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5 10:20:14
由于从小习武和信仰佛法,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一名少林弟子。进入少林寺不仅是我儿时对武术追求的一个梦,也是我成年后人生的归宿。作为传承千年、享誉世界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凝结了历代高僧的心血与智慧,其传承至今的丛林制度,是培养僧才的重要保障,“考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考功”分为禅定、禅武、禅医、禅艺、讲经、唱念、背诵七大项,这项制度是对僧人修行、学习的一个检验,旨在鼓励僧众养成勤学的好习惯,激发勇猛精进之心。少林寺考功通常在常住院举行,由少林寺常住院僧人和下院僧人参加。而少林考功,在恩师永信大和尚的推动下,已成为遍及世界的一项活动。永信大和尚不遗余力地推动少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仅严格要求僧众、培养僧才,还带领僧团走出国门,传播少林文化,建立长期的国际交流互访机制。少林寺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心,每年会择期举行考功,以检验学员的修行成果。海外少林文化节期间,通常也会举行考功大会。这不仅促进了少林文化的传播,也加深了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作为少林弟子的一员,我多次参与少林考功,角色也有所不同。今年,我有幸以选手的身份参与其中,甚是欢喜。少林寺常住僧才济济,每位僧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从小因颇爱习武而入少林,与少林武术有很深的缘分,因而这次考功以少林武术为主要报考项目并获得满意的成绩。所获成绩是对我多年习武的肯定,也激励我在今后的修行中更加勇猛精进。通过这次的考功,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所长与不足,努力向师兄弟们学习,相互取长补短。这次考功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需要改进的方面有:招式不够自然,拳法不够犀利等。唐顺之《武编·前集·卷五·拳》曰:“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邪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故谓之势。拳有定势,而用时则无定势。然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练拳要重“势”,内练自身内在机制,外明攻防招法之要,变化运用之法。不失“势”,就是不失中正安舒、相机而用的攻防拳势,能达攻防拳势之用而不失势的程度时,可谓“把势”功夫。位于少林寺东北方的巩义“三官庙”所发现的晚清时期武术壁画,东壁画“拳术”,西壁画“棍术”,从内容可知,拳术的套路有“太山黑白跌势”、“探马势”、“燕翅侧飞势”等;棍术有“回头势”、“滴水势”、“齐眉杀势”等。由于“势”的重要性,古拳谱中的武术动作名称也大都以“势”称谓,这承载着中国传统美学“势”的思想,蕴含生动的意象和美感。对于我这个少林弟子而言,“拳”、“势”不仅是传统思想和美学的延续,更是在修习本心。少林拳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有心有意皆为假,拳到无心方为奇。”如果说,由“武”通达到“悟”,是一条漫漫之路,或许此生不一定能够达到“悟”的彼岸,但通过经年累月对“武”的修习、对佛法的体悟,在通往“悟”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也是一种殊胜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