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02 02:56:03
卫,周之诸侯国,据于豫北冀南,历838载,康叔立国,始皇灭之。不见于七雄,而存世最久,何焉?季札言:“卫多君子,其国无患”,是言也。故圣人出鲁,居之十年,坐而论道,能使弟子捭阖天下,存鲁亡齐强晋霸越。是以圣人不囿于一隅而能心怀天下,不屈于困顿而能举重若轻。 求也艺,长政事。事于季氏,专于财货,不传仁德。夫济世者,圣者传道,贤者利国,君子布学。配享圣祭。 圣人立言立德立功立行,君子可得一焉 治国实治民生,民兴则国兴,民衰则国败。民欲生,实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季孙氏终不久存者,寡民肥私,虽有优待圣人之举,终非本心,沽名钓誉耳。 国有圣人而不能用,犹目瞽行残。圣人之能,非凡人可领受之,岂独季康一人乎? 以利为利;不以人为宝,以利为宝,君子尽去,潜资邻国。不然,廉颇尚能饭,伍胥不白头矣。何独国,人亦是。可叹! 终扬之。冉求知季康,亦善辩,故可达也。 臣强君弱,不敢不从。礼崩乐坏,国祚不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道传于心,比之父母尤甚,故生徒能爱之念之;比之君王尤甚,故天下百姓爱之念之。古人依道而行,是为君子;今人论道而坐,是为大伪。大伪及昌,君子将亡。拨乱反正,存乎心诚!
澶渊之会,仅得鲁、宋、郑、曹四国,晋霸衰矣。向戍,宋大夫之达于政者也。善楚令尹屈建,欲平大国,纾邦。患,以弭兵之说告晋赵武,赵武欲之。诸大夫盟于宋,晋遂与楚同主夏盟。鲁、卫、曹、宋,晋之从也;蔡、陈、郑、许,楚之从也。会分二主,而其从交相见。中国诸侯亦南向朝楚,楚遂主会于申,晋不与争矣。宋虽幸息肩,而南北有二伯,天下之大变也。宋昭之世,斥逐荡氏,华元为右师,专制国事,拥立文公,宠任益固,迄于共公,秉政不衰,桓族所素怨也。共公卒,荡山、鱼石谋不利于华元,元奔复归,山杀而石奔,鱼挟楚入彭城,诸侯围之,获五大夫。其后宋鱼氏无一在位者,厥宗亡矣。钟离、沙随与戚之二会,皆书华元主宋政者元也。元没,而华氏渐疏,华弱奔鲁,华陈奔陈,华合比奔卫,见书于经。
...春秋无义战,各诸侯纷争不断。大国混战,小国依附,左右摇摆,毫无立场。春秋之战,大小之战,难以叙清,但最强五战,却众人皆知。每战之中,拼实力,耍计谋,玩心眼,政治、军事、外交,统统用上。而五战之中,晋四胜一败,遂霸天下九十载。九十载,诸国莫能与之争。
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大战于城濮(山东鄄城),楚国败北,晋国大胜,遂霸天下,晋文公继齐桓公,成春秋第二位霸主。
城濮之战的前奏,原本是由楚国征伐宋国而引起。当年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求救于晋国,而晋国又不能不理。因当年晋文公流亡期间,逃到宋国并得宋襄公二十乘(二十辆战车,八十匹战马)相赠。为报答宋国,晋文公曾与宋襄公相约,宋如遇困难,晋国定来相救。此时,宋被楚攻击,晋文公履行诺言,出兵相救。晋、楚两军,在城濮对峙。而晋文公却退避三舍(九十里),士兵虽怒,但不得不退。因当年晋文公流亡楚国,得楚成王热情招待。为报答楚成王,晋文公与之,相约。如有一天,晋、楚两军在战场相遇,晋军将退避三舍。如楚军不依不饶,晋可出兵大战。晋文公履行诺言,退避三舍,然楚军不依不饶。晋、楚三军对垒,楚军骄,晋军怒。一战而楚军大败,晋军大胜,从此,晋文公遂霸诸侯,开启晋国霸天下九十载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