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4 02:04:04
《流亡三部曲》是在抗战时期万众传唱、脍炙人口的一组爱国歌曲,对激励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流亡三部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第二部《流亡曲》和第三部《复仇曲》(又名《上前线》),创作者均为刘雪庵。
之后东北人民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心头郁结的悲苦怨愤通过歌曲传唱到全国。《流亡曲》是继《淞花江上》'整天在关内流浪'之后,提出了'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的责问,以'心的颤动''灵的叫喊',向千千万万的同胞发出民族危难的警报。
张寒晖(1902——1946)
张寒晖,男,河北定县人,“九一八”事变后来西安省立二中(今陕西师大附中)执教。曾在北平人艺剧专学习。1925年加入中共,1930年加入左联,组织剧社等。他耳闻目睹西安街头,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他的友人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竟呜咽地哭了。”
《松花江上》先在省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张寒晖还参与省民教馆组织的救亡宣传,成立实验剧团、铁血剧团,自导自演,演出了《不识字的母亲》等许多话剧。编辑出版《老百姓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1941年8月,他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委员等职。1946年3月11日病逝延安,时年45岁,长眠于宝塔山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