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书五经的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 2025-09-17 10:32:58

站內所有关于四书五经的名词解释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四书五经的名词解释有关的所有知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作者通过对范进及其丈人胡屠户前后言行变化的描绘刻画,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科举之弊。直到现在我们谈论科举制度,还常常会拿这个故事作为反面典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科举这项制度延续千年,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影响深远。

科举制确立于隋唐时期(隋朝短命而亡,因此这项制度的发展主要都是在唐代),它以“投牒自进”为主要特征,打破了中古门阀社会以门第出身而论的特权局面,寒门士子也充分享受到了“学而优则仕”的上升机会。

隋唐时期的科举,科目众多,主要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是常年按照制度举行的科目,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术业专攻各个不同。其中以进士科地位最高,因而逐渐成为国家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于是,“进士及第”变成许多年轻士人的奋斗目标,孟郊《登科后》中的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直白而生动地写出了自己金榜题名之后的快意心情。至于制科,则是皇帝临时下制诏举行的科目,往往具有随机性。

宋代注重文治,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首先,科举考试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逐层选拔,形式更为规范。其次,唐代尚有所谓的“行卷”,即士子应试之前,先将个人诗文作品呈献给达官显贵,希望获得他们的赏识,进而向主考官推荐;而自宋代开始,省试一级的试卷需要糊名,并由写手誊录,考官不知考生为谁,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公平公正。再者,同样是考中进士,唐代的进士只有出身,再通过吏部选试者才能做官;宋代只要通过省试、殿试,一经录取即可授予官职。

...
相关标签:
四十多岁妇女适合看什小说书 四十岁至五十岁的女人 四大名著为什么是白话文 四大名著四大言情小说 四大名著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