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个在四大名著中都出现过的人物!
在四大名著中都出现过的人物是关羽。
水浒传第十三回,朱仝出场时的描写“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
西游记西游记第47回,路遇通天河受阻,师徒四人借宿时,行者问老者儿子为何取名“陈关保”,老者道“舍下供养关圣爷爷,因在关爷之位下求得这个儿子,故名关保”。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李纨提到“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便是关夫子的坟 ,倒见了三四处”。这里的关夫子就是指的关羽。因其与“文圣”孔夫子并列,称为“武圣”,故称“关夫子”。

一、《西游记》里面的关羽
提起我国的四大名著,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分别为《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这四部文学经典,其实并没有什么联动,都在各自说着自己的故事,然而在故事里,却同时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究竟是谁?
四大名著的诞生年代很相近,诞生于明清时期,但它们的故事背景年代,却是各有不同。
《西游记》讲的是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
《水浒传》讲的是,宋朝时期官逼民反的故事。
《三国演义》讲的是,汉末三国时期诸侯相争的故事。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贾,薛,王,史四大家族兴衰的过程,折射出世间百态,人情事故。
四部故事各不相同,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同时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的武圣关羽。
《西游记》里面都是神魔鬼怪,为何能与关羽扯上关系?
很多人都认为《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其实不然,就说主角之一的唐僧,历史上法号为玄奘,确实有过西行取经的经历。
唐朝时期,玄奘法师历经十七年,途经大小国家数百个,最终求得大小乘佛法归来,与《西游记》里的唐僧相比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玄奘可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
说到唐僧的徒弟,就不得不说一说孙悟空,大多喜欢《西游记》的朋友,几乎都喜欢孙悟空,只因他神通广大的本领,以及无拘无束、潇洒不羁的性格。
孙悟空护着唐僧取经时,路遇通天河,在民家借宿, 曾问陈关保的父亲,为何起这样的名字。
得到的答案是:敬奉着关公武圣人,取这样的名字,是希望关公能够保佑孩子平安。
这是《西游记》里,提到武圣关公的一次。
等到了太上老君的青牛怪那一回时,孙悟空上天庭途经南天门时,又遇到了 马赵温关四位天庭元帅,其中的关元帅,说的就是关羽。
《水浒传》讲的都是梁山好汉的故事,在众多梁山好汉中,有一人名叫关胜,绰号大刀,他的兵器和《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用的兵器一样,都是青龙偃月刀。
第一位,上应天勇星,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其人也是精通兵法。
《红楼梦》的第五十一回,李执口中提到了“关夫子”的坟墓,“关夫子”指的就是武圣关羽,关羽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因此他的尊称也有很多。
如“关圣”、“关大帝”、“关老爷”、“关夫子”等。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是以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写成的一部历史小说,其中内容七分实三分虚,里面的关羽也与历史上的关羽形象相符。
关羽素来忠义无双,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里,都号称忠义之士。
不过,《三国演义》也有些过于夸大,比如说著名的温酒斩华雄,就是罗贯中虚构的故事,历史上的华雄,是被孙坚所杀。
除了温酒斩华雄之外,关羽的其他故事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千里走单骑,体现了关羽的忠义,为了追随刘备,舍弃了家大业大的曹操。
斩颜良诛文丑,体现了关羽的勇猛。水淹七军,则体现了关羽的军事能力。
历史上武将众多,然而关羽却被推崇为武圣,与他的忠义、勇猛离不开关系,历史上共有十数位皇帝多次追封关羽,时至今日,关羽已经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
原创《四大名著》的背景年代不同,却都提及了同一个人物,他是谁?
《红楼梦》写贾府兴衰,《水浒传》讲梁山英雄,《西游记》说取经历险,《三国演义》述群雄逐鹿。
四部作品题材各异,风格迥然不同。打开这四本书,每一页都在讲不同的故事,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背景。
这些故事看似互不相干,却又都提及到了同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他为何能在四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中出现?
