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26 12:08:44
在热点算法的社交媒介时代,短篇小说靠“短”能突围吗?面对chatgpt对写作的冲击,如何捍卫人类创造力的尊严?
刚刚过去的周末,从《小说界》和《思南文学选刊》主办的“短篇小说的传统资源与当代技艺”首届短篇小说论坛,到“重建短篇小说的写作”论坛,多位作家评论家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围谈。业内认为,chatgpt牵动了文学界对科技未来的想象,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或是“不用倍速观看的最后一块领地”,提供了便捷算法之外的美学选项——好的短篇带来的是语言的锋利、节奏感和作者的“创世”野心。
作家李宏伟打了个比方——某种程度上写长篇像是长跑,自己对自己的鞭策和陪伴,是很漫长的过程;短篇像是打一场拳赛,“跟人打一架”,强调全身心的爆发式投入,随时直面对手的挑战并迅速作出回应,“因为短篇基本上没有容错的余地”。
他的短篇小说集《雨果的迷宫》正是融寓言和幻想为一体,将空间和时间重新组合,带领读者滑向一个又一个极富想象力又极具真实感的不可描述之地,拓宽了当代小说写作的边界。
在《仙境》作者哲贵看来,写作既是自己跟外部搏斗,也是和自我搏斗的一种方式,特别是短篇小说,每篇都在重建新的世界,或是对自己新的阐释。“从这个意义来说,短篇小说写作就是一次次重生。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超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