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29 08:38:47
民国初年,宛西地区盗匪猖獗,据1926年的统计,仅河南省南阳镇平县内,土匪的数量就达到一万多人。土匪的活动方式,由过去的夜聚明散、暗偷明抢、勒索富豪,发展到了明火执仗、贫富不分,甚至攻城掠寨。民无安宁之日。社会混乱,广大人民不堪其苦。另一方面,军阀混战,频繁更换驻军,或收编土匪扩充实力,或勾结土匪而分其利,或以“剿匪”为名抄家抄村,造成了河南民国史上兵匪不分的现象。很多土匪也把“拉竿做匪”当做升官的途径。拉的土匪越多,官府收编你的时候给的官职就越大,地方政权特别是贪官,变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已经无力履行对社会起码的功能和职责。1930年编修的《内乡县志》载“从古乱局,未有如此之甚者”,普通民众对现状极端地不满,那么对军队和地方政权彻底失望。
在这种背景下,宛西各县的地方精英包括内乡(含今西峡县)的别廷芳、邓县的宁洗古、淅川的陈重华与镇平的彭禹廷,这些“内为良心所驱迫,外受民众之请求”,挺身而出,凭借民间自发的武装从应付土匪开始拨乱求治。1930年9月27日,他们齐集内乡县杨集举行会议,成立自治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十条公约”和“五不法则”,明确了自治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目标,以及“三自”方针。
宛西四县联防发起人之一,淅川县民团司令陈重华,1979年6月25日在台北接见外国学者时,对此事作了详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