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坏小孩的推理过程分析

更新时间: 2025-09-18 17:08:12

站內所有关于坏小孩的推理过程分析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坏小孩的推理过程分析有关的所有知识

一口气看完《坏小孩》,也就是隐秘的角落原著

刚开始看的时候,对于普普和耗子的行为我觉得有点恶心。主要是他们在孤儿院“学”到的东西都是成人比较恶心的方面。

张东升我没什么好说的,毕竟秦昊当时的“一起爬山吗”这么有名。所以我大概知道他做了什么。

然后看到朱朝阳是否真的要弑父那些的时候真的完全跟着剧情走,我完全沉浸在剧情里。

杀完以后看到朱朝阳一直在写日记,我的想法是,我的天!不要毁在日记上啊,不要不小心当做作业交上去暴露自己啊。这个时候我还是很同情他的,希望他得到属于他的财产后能过好日子。

①原来朱朝阳才是最腹黑的那一个,和张东升有异曲同工之处。

②小孩子的“恶”真的是成人难以想象的。成人用惯性思维“成绩好的好学生品德一定也好”也会蒙蔽自己的双眼。

③社会意义上的“坏孩子”就一定会坏彻底吗?成绩好的天才少年一定不会犯罪吗?其实后者犯罪起来更不会被抓到把柄。

结论:《坏小孩》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我真的觉得紫金陈应该和东野圭吾媲美了!

“在成年人眼里,小孩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坏小孩》的封面赫然写着这句话。细细琢磨,和本书真的是恰当不过了。但是语言的里子则蕴含着作者更深的意味—人性本恶。或许很多人对孩子的观感都是天真可爱,不论是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孔融让梨还是司马光砸缸,似乎都给我们留下了人性本善的观念,尤其是三字经里前两句“人之初,性本善”更是会稽人口,广为人流传。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2012年13岁覃某分尸案,到2016年13岁少年焚烧女教师案,再到2018年12岁吴某弑母案再加上最近邯郸3名初中生谋杀案的出现,这十年间一桩桩案件一次又一次冲击了当下天性纯良的世俗传统观念。人性本恶的论断便被重新放置在了公众的面前。但是这种观点在中西方古代思想史就初见端倪。

...
相关标签:
坠落(完) 坠落城市 坠落小说结局 坠落的市长 埃及与伊朗两国总统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