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0 18:30:33
我对南明这段历史的了解,来源于顾诚的《南明史》,顾诚作为一个学术苦行僧式的人物,“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严谨的治学精神在书中体现无疑,也让我对南明这段历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认识到了南明因“内斗”亡国,深刻认识到,阻碍历史前进进步的其实是人自身无止境的欲望。
相较于顾诚《南明史》的全局性批判,张玉兴的著作更接近“帝王政治史”,注重人物性格与决策分析。例如,书中详述隆武帝朱聿键突破常规的“五路出兵”战略,以及其因郑氏集团掣肘而失败的细节,补充了顾诚未及展开的内容。
作者张玉兴,深耕南明史四十余年,引用正史、政书、档案、文集等逾百种史料,尤其注重对争议性人物的重新评价。例如,书中推翻弘光帝朱由崧“荒淫无耻”的传统定论,通过梳理其勤政改革、宽仁纳谏等举措,揭示其优柔寡断与倚重权臣的致命缺陷,展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在揭示南明败亡的深层逻辑时,作者将南明置于阶级矛盾与民族冲突交织的背景下,分析政权内部倾轧、权臣误国、军事割据等问题,指出其未能效仿东晋、南宋延续国祚的核心原因,如“继承明朝正统的同时延续了明朝的弊政”。
至于该书的写作特点上,比较注重“叙事与分析的平衡”,全书以五卷四十一章的体量,既呈现黄道周、瞿式耜等忠臣的悲壮抗争,也揭露马士英、阮大铖等权佞的弄权误国,兼具历史细节的生动性与宏观框架的严谨性。书中收录南明人物与遗迹彩插,辅以注释和大事年表,既满足专业研究需求,也适合大众阅读。而不同于顾诚《南明史》的宏大叙事,本书以帝王命运为切入点,通过分卷详述每位统治者的决策与困境,形成“个体命运—时代困局”的双线叙事。南京大学教授范金民评价其“以史家之笔,纠谬匡正,客观呈现明清易代的恢宏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