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07 06:43:24
其实在大清朝夕阳西下的那些年里,黄龙旗下的那些个大辫子清军,并不像某些无脑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一水的大刀长矛弓箭土炮。在真实的历史上,在那个火车铁路已经被老百姓认可的年代里,将冷兵器当成宝的也就是乱民一样的义和团了,连土匪镖局都知道洋枪的好处。事实上,早在太平天国还在闹腾的时候,为了保住爱新觉罗家的花花江山,满清政府就开始大批量的采购西方新式枪炮,来对付席卷了南方天下的洪秀全了。
西方枪炮涌入中国后,最早的受益者不是大清的正规军队,反而湘军、淮军、楚军一类的地方团练,毕竟人家是真金白银的掏了腰包,又在战场上和长毛们拼命,拿些好装备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由于当时的派系归属各不相同,购买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那国的都有,比如左宗棠西征伊犁的时候,麾下部队装备的洋枪不但有美国的温彻斯特,还有英国亨利-马梯尼,甚至于连瑞士的维特利步枪都有,万国造武器的来源估计就是那阵子。
当年的进口步枪有七响、八响、十三响枪的称呼,顾名思义,所谓的几响即枪支的装弹数量,如果按照当时进口步枪的分类不同,可以分为机巢弹仓、前托弹仓和后托弹仓不同的三种。而装弹数量较多的则为前托弹仓步枪,类似于散弹枪的管状弹药仓,往往与枪管平齐,而弹仓位于枪托内部的后后装弹或者类似于左轮手枪弹巢设计的机巢弹仓和前者相比可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