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8 01:33:02
西泠桥边岳武穆 ,八盘岭下于忠肃 ,一片孤忠两地同 ,与公鼎峙成三足 。”这是清后期诗人吴鼎元《南屏山谒张忠烈公墓》中的诗句。他将张煌言与岳飞、于谦相并列,并非仅仅因为他们墓穴相近,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共有的那一份忠诚。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生于仕宦之家,张煌言幼承家学,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16岁考上秀才,23岁中举。
他博通经史,这就使他得以从先哲的微言大义中汲取忠义报国、廉俭爱民等传统的道德观念。他的一生最终也未以国衰兵败易志,也没因死亡改节。
自顺治二年南京福王的弘光政权被消灭后,清军一统“华夏”的野心即将实现。而此时因清军推行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遭遇了南明流亡君臣和各地广大人民的顽强抵抗。
鲁王朱以海监国于浙东、唐王朱朱聿键立隆武帝号于闽南,桂王朱由榔建永历帝号于西南,分别拥有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及李过、高一功等强悍的抗清义军为之竭诚转战。
纵观顺治一代,清军和义军在中国南方土地上一直进行有大有小的,频繁的战斗。而到康熙继位后,桂王与李定国前后殉国,郑成功和鲁王也相继病死,全国范围内,高举反清大旗的只剩下闽浙沿海和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