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4 13:07:11
查良镛,以笔名“金庸”广为人知。数十年来,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几乎遮蔽了报人查良镛的身影,那些天马行空、笑傲江湖的侠客形象,也几乎淹没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挺立在香江风云中的政论家金庸。1948年他只身下香港,1959年创立《明报》,筚路蓝缕建立庞大的明报集团,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凭自己的才智、勇气和韧性,在陌生的土地上创造出奇迹。
查良镛生于浙江海宁袁花镇,举世几乎众口一词说他是1924年生人,那不过是人云亦云,连他本人也如此说,可档案证据和大量旁证,则显示他出生于1923年。他在20世纪跌宕起伏的乱世中成长起来,从嘉兴中学、丽水碧湖的浙江省立联合中学、衢州石梁乡间的衢州中学,到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从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到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他的求学生涯和早期职业生涯奠定了一生事业的根基。
1950年,26岁的金庸调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他跟同岁的梁羽生共用一张办公桌,他们俩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说起香港二字,充满着武侠气质,武侠令人着迷的不是拳脚,而是藏在这些功夫后的浪漫情怀,以及仗剑走江湖的家国天下梦。
中国人的理想境界是“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少年侠客的独立不羁、纵横四海,是很多人的渴望。对于中国人来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也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