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李清照《月满西楼》

更新时间: 2025-09-27 04:23:18

站內所有关于李清照《月满西楼》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李清照《月满西楼》有关的所有知识

婉约与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圆月悬空,抬望眼,我想起李清照一首词,字字句句,何其婉约。

宋朝时期,词主要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派系。

其中,婉约派以婉转含蓄为特点,表现多以“比兴”手法为主,内容侧重在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秦观、周邦彦和李清照。

追寻“婉约”一词,可在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觅得,“故婉约其辞”,意指说话委婉含蓄、柔顺谦卑。

晋陆机《文赋》用其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即文章应干净而婉约,避免多余的修饰。

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非常著名的女词人。

其词风别树一帜,有别于婉约派的其他词人。

李清照之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

后人称其词作为“易安词”、“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风以遭“靖康之变”,与夫赵明诚南逃,避居江南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是对女性内心世界及其生活状态生动的描述;而后期,她因历经了生活的动荡以及所处环境的改变,词风由轻快转为凄凉,以寄托哀思之情。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
相关标签:
李清照的点绛唇 李煜《望江南》 李煜《相见欢》 李煜《蝶恋花·春暮》 李煜《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