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角是欧美贵族的小说

更新时间: 2025-09-11 08:24:23

站內所有关于主角是欧美贵族的小说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主角是欧美贵族的小说有关的所有知识

马许《贵族之死》

欧美和日本的推理小说读的比较多,但还很少读到新西兰的推理小说。但其实奈欧·马许在黄金时代,是跟阿婆一道被列入“四大谋杀天后”的行列的,但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她是个女的而已。不过因为新西兰长期属于英国的殖民地,文中大部分场景也是发生在英格兰,所以应该可以划入欧美文学的范畴。

这又是一个大家族内部的谋杀案。一家之主跟自己的哥哥借钱,遭到拒绝,然后这个哥哥就死在了电梯里,一大家子人都有了嫌疑。小说的结构也比较明晰,侦探依次对每个家族成员进行取证调查,物证心证全都一起上,跟阿婆的行文风格高度相似。侦探虽然不及波洛风趣,警方人数也有点多,但贵在坚持,马许32部小说都用阿莱恩这一个警探。

当然,结局总是出人意料的。你以为是家族内部纷争,但往往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外人利用。但另一方面,不论是谜面还是诡计设置,它都过于平庸了,它煞有介事的画了个平面图,倒像日本推理的作风,但对整个小说的理解并没有多大的功用。★★★

这本书讨论的观点很有意思,尤其是在现在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之前总是以为全球化是理所应当,反对这种趋势无异于清末的闭关锁国,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不仅陷入沉思:历史是一个循环,我们近代蒙受的耻辱,仿佛妨碍了我们对当前政治环境演进趋势的判断,这个无关正确与否,我们固有的刻板印象,是对的么?建国以来,尤其是改开以来,中国不可否认是全球化浪潮中的受益者,我们建立了完备的产业链,我们有大量低廉、优质的劳动力,文盲率比美国低、技术工人素质和精神比美国高。美国以及欧洲的产业转移当然其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是主因,无论是玩金融导致的产业空心化,还是全球化供应链分配的市场调节,从结果上看,确实导致了大量欧美国家下层工作人民的失业。或许欧美精英的培养、精英治国的理念非常先进,但现在看,这是个好事吗?过去有王权皇室,现在由精英教育导致的精英阶级,与所谓下层平民之间的差距,不亚于过去的贵族与奴隶。书中有个观点非常好,人的最根本的需求是被需要的需求,这个不管是小到个体社交,还是大到社会国家,都是正确无虞,因此我们工作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还有创造社会价值的需要。现在的幸存者偏差,导致我们以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运转的:我考上了985/211,是我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所理所应当获得的,在职场上,周围都是清北毕业、海外名校留学生毕业的同事,让我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大部分就是这种超优秀的人才,从事的都是这种“高级”的工作。然而,果真是这样的吗?这本书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首先我们现在取得成果,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父母给予的物质基础、国家给予的教育基础、社会给予的便利条件以及上天赐予的智力、机会和运气,与这些相比,个人的努力甚至不值一提。倒霉的人喝口水都会塞牙缝,幸运的人下个楼都能捡到钱。因此我们学会谦卑、学会感恩很重要。上周在西安出差,某天晚上一点多忙完,酒店外边居然灯火通明,各种各样的小摊贩在卖吃的,虽然顾客不多,他们一脸倦意,却也不敢早早收摊,甚至还有躺在摊位上睡觉的孩子。这,恐怕才是生活的常态、社会的常态吧?我们常用何不食肉糜来嘲笑某些人可笑的论点,如今我不禁一惊,自己何尝不是?虽然我不是那财富顶部1%的人才,但生活已经相对富足,这种错觉让我迷失,有的人还是为了几块钱而挣扎努力,难道我不应该感恩吗?书中所说的个人所提到的经济价值应得和道德应得无关的观点我深感赞同,难道日进斗金的网红、明显,其创造的社会价值、道德价值会比一个快递员高?恐怕完全不是,只是有些人巧妙地利用了社会发展中所偶尔出现的机会,只是运气好一些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资源总是向一个方向优势集中的,富有的人、学历高的人,获得了这个阶层以及穷人所不具有的更多的信息,必然他们会不断强化这种优势,来进一步加固了阶级间的差距。社会大同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当前阶段无法实现的一个目标,调和公共利益和精英阶级之间的矛盾,缓和民粹主义盛行的第一步,恐怕是我们要理解这本书的题目,精英的傲慢,精英为什么会傲慢?

...
相关标签:
主角是武侠世界唯一修仙 主角是热巴和杨幂的小说 主角是狙击手加入雇佣兵小说推荐 主角是狼人的游戏 主角是现实世界唯一超凡