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02 08:27:50
蚯蚓我们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蚯蚓粪的用处吗?蚯蚓粪被称为“有机肥之王”,是良好的腐熟有机肥料,同时也是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对作物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农田中养殖一定数量的蚯蚓,可以起到更好的改土培肥作用。 蚯蚓粪从本质上讲是大自然的产物,真正能全面地满足植物生长的各种需求和营养成分,对植物有难以置信的神奇肥效。
1、阳台、办公室花盆新栽,直接装满蚯蚓粪栽种,不会烧根,不招虫;花盆追肥,直接铺上面装满或者挖沟埋进去;花盆换土,保留根部老土,倒入蚯蚓粪,沿根部补充少许水吸住根,不要浇透。
2、阳台蔬菜,直接装蚯蚓粪装满容器,厚度不低于20公分,越厚越好,半年内不需要补充其他肥料,半年后加入一半新蚯蚓粪或者追施一些鸡粪,羊粪,等有机肥料。
3、庭院蔬菜:直接在原来的有土地面上每平米铺10-50斤蚯蚓粪,或者挖小穴,抓入几把蚯蚓粪,然后栽种在蚯蚓粪上,不会烧根。
4、种植箱蔬菜果树:直接装满,厚度不低于20公分,计算方法大约1升不少于1斤,不超过1.5斤,1立方不少于1000斤。不超过1500斤。
5、用于虾塘、跳鱼塘育肥时,亩施100-300公斤。
6、鱼、虾饲料:可按总饲料量的5%~30%添加蚯蚓粪。
7、大田使用量:每亩每年施1-2吨,逐年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后不再使用化肥。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陈水扁目前在台中监狱服刑,最近在监狱内的小农场池子养起鱼来。台湾“法务部”表示,这个池子原本就已存在,并非刻意为陈水扁开挖。
据报道,陈水扁不只养鱼,稍早也开始当起农夫种起菜来,陈水扁的儿子陈致中也曾在网上发出照片,展现陈水扁一根茄子、四条小黄瓜的收获,并强调“保证无添加人工香精”。
吕秀莲在8月底表示,她在探视陈水扁时送给他一盆花,希望他能种种花,但陈水扁认为“男生怎么种花”。后来吕秀莲发现监内有草地,因此代为争取让陈水扁能够在台中监狱种菜,起先只种了一小块,目前范围越种越大。
吕秀莲说,目前陈水扁种植西红柿等多项作物,相信对病情应该有好处,日前探视陈水扁时,陈水扁还送了她两三棵“大陆妹”(生菜)。
靠山吃山先护山,靠水吃水先守水。在“中国高山蔬菜之乡”“国家绿色种养殖农业试点县”——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菜还草和鲟鱼上岸等措施,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壮大了高山蔬菜、魔芋、清江鲟鱼三个绿色产业,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用一张“绿色答卷”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眼下,在海拔1200多米的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杨家桥村,这里的菜农正在培育辣椒苗。辣椒是杨家桥村蔬菜的主打品种。今年,五组菜农雷华平准备种植20个大棚和10多亩露地的辣椒。
...9月13日,来自株洲的罗先生“秀”了一把他的“循环经济空中菜园”。
自本报推出“空中菜园”系列报道以来,许多市民亮出了“楼顶种菜”绝招。9月13日,一位来自株洲的市民“秀”了一把他的“循环经济”:接空调水养鱼,养鱼水浇花。
楼上空调水弄得阳台湿漉漉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株洲市民罗先生想到了种菜,“接空调水养鱼,养鱼水浇花。”此外,他还表示:“泥土箱冬沤有机肥,春天播种也是条不错的经验。”
他表示,今年夏初用这个方法种植的苹果瓜到目前已结第三茬瓜了。当然,如果你怕泥土箱漏水,还可以在箱子下面覆盖一层薄膜,这样的话就不会滴污水了。
除“秀”各种种菜绝招外,对于“楼顶种菜”的发展方向不少市民也提出了想法。“公用屋顶,可借鉴成都屋顶绿化经验,业主分片管理。”长沙马王堆的罗先生就提出了建议。
“成都屋顶绿化总面积已超过300万平方米,人均屋顶绿化面积相当可观。”罗先生表示,长沙裸露的楼顶有上万栋,白白浪费实在可惜。
罗先生说,楼顶可以采用无土基质栽培的方法,即使用农作物的秸秆、种蘑菇的废渣、有机肥、煤渣等混合发酵形成的轻质栽培基质。“这些轻质栽培基质不会影响楼顶的载重负荷,楼顶绿化了,可让顶楼降温3℃—5℃,何乐不为呢!”
...4月26日,神舟十八号三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进入中国空间站,到今天(5月26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已经在轨工作生活满一个月了。三名航天员在这段时间里开展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其中,在问天实验舱,航天员对和他们一起进入空间站的斑马鱼开展了水样样品采集和鱼食盒更换等操作。斑马鱼在太空中生活的怎么什么样,斑马鱼实验是要研究什么? 当前,天宫空间站内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正在稳步推进。利用生命生态实验柜开展的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验项目进展顺利。载有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实验组件随神舟十八号飞船进入空间站后,进行了在轨实验。目前,神舟十八号乘组已成功开展两次水样样品采集和一次鱼食盒更换操作,发现斑马鱼在微重力下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定向行为异常现象。 科学家将研究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行为影响 后续,科学家将利用返回的回收水样、鱼卵等样品,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视频等,开展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同时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支撑。 进行超声和骨密度检测失重防护锻炼 当然,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是非常关键的。进入太空一个月,神舟十八号乘组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生命科学和人体研究领域的测试以及一系列失重防护锻炼项目。 航天员在太空中面临着微重力环境带来的一系列生理挑战,包括心血管系统变化、肌肉萎缩和骨密度下降等。最近,神舟十八号乘组利用超声诊断仪完成颈动脉超声图像和频谱测试;航天员使用仪器检测了右脚足跟骨骨密度,以研究失重状态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通过定期、科学地开展太空跑台训练、抗阻训练等一系列失重防护锻炼项目措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长期执行任务提供支持。 持续种菜中天宫“新园丁”细心照料绿植 空间站里的种菜还在进行。在问天实验舱内,经航天员精心照料的绿植是太空家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航天员李聪用水分测量仪细心监测培养基质的电导率、温度和水分含量,确保这些太空中的小生命能够茁壮成长。通过照料植物,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中也能感受到绿色的生机,丰富了太空生活,也为未来长期太空生活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王岗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一项创新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在上演。这里,养鱼和种菜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而是通过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新设施的使用,实现了“一水循环”,打破了传统种养的界限,让鱼和菜都能在最佳状态下生长。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是王岗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智能温室大棚内正在实践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蔬菜“喝上”了营养液,鱼儿也得到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走进大棚,鱼池、无土栽培设备、管道等各类设施有序排列,鱼儿在池塘中游来游去,旁边的蔬菜绿意盎然,工人们忙碌其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鱼池的水24小时循环流入蔬菜池,鱼的粪便和饵料经过二次过滤后进入蔬菜池,为蔬菜“施肥”。蔬菜吸收肥料养分的同时将水净化,再循环流入鱼池给鱼使用。
石棉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股股长徐元军表示,鱼菜共生最大的好处是蔬菜品质好、长得快,安全性也比较高。
这个项目是2023年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园区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260万元,建设了约1920平方米的玻璃现代农业园区智能温室大棚。
项目建成后,不仅养殖的鱼类和种植的蔬菜会创造经济价值,大棚还将成为教育示范基地、培训基地、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