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07 13:43:24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周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主要的国家有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诸侯国林立,尤其是中原核心地区,小国非常多;
秦,晋,楚,齐,吴等国地处边缘,因而疆域很大,这几个国家有的忙于同少数民族作战,有的忙于内部统一,还没有急于向外扩张。
周天子的势力在当时属于二等国家,周围同姓近亲诸侯国环绕,还有一定的实力。
春秋后期,很多小国被灭掉,几个大国逐渐崛起。
晋国本来就地盘大,吞并了周天子附近的小国,顺便把周天子也纳入势力范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最早的霸主。
秦国闷声发财,打败了西戎,巩固疆域后也吞并了一些小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战国时期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是,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其中,就本文所说的苴国,不仅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而且也是在战国时期被消灭。彼时,苴国因为受到了来自古蜀国的压力,于是向秦国求援。但是,让苴国没有想到的是,此举无疑是引狼入室,导致自己和蜀国、巴国都被秦国所消灭了。
具体来说,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苴国,东周时期西部地区古国名。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东周战国时期开明氏蜀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所以也称葭萌国。
在周朝时期,绝大部分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册封的。特别是在西周初期,周武王消灭商朝后,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但是,就苴国来说,则是古蜀国分封的,这可以理解为二次分封了。当然,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比如子姓萧国,实际上就是宋国分封的。而就楚国来说,原先的鄂国灭亡后,也曾分封楚国王室为鄂国君主。
...战国七雄,并不是战国时代只有这七个国家,而是因为战国时期,这七个国家能够影响天下大势,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
和战国七雄同时存在的,还有宋国、中山国、卫国、代国这些小国。
当然这些小国,除了卫国以外,其余的都在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前,被其他国家吞并。
而战国七雄里面,有个国家很奇特。
这个国家的奇特之处在于,论版图,这个国家是个蕞尔小国,和其他五国没法比,倒是和之前说的宋国、中山国地盘差不多。
而且这个国家紧邻秦国,但是却能阻挡秦国很多年,直到秦始皇开始吞并六国,才灭亡此国。
战国时代的韩国,源自晋国分裂产生的。
春秋后期,晋国的三位权臣: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并且取得了周天子的承认,因此,当时中国大地的版图上,晋国消失了,而多了韩赵魏三个国家。
相比起魏国和赵国,不论是地利、面积还是存在感、影响力,韩国都差很远。
那就是,韩国和其他几个大国比起来,虽然不像个大国,但是,有两点让人惊叹:
1、熬到了秦始皇时代。像韩国这样的小国,在战国那样“无法无天”的时代里,能熬到秦始皇上台的时代,是很让人感到惊讶的。
要知道,宋国,中山国,甚至东周、西周两个公国,都陆续遭到了大国的“毒手”,唯独韩国得以幸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