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究竟要不要给孩子立规矩?规则是孩子行为自律的保障

更新时间: 2025-10-17 17:07:58

阅读人数: 679

本文主题: 规则到底是什么

她的孩子,小志,上幼儿园中班,老师不断地告诉她要给孩子做规矩,但是她老公主张孩子要自由成长,想干嘛就干嘛。规矩只会压制孩子的天性,束缚孩子的发展,使得孩子要么胆小没主见,要么叛逆和家长对着干。

小志的爸爸从小是在规矩繁多、戒律森严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这个必须怎样做,那个绝对不能那么做,等等,稍有不慎犯了规矩就会被他爸爸或罚或打,还好他的妈妈对他温柔体贴、耐心包容,使得他没有叛逆到失足。

小志对此很是抵触,“我不要”成了小志口头禅。为此,爷爷经常吓唬小志,如果不听话,他会让警察来抓小志,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撤销小志在幼儿园获得的小红花。爸爸和爷爷经常会因对小志行为表现的不同观点而争吵,一旦爸爸控制不住情绪就会找小志的茬,责打小志,但是恢复理智后又非常后悔,对小志百般补偿,甚是宠溺。小志在这混乱的教养中不知道啥时候自己会被骂,啥时候自己又会被宠,既提心吊胆又喜怒无常,甚至行为不羁。

1.从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父母要和孩子从小建立起良好亲密的依恋关系,让孩子养成一个规律、稳定的作息习惯,给他营建一个有秩序、可信任的生活环境。

孩子天生是守秩序的,遵守规则是孩子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步熟悉环境,认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等,这对孩子适应社会非常重要。这时的父母要放慢速度,耐心观察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理解和适当的满足,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打破孩子内心萌发的秩序感。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捕捉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创造条件,让孩子按照他的成长节奏去发展。

安全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父母要克服困难,自己带孩子,尽量不要交给老人隔代抚养。

2.良好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基础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相互欣赏的,这样的家庭是充满爱意和轻松自在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通过模仿父母的规则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自然而然就能吸收到对他终身受益的规则。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很重要,而且父母要态度一致,言行统一。

所以,小志的家人要想给小志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先解决小志的爸爸和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调整家庭结构,小志的爸爸妈妈要发挥主要作用,爷爷奶奶退居二线,每个人都要学会调控自我情绪。任由情绪控制自己,可能才是真正的野蛮生长。

父母给孩子建立规则,不是为了掌控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周围世界的规则,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使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逐步构建其内心的秩序,只有建立很好规则的家庭,孩子才能表现出高度的自律性。

在家里不能随意发脾气,做事前要考虑一下父母的感受;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少而精的规则为孩子创造了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可以使孩子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上,可以增强孩子内在的自觉性,有助于建立内部规则,发展潜能。小志的爷爷给小志制定的规则太多,势必会引起小志的抵触,再加上混乱的家庭环境,可能还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功能失调。

父母要耐心倾听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可并遵守规则。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多和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长大了,父母要和孩子充分讨论相关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要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如果规则做得好的话会有哪些益处,如果做得不好的话,需要承担哪些后果。

究竟要不要给孩子立规矩?规则是孩子行为自律的保障

小黑屋规则到底是什么?

来源:雪球App,作者: 言少言语,(https://xueqiu.com/2581748836/198143643)

五、按规则的话,严重异常波动第二天要发核查公告,基本上要停牌

9月10日连续3日涨超30%,触发异常波动;按异常波动处理的。

9月14日连续3日涨超30%,触发异常波动;同时十日涨100%+触发严重异常波动,但那天是按异常波动处理的。

9月15号发了关注函,要求22号答复,没停牌

未来4天都处于连续十日100%+状态中。

连续三次异常波动+10日涨100+

清水的关键是未来五天不能再有异常波动,否则要关小黑屋了。

马上评|不许上班“摸鱼”:规则与人性究竟该怎么平衡?

提到上班“摸鱼”,不少人可能会想到刘慈欣曾在电厂上班“摸鱼”写出《三体》的故事。

不过,绝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摸鱼”有风险,操作请谨慎。近日,网传一份来自国美控股集团的内部文件截图显示,有国美员工在办公区域禁止从事与工作无关之事,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文件称,对于其中10名非外包员工,给予公司全员警告并行政处罚2分;对于外包人员,做清场处理,不得二次外包驻场。

这份内部通报曝光后,舆论争议不小。相当多的网友认为,企业的格局是不是小了点?工作时玩个手机,刷下视频,这在今天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再说,偶尔“放飞”一下,也未尝不是必要的调剂,反倒可能激发工作热情。此外,对员工上网行为进行后台监控,是不是侵犯了员工隐私,也引发部分网友的担心。

网友的上述反应,实属人之常情。在今天,可能谁也无法做到在上班时间完全不“摸鱼”。毕竟,人非机器,工作时偶尔“分心走神”,其实很难避免。

关键是,到底如何定义“摸鱼”?如通报显示,一位员工用在一款音乐软件上的流量就高达22.5G,从常识来看,这有可能只是边听音乐边工作。如果真是这样,到底算不算“摸鱼”?

当然,从更多细节和回应来看,国美这次对“摸鱼”员工的处理,与此前曝光的一些企业连员工上厕所次数和时间也要限定的做法,似乎有所不同。

比如,公布的员工上网数据显示,多数人的流量使用情况,确实不是说上班时间偶尔刷几分钟视频所能解释的。国美相关方面就指出,公司的午休时间只有1小时,而有的员工看视频就用了超过20G,实际核算下来,可能累计看了长达十个小时。这样的现象,恐怕放在任何公司,都是难以接受的。

此外,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如果有员工能给出合理解释,比如午休看了视频后忘关后台,这种情况是可以相互理解的。并强调,“有一些员工的情况说得通、合理的,HR那边都会做一个正确的判断。而且,像视频部门开抖音的时间一定很长,这种我们也不可能去做通报。”

由此可见,国美对于“摸鱼”员工的通报批评,与我们想象中的管理“严苛”“不人性化”,似乎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不过,一个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需要“细化”到监控员工上网流量的地步,这背后是不是反映出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管理机制存在问题,也确实值得深思。

比如,若一家企业的员工上班“摸鱼”现象比较突出,是不是与岗位设置和人员分配,以及激励机制不当有关?而一些企业还流行过“摸鱼式加班”,即下班后领导不走自己也不走,以摸鱼的方式来刷存在感,这种畸形的企业加班文化,是不是也同时存在?另外,正如网友所言,如果严禁员工上班时间“摸鱼”,下班后公司对员工的“打扰”是不是也应该彻底杜绝?

上述疑问其实说明,企业员工“摸鱼”,远不只是与员工个人素质,以及企业有没有严格监控有关,说到底还是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或许,通过严密监控可以减少员工“摸鱼”,乃至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益,但这样简单生硬的做法恐怕始终难得人心,不利于形成真正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当然,呼吁企业柔性管理,合理看待员工正常的“开小差”行为的同时,每一名上班族也得明白,上班时间就该干工作的事,不把“摸鱼”说得理直气壮,这也是基本的职场准则,每个人都应有数。

公司追求对员工的严格管理,与员工希望有一定的人性化空间,这可能是横亘在所有企业与职员之间的一对永恒的矛盾。到底如何平衡,没有那么分明的界限,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要求、做法或许都不一样。

归根结底,在规则与人性之间,需要企业和员工一起找到那个能被双方共同接受的标准和平衡点。实现了这一点,才能是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