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0 23:28:23
春秋三杰,指的是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是忠君又爱国。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
介子推(?-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后,公子重耳出逃至翟国,介子推同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等人追随一同逃亡。
自此之后,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在诸侯国中颠沛流离。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晋文公登上晋国君主的宝座后,自然要赏赐那些一同跟从流亡者,比如狐偃、赵衰、魏犨等人都成为了晋国大臣。但是,和他们相反的是,介子推没有向晋文公索要俸禄,晋文公或许是疏忽了,也没有给介子推赏赐俸禄。
介子推同母亲说明情况后,就携母隐匿在山林之中。后来,晋文公得知介子推的情况后,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不过,因为山地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和他的父亲死于这场大火之中。
晋文公到处寻找介子推而未得,最终将绵山封为介子推之田。《庄子·盗跖》和《楚辞·九章·惜往日》是最早叙述这类故事的文献。值得注意的是,介子推割股救主、抱木燔死以及同寒食节的关系,均是传说和演绎。
...1278年,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南宋残余势力不断逃亡至南方,直至新会至南海一带。
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而身死国灭,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亡。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