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30 01:04:06
科幻阅读是科幻产业的典型业态之一,在2022年创造了30.4亿元营收。近年来,随着《流浪地球》《三体》等作品爆火,中国科幻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大批科幻文学作品走上影视改编的道路,实现产学研成果转化。
提到老一辈科幻人,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的名字是绕不过的。1993年,王晋康以作品《亚当回归》出道,并凭此作拿到自己的第一座银河奖,开启了自己的科幻时代,《天火》《生命之歌》《西奈噩梦》《七重外壳》《豹》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近日,一场关于王晋康的科幻作品《爱因斯坦密件》的产学研转化论坛举办。《爱因斯坦密件》是王晋康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代表作,其作品《生命之歌》和《水星播种》已投拍电影。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王晋康表示,新时代的科幻(文学)更加多元化,其影响力已经“破圈”,科幻文学和影视是双向赋能。同时,北京扶持了一批科幻文创公司和与科幻影视有关的技术性公司等,这些都为科幻文学影视化提供了便利。
科幻文学追求大众化,也更关注人文内涵
我写科幻(文学作品)是缘于十岁娇儿逼着讲睡前故事,当然,这只是外部因素。内在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自打少年时代就深种心中的科学情结,对科学的震撼力有发自内心的共鸣;二是对文学的喜爱,包括大学时代很认真的创作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