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9 01:09:35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重要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对其内涵要义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并积极探索其实现路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深刻内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核心要义在于充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和挖掘内需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同时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将国内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第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排斥国际循环,而是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循环是指产品或生产要素以供求关系为导向,在市场上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根据地理范围不同,市场可以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因此经济循环也分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事实上,在开放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是割裂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产品市场来看,扩大内需会同时带来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的消费增长;从生产要素市场来看,国内大循环会带来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会按照具体情况,适时适度面向国际获取和输出一些生产要素。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经济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两个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非但不会限制反而会促进国际循环,而且能够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第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闭关锁国”,而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形势下,我国要进一步“走出去”,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长期以来,我国有些产业依赖外需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些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只能依靠大规模出口低附加值产品来获取微薄利润。当前,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供需平衡,实质就是要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应急之策,而是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长期战略。过去,我国主要依靠外延式增长打造完整产业体系,使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发展到今天,必须依靠内涵式增长,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来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和制度优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节能环保产业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绿色消费成为内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将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夯实重要基础。 第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会带来“内卷化”,而是有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非但不会导致个别学者所担心的经济的“内卷化”,反而有助于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创新型经济体。首先,破除制约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类障碍,会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次,我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能够形成对生产要素的引导效应,实现转型升级。最后,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流动、构建创新产业体系、搭建创新平台、提高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环境,从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着力加强产业战略布局、畅通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有效路径。 加强产业战略布局。目前,我国很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赖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供应。有关部门应从战略角度进行产业战略布局,对一些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联合攻关,将一些影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应全面梳理我国各个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存在哪些“卡脖子”环节,以及如何通过加大基础投资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凝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实现这些产业的突破发展。 畅通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实现经济循环的必要前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制约了循环体系的高效率运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要优化市场环境。完善保护公平竞争的相关法律,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整治垄断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措施。二是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土地、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三是要加强市场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平台、交易平台、金融平台等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中的作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对外开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可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继续在“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积累经验、大胆创新,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接轨的制度框架。二是对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的行业领域。按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扩大交通运输、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四是更加注重开放质量。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改善企业经营效益。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载体。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融合发展,数字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就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双循环”提供持久支撑。一是适当合理地超前投资。要有前瞻性,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二是推进区域统筹建设。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注重差异化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三是注重市场化运作。有效吸引社会投资,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和基础性重大突破,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一是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瞄准前沿方向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二是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构建多方位的研发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坚持开放式创新,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凝聚优秀科研力量,提高研发效率。 (原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华杰走访调研先进材料企业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昨日下午,区委书记王华杰围绕先进材料产业发展,专题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深入听取企业意见建议,进一步推进政企对接和为企服务。
上海聚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业务,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王华杰察看了产品展示,听取产品在汽车配件、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等情况介绍。
上海银浆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定制化、一体化的光伏银浆技术解决方案,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王华杰走进生产车间、质检车间、研发实验室,详细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研发创新、产品销售等情况。
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服务“双碳”战略,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为核心业务,加速全钒液流电池产品更新迭代。在企业展厅,王华杰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电池储能产品研发、关键材料、产业布局等情况。
座谈会上,王华杰听取了三家企业相关情况介绍,就企业战略布局、发展诉求和下一步发展设想与负责人深入交流,逐一回应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明确对接的部门单位。王华杰说,当前,松江正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区、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先进材料产业事关未来发展,是松江着力打造的百亿级重点产业。我们将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基础保障、国际化为重要标准,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高成长企业实现内涵式创新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发展。区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对接,推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更好支持企业“走出去”。希望各企业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遇,深入践行ESG理念,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金融界6月3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云南白药提问:董秘你好,目前公司在医美、精准医疗等新业务的商业化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对营收产生显著贡献?未来是否会通过并购加速新赛道的扩张?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2024年公司美肤事业部报告期内重磅推出自主研发新原料—球药隔重楼,依托自养、自研、自产的核心成分,斩获ICIC原料、产品双项大奖,同时在天猫、京东等多平台上市“采之汲—球药隔重楼”系列产品,主推抗炎、舒缓、修红等功效,将药植提取物在皮肤领域高效运用。公司通过“内涵式”和“外延式”协同发展,推动公司产业组合不断优化是公司主要的增长模式。“外延式”发展注重远见卓识,基于整体战略要求和导向,积极探索通过战略并购、战略合作等模式,对现有产业板块进行补全、补强,快速突破现有增长瓶颈,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合体系,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集团最新战略,公司将围绕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优势领域、优势品种开展并购工作,与白药现有产业、产品体系形成补充和支撑,重点围绕云南省内中药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投资工作,包括中药材种植业、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以及中成药企业。谢谢!
金融界6月3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云南白药提问:董秘你好,目前公司在医美、精准医疗等新业务的商业化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对营收产生显著贡献?未来是否会通过并购加速新赛道的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