷路等困境接踵而至,但也在绝境中找到了生的希望。这种充满悬念和刺激的情节设置,无疑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得《地心游记》成为了科幻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了探险故事本身,小说中对科学的探讨也引人深思。凡尔纳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地下世界,激励着无数读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读者在阅读中,仿佛也随同主人公一同走入地心,感受那种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关于地心的科学研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我们无法亲自前往地心,但通过《地心游记》这部作品,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好奇。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地心的奥秘,不妨重温这本经典之作,沉浸在最早的地心历险旅程中,感受那份探索的乐趣。
《地心游记》的诞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19世纪,欧洲的探险热潮正如火如荼,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未知的探索充满了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的作品不仅仅是小说,更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颂扬。
总之,作为地心探险的鼻祖,《地心游记》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也让我们对科学与探险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快去听听《地心游记》,带着好奇与探索的心情,开启一场奇妙的冒险吧!——TheEnd——
凡尔纳经典科幻
近期,改编自作家尾鱼同名小说的悬疑电视剧《枭起青壤》传出开播消息,高颜值的迪丽热巴、陈星旭在剧中出演CP,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剧中的“枭”其实是来自地下世界的另一种人类,为了来到地表生存,和地面的人类发生了种种冲突。长久以来,流传着地球深处还有文明的说法,关于“地心世界”“地心人”的传说经久不息,各类文艺作品也纷纷以此为题材,勾勒出一个个神秘莫测的地底世界。
在好莱坞,关于地心冒险的电影不在少数,其中最著名的三部作品便是1959年的《地心游记》、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和2012年的《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而这三部电影均改编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这本书自1864年首次出版以来,便开创了“地心大冒险”的先河,迅速风靡全球,成为后续各类探险作品的灵感来源。
《地心游记》讲述了科学探险家李登布洛克教授与侄儿阿克赛尔、向导汉斯的冒险故事。故事开始于德国汉堡,主人公在老房子里偶然发现了一本珍贵的冰岛旧书,书中藏有通往地心的秘密。李登布洛克教授通过羊皮纸上的密码,得知在七月来临之前,斯卡尔塔里斯的影子将落在斯奈菲尔的约库尔火山口,从此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旅程。
想象一下,穿越冰岛的壮丽景色,寻找那神秘的地心入口,这无疑是对读者想象力的极大挑战。在原著中,教授的执着与勇气使得探险充满戏剧性。他们历经艰辛,最终在火山口找到了通往地心的入口。进入地心后,探险队见识到了完全不同于地表的世界,辽阔的海洋、奇异的生物,令人不禁想象在那深邃的地心中,还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不仅有令人振奋的探险情节,还有对人类科学探索精神的深刻反思。凡尔纳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展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地下世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的不仅是冒险的刺激,还有对未知领域的渴望。正因如此,《地心游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后来的文化作品中屡屡被提及与改编。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经典之作,不妨在闲暇时光翻阅一下,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冒险激情。161年前的地心大冒险,至今仍然让人热血沸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