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1-14 21:50:31
《在细雨中呼喊》是我至今读过的余华作品中最喜爱的一部,也是我眼中最优秀的一部。
不同于《活着》的凄惨和悲凉,也有别于《兄弟》前半段的心酸悲痛和后半段的荒诞。《在细雨中呼喊》的行文略有晦涩,但其中以第一人称所表达出的作者对生活敏感的触觉却远高于另几部作品。
作者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提到,“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点,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而对世界如此的理解却在《在细雨中呼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人公在前半本书中对原生家庭的游离和漠然令人不得不联想起加缪的《局外人》中的主人公。小说中孙光林用淡漠的语气描述了弟弟孙光明临死之前的双眼直视着太阳。他对亲人的死亡感到的不是悲痛,而是仿佛作为一个旁观者徐徐道来的一句波澜不惊的“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穿越光芒看清太阳”。
余华的作品一向不吝于对死亡的描写,而这一部却没有如《活着》或《兄弟(上)》中过于悲凉以至于引人刺痛的处理。许是主人公本就淡漠,而在他回忆口吻的叙述下一张主人公前半生的画卷徐徐展开,友情和亲情,童年和青春,迎来或送往,爱与憎,死与生。一切或愉悦或悲伤抑或是平静的情绪便仿佛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雾般模糊却真实。而这样的淡漠的真实反而更展现了作者对世界对生活对死生之间更深层次的探讨,也更引发人内心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