《三国演义》记载了最完整的关羽事迹。他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更是"忠义"二字的化身。
桃园三结义时,关羽和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 从此以后,不论刘备遭遇何种困境,关羽始终不离不弃。即便刘备一度流离失所,关羽依然追随左右。
关羽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早年他曾被称为"万人敌",以一当百的勇猛善战。但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是他对刘备的忠诚不二。
史书记载,关羽曾两次被曹操擒获,曹操对他礼遇有加,许以高官厚禄,希望能收其为己用。
然而关羽始终心念刘备,宁死不屈。即便身陷绝境,仍誓死效忠 。 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忠义精神,让关羽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英雄典范。
曹操对关羽青睐有加,多次招揽,许以高官厚禄。关羽不为所动,心中只念刘备。
华容道上放曹操一马,既报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又保全了自己的义字担当 。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让关羽成为了“忠义”的代名词。
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心中忠义的化身。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甚至上升到了神圣的高度。
在民间,关羽被尊为"关圣帝君",香火旺盛,信徒众多 。人们在他的身上寄托着对忠诚与正义的憧憬。
时至今日,关羽精神仍然鼓舞着无数人,他那宁折不弯的铮铮铁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水浒传》:关羽后人关胜的英雄壮举
《水浒传》梁山好汉中,关胜是个特别的存在。他不仅是关羽的后人,还继承了关羽的武艺和品格。
他的武器同样是青龙偃月刀,身手不凡,谋略过人。 梁山好汉排座次时,关胜名列第五,是马军五虎将之首。
关胜的故事同样精彩纷呈。他本是朝廷命官,受命征讨梁山。
然而在与梁山好汉的交锋中,关胜被他们的仗义精神所感动,最终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梁山。
关胜最初是朝廷将领,奉命征讨梁山。战败被俘后,他被梁山好汉的气节打动,决定留在梁山。
这段经历恰好印证了水浒传中"忠义"的主题。就连武艺高强的鲁智深,在打造百斤重的禅杖时,也要拿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来作比较。
关胜在梁山的作为同样可歌可泣。他智勇双全,屡立奇功,成为梁山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每逢生死存亡之际,关胜总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他不仅继承了关羽的勇武,更继承了关羽的忠义。
山头告急时,他誓死捍卫;朝廷招安时,他首当其冲。这种视梁山如家,视好汉如兄弟的情怀,正是关羽精神在关胜身上的完美体现。
《西游记》虽然讲的是神魔故事,但关羽也在其中露了两次脸。
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时,路过通天河,在一户农家借宿。 这家人给孩子起名叫陈关保,就是因为一直敬奉关羽,希望能得到他的庇佑。
这个细节生动地反映了关羽在民间崇高的地位。作为忠义楷模,关羽被视为护佑百姓的神明。
借宿农家给孩子取名"关保",正是希望得到关羽的护佑,远离灾祸,平安幸福。
这体现了关羽的流芳百世,即便是在神怪云集的《西游记》世界里,他的影响力也无处不在。
后来孙悟空去天庭找太上老君讨要青牛怪时,在南天门遇到四位天庭元帅,其中就有关羽。
这说明关羽不仅在人间备受尊崇,在天庭也身居高位。真假美猴王打斗时,这四位元帅还一同出面想要调解。
关羽的出现再次印证了他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他已然超脱凡尘,位列仙班。
即便在天界如此尊崇的孙悟空面前,关羽也毫不逊色 。作为人间正义的化身,他被奉为上天的使者。
这种种细节无不彰显着关羽在中国文化中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他早已超越一介武将的范畴,成为信仰的代表。
《红楼梦》写的是贾府这样的大家族的兴衰故事,关羽的出场虽然很短,却很有分量。
在第五十一回中,李纨提到"关夫子"的坟墓时,用词恭敬,显示了关羽在民间的崇高地位
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反映了关羽在中国文化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在《红楼梦》所反映的清代社会里,关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人们对他的崇拜,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精神寄托的高度。
在清朝时期,统治者刻意加强了对关羽的宣传,使他的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度。
百姓们不仅把他当作忠义的象征,更把他视为神明来供奉。四大名著成书的明清时期,正是关羽地位最显赫的时候。
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体现了关羽精神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忠义、正直、勇武,这些关羽身上闪耀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羽已经成为了这些美德的化身,成为了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而《红楼梦》对关羽的隐喻性刻画,正是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艺术呈现。
四大名著的故事背景跨越了几个朝代,从三国到宋朝,再到唐朝和清朝。
不同朝代的作家在创作时,都不约而同地把关羽写进了自己的作品。
这说明关羽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符号。
根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原著内容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