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9 11:56:09
三年时间全市布点六十二处“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打造文化空间和服务驿站
转角遇见“梧桐语”,彰显文艺范蒸腾烟火气
在南京,有一种幸福是遇见“梧桐语”:金陵STYLE内,是望山见水的惬意;银杏里街区,书香飘逸映衬着满树金黄……
今年以来,南京再添22处“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这些 “小而美”的空间,融合着便民服务、文学阅读、文创展示、时尚新潮等功能,彰显文艺范,又有烟火气,勾勒出市民身边的幸福风景。
家门口的“客厅”,小空间大功能
出了S3号线春江路站,眼前一座“小山包”便是新河市民绿地广场。“慢点跑,别摔着。”广场上,居民郑阿姨与邻居们在阳光下遛娃,不时提醒着。在他们的旁边,正在搭建舞台。“晚上有表演,吃过饭还会再过来。”郑阿姨说道。
往山上走,又是一片热闹场景。儿童游乐区内,孩子们快乐地体验着滑滑梯、蹦床、攀爬游戏,大人们则在秋千架、智慧健身器材前享受运动的乐趣。环山绿道上,市民们悠然而行,或在路边报栏前驻足阅览,或在明代周金墓石刻前感受历史的悠远。“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居民周阿姨告诉记者,2005年搬入春江新城后,发现附近没有休闲的地方,山上杂草丛生、脏乱不堪,这几年,通过环境整治,建成了这座山体公园,荒废的房屋变成阅读站、春牛首民俗工作室、新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功能载体。“每天这个地方从山下到山上全是人,早锻炼、午休闲,晚上还经常看演出。”周阿姨说,从区里、街道再到社区,经常在这里开展文艺表演、政策宣传等各类活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福利。
...“突突突……”穿着一身破旧牛仔工装,满脸油污的吉尔斯·伯杰费力地启动拖拉机发动机,一股浓郁的柴油味随即从舞台弥漫到两三米远处的观众鼻子里。狭小黑暗的空间里,柴油发动机震动的轰鸣声被放大数倍,伴随两位灰白头发演员的欢呼,制造出令人兴奋的戏剧效果。
来自挪威瑟卡剧团的《蒸汽时代》,是创始人吉尔斯·伯杰2017年创作的一部童心之作。他花费了半年时间去博物馆、火车站或是废弃车场寻找材料,凭着少年时代对机械的热爱,制造出一个一吨多重的大型机械动力装置放上舞台。当柴油发动机开始转动,巨大的齿轮带动舞台上的所有电机和物品旋转飞舞起来。
“你能近距离看到齿轮转动的每个细节,闻到柴油的味道,煎鸡蛋的香味,同时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身为剧团创始人,吉尔斯也是《蒸汽时代》装置设计师和演员。据他介绍,瑟卡剧团在创立30多年里创作了40多部戏剧,有不少户外大型作品,更多的,则是《蒸汽时代》这样的小型亲密型表演,只需两三位演员就能带着剧团走遍世界。
“戏剧剧场越做越小,这确实是一个趋势。应该说,戏剧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吉尔斯表示,他在中国巡演中发现,很多人总是低头沉溺于手机,而他们想要把人们带回私密空间,让人们重新发现原始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