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卓越的现实魔幻化叙事
张亦辉 /讲述台传媒记者 陈伟华 /记录作家、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张亦辉,3月11日、12日分别在台州市图书馆、路桥图书馆,以一场题为《〈红楼梦〉叙事的现代性》的讲座,带着台州市民听众感受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的魅力。台传媒记者撷取其中片段,以飨读者。一个关于头发的故事《红楼梦》第一回和第五回,分别写到“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我想借助一个头发的故事,对这句话提供一种有趣的理解。我上次来讲课时,头发还是黑的,这次台州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见我满头白发,都感到很惊讶。我开玩笑地说,自己是研究《红楼梦》,把头发研究白了。实际上,很多年前,我的头发就白了。但我一直焗油,所以我的黑发,其实是假的。两年前,由于免疫力下降,医生就劝我不要焗油了。有意思的是,当我顶着一头真实的白发,去学院开会时,我同事像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样惊讶,对我说:“张老师好时髦啊,把头发焗成白的了。”你们看,这不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嘛。因为假的黑发,一直被认为是真的,结果真的白发,反倒变成假的了。由此可见,如果能适当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读书的话,经常会更容易领会。我们的理解,也往往会变得更加深切著明。《红楼梦》阅读的三个过程我认为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是超一流、独一档的。但刚开始,我其实不这样认为,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后,才产生的。我的第一个过程,是从厌烦到入迷。小时候,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水浒传》,从没读过《红楼梦》。我曾经多次在文章里写到,在没书读的年代,偶然读到《水浒传》时的那种惊喜。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写小说,我喜欢上了先锋文学,迷恋现代派的种种新花样。那时,《红楼梦》根本看不下去,才子佳人、公子哥们,又平淡又琐碎,节奏特别慢,感到厌烦。所以有好几次拿起书,都没有读完。直到过了知天命之年,终于明白经典作品才有永恒的魅力与价值。于是我有意识地开始重读经典,其中就包括《红楼梦》这部书。这些年,我所写的文学随笔,基本上都是重读经典的产物。《红楼梦》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一旦静下心来细读进去,你就会入迷,就会发现它的优秀、伟大和难以超越。我的第二个过程,是从讲座到随笔。2021年,有读者建议我讲一下《红楼梦》。于是我就建了一个微信读书群,200多人,主要是浙图听众和人文学院的学生。那一次,我在线上,一共讲了15场《红楼梦》系列讲座。去年,在讲座的基础上,我一边再次细读,一边创作长篇文学随笔《红楼大观》。今年1月份开始,这部随笔被宁波《文学港》杂志连载,总共12期,每期1万字。而这次的讲座内容,就是这部随笔的一小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文学港》的公众号,上面有分期推送。我的第三个过程,是力求让“红学”回归文学与哲学。我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都出于这样一个前提:《红楼梦》既不是自传,也不是家族史,而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因此我的研究悬置传统的红学,越过索隐与考据,而直接朝向文学本身;侧重于小说结构、叙事手法、语言叙述、人物塑造、精彩细节等方面。写作中“多元化”方式《红楼梦》用的是“元小说”的写作手法吗?何谓“元小说”,指的是作家在小说中告诉你,这篇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或小说缘何而来?也就是说,我们所读的小说文本,是由另一个准文本演化而来的。读《红楼梦》后发现,第一回第一节(从“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到“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是脂批,是抄刻时的误植。而真正的开头是:“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曹雪芹一开始时,就在告诉读者:《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文本,来自于另外的准文本。这个准文本,就是石兄所刻的《石头记》。这种元小说的手法,不仅突出了小说的建构过程,还强调了小说的虚构性质;隐含了一个石头的内视角,形成多层全息的叙事结构。同时表明这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书,有假语存在。你读到的,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也不是曹家的家史,而是一部小说。同时,我认为在魔幻的现实化的古典时期,《红楼梦》如有神助般超越时代,它铸造了卓越的现实的魔幻化叙事方式。比如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是通过特殊的语言手法和细节呈现,把狐仙鬼怪的故事进行现实化,用的是一种拟真的修辞手法,作者解决的是魔幻太幻的问题。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则方向相反,是借助原始的马孔多人的眼睛,把磁铁、冰块等现实事物魔幻化,从而克服了现实太实的这一个问题;让亦步亦趋积重难返的现实故事,重新长出了翅膀,且拥有了诗性的魅力和飞翔的魔力。最后,我要说的是在《红楼梦》里,还存在一些情节或细节。它既不是铺垫,也不是闲笔。它对叙事没有什么潜在意义。我们不仅不知道作家的叙述动机,也搞不清它的旨归用意。曹雪芹借助贾宝玉的游离与逸出习惯等情节,在小说叙事中,形成了文本的灰洞,从而让这个前现代文本,拥有了“后现代”的诗性品质。 2023-03-25 00:00:00:0你说我听16986810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303/25/content_169868.html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wap/content/202303/25/content_169868.html11《红楼梦》: 卓越的现实魔幻化叙事/enpproperty-->

红楼梦反映了什么的社会现实-爱问教育培训
红楼梦反映了什么的社会现实 北海以南春未眠 2020-11-10 09:12:28 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对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否定,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多重社会矛盾,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糜烂,同时作品还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新人物。 爱问教育 2020-11-10 09:12:28
【中国共产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建议把《红楼梦》当历史读?
史学习教育专题《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者,一生反复阅读,并曾多次向身边人推荐。他有个特殊的读法,“《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用林黛玉的话“东风压倒西风”比喻国际形势;用丫环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言明事物发展规律;告诫青年“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借《红楼梦》评时势讲道理的例子不胜枚举。他还从这部“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中看到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阶级关系,读出封建社会的兴衰规律,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中国的现实,探索“新中国”的方向。读史明智,知古鉴今。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历代中共领导人都一再强化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观念,强调中共官员“懂点历史”的基本素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中共对历史学习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字里行间,也付诸行动。延安时期,全掀起学习研究史热潮。十一届三中后,史文献研究机构壮大。十六大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线”,多次安排历史类主题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探访西柏坡等红色地标、曲阜孔庙等文化地标,在关键节点参观《复兴之路》等主题展,在中共最高学府的开学典礼上谈史论今,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等历史见证者,推动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共以多元化的载体重温历史、铭记历史,实现历史的继承与呼应。中共重视的历史学习,既包括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也包括中共的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史和世界历史。习近平特别强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不同时期,中共均致力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革命年代,中共聚焦如何实现救亡图存和民族独立,28年间及时梳理进退得失,“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此后,中共推动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紧扣如何解放思想、治治国的命题,在“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等共识中厘清困惑,轻装出发,通过学习历史经受住“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与时俱进。进入新时代,中共聚焦科学、民族振兴的命题,以史无前例的观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沿着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从今日之中国,走向未来之中国。中共之所以成其大,亦不得不提其开放的气质。中共领导人都极为重视世界历史这一参照系,推崇“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这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尤具现实意义。百年历程,筚路蓝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我们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曾告诫,“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共“为什么能”“怎样更好地能”,答案或许就在历史的肌理之中。
相关资讯
《红楼梦》概要及精彩故事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文化素养部分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著作与著作中人物的匹配。在此,向各位备考同学介绍一下《红楼梦》的典型人物。《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
下篇:红楼梦色彩——